第一章概述1 什么是运输枢纽,什么是交通枢纽,二者有什么区别?答:运输枢纽是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
交通枢纽主要是指某一地区有多条交通线路通过或连接而形成交通网络的节点,强调的是交通网络的联结和线路的交汇,满足交通流的方向性要求。
交通枢纽是交通网络布局建设后形成的区位条件,运输枢纽是为了满足客货运输作业需要而建设的基础设施。
运输枢纽与交通枢纽的关系1)运输生产必须依托载运工具的交通运行来完成,交通流产生于客货流,运输枢纽站场既是进行运输生产组织的具体场所,同时又是公共运输载运工具流(除了直接的门到门运输以外)在交通枢纽内发生、到达、通过、停靠的具体物理点,是与交通网络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是交通枢纽结点功能的具体体现和落实。
2)运输枢纽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当地的运输量和中转量,但是其形成必须要有相应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作为基础和前提(交通枢纽),否则形不成运输枢纽。
3)运输枢纽规模较大的城市必定是网络的重要结点和交通枢纽城市,但反之并不一定成立,即有主要以交通流通过为主交通枢纽城市。
2 运输港站与枢纽的分类?答:(1)按地理位置陆路运输枢纽港站(北京、郑州)滨海运输枢纽港站(上海青岛)通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港站(南京武汉)(2)按承担客货运输业务中转港站枢纽地方性港站枢纽混合性港站枢纽(3)按交通方式的组合铁路—公路枢纽港站水路—公路枢纽港站水路—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港站综合运输港站枢纽(4)按交通运输干线与场站空间分布形态终端式枢纽港站(连云港,海口)伸长式枢纽港站(兰州)辐射式枢纽港站(徐州)辐射环形枢纽港站(北京)辐射半环形枢纽港站(泉州)(5)按照运输港站与枢纽的位置特性划分已定型半定型全定型(6)按运输枢纽的运输方式划分单式运输枢纽综合运输枢纽3 港站与枢纽设计和规划应遵守那些原则?答:进行港站与枢纽设计和规划时应遵守下列原则:1)保证必要的运输能力。
2)保证作业安全和人身安全。
3)要有全局观点。
4)要注重投资效益,节省基建费用。
5)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
6)考虑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第二章运输港站与枢纽总体布局规划依据1 规划运输港站与枢纽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答:1)辐射范围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运输结构与运输布局4)运输港站原有规模和适应性2 辐射范围、运输结构和运输布局的含义?答:辐射范围(该术语通常为铁路、公路等部门所采用)或腹地(通常为水运部门所采用),就是交通线或港站的服务地区,或称为以港站枢纽为中心的经济区。
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运输布局是运输系统的宏观布局,是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线路(包括铁路线、公路线、水运航道和航线、航空线及管道等)、站(包括河港、海港、航空港等)的土木建筑物及相关技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综合运输网的地区分布。
3 运输港站与枢纽总体布局与规划的步骤?答:(1)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现状分析与预测1)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与预测2)运输基础设施调查分析3)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2)运输枢纽的场站选址与布局规划运输枢纽的场站选址与总体布局是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运输需求预测结果,利用交通规划和网络优化理论,对所规划的枢纽场站数量、大小和位置进行优化,同时调整枢纽内部及相互间的关系,以实现整个运输枢纽系统的运输效率最大化。
(3)运输枢纽总体布局规划方案的评价与选择运输枢纽规划方案的评价与选择,是对规划方案多目标评价和选择的重要阶段。
运输枢纽规划方案的制定和优化选择是一个不断反馈的过程,到规划方案的调整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进行反复的优化和调整。
4 如何处理运输网络规划与运输枢纽规划的关系?答:运输港站与枢纽规划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关系1)运输港站与枢纽是分布在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运输港站与枢纽必须依托于一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
2)运输枢纽的优化布局必须以交通运输网络的合理规划为前提,而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又会影响其所在区域的交通运输网络的运转。
3)交通运输网络规划是交通枢纽规划的主要依据。
5 运输枢纽港站的布局如何与城市道路相配合?答:在城市规划中处理客运站、货运站与城市道路的关系时,一方面要保证车站与城市各区联系方便,使旅客和货物及时集运和疏散,另一方面又要尽量使集散的交通流不要与城市主要交通流发生干扰。
1)客运站与城市道路2)货运站与城市道路第三章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1、社会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2、社会经济预测的要素构成和基本程序?答:五个基本要素组成:预测者,预测对象,信息,预测理论、方法和手段,预测结果。
3、解释运输需求、运输量、综合运输需求总量。
答:运输需求是指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货物空间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量是指在一定的运输供给条件下所能实现的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量。
综合交通运输需求总量是指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下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交通运输的数量。
4、综合运输需求预测包括内容和基本原则?5、已知淮安火车站2007年1~11月的客运量如表1,假设跨越期n=3,试用二次移动平均a=0.4试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该地区2010年客运量。
第四章运输枢纽规模的确定1 运输枢纽规模描述方法?答:1)统计概念的规模:是以客货流发送量(或客货流设计量)大小来描述运输枢纽规模的大小。
运输枢纽的客货流发送量(或设计量)越大则表明运输枢纽的规模越大;同样,运输枢纽规模大,其发送量(或设计量)自然也就大。
2)行政概念的规模:是按运输枢纽所在的行政级别划定枢纽规模大小。
如公路主枢纽按其所在的行政级别可划分为国家级公路主枢纽,省级公路主枢纽、市级公路主枢纽等。
3)基建概念的规模:是按建筑用地面积大小来确定交通枢纽的规模,它可以在设计图文、用地面积中直观地看到和反映站级规模内容及等级。
一般基建用地规模越大,枢纽规模就越大,但这种基建用地规模是根据一定的指标确定的。
2 解释公路运输枢纽适站量、公路运输枢纽组织量、货物吞吐量、货运站场的适应性和最高聚集人数。
答:公路运输枢纽适站量是指适宜于进入公路运输枢纽站场进行站务作业或短时堆放、储存的货运量和经由枢纽发送的客运量。
公路运输枢纽织织量是指通过公路运输枢纽信息服务系统进行处理并调配的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和客运量,它是反映公路运输枢纽在交通运输中所起作用的一个定量指标货运站场的适应性是指货运站场的主要等级指标——年换算货物吞吐量与调查所得年需求换算货物吞吐量的比例关系。
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是指全年上车旅客最多月份中,平均一昼夜内候车厅(室)内瞬时出现的候车旅客人数。
3 影响公路运输枢纽组织量主要因素?答:影响因素: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运输市场的完善程度;运输站场布局与规模、运输站场设施;信息服务化水平等。
4 货运组织量构成?答:从货运组织量的涵盖内容来看,货运组织量由货运适站量、货运代理量、信息配载量、市场交易量四个部分构成。
5 货运站场规模的主要指标?答:货运站场的规模指标:(1)货物吞吐量(2)换算货物吞吐量(3)日均货物最大受理量(4)仓库面积(5)仓储有效面积此外,各种装卸场,停车场,站房等的面积及车辆机械的数量、工作人员数量等也是货运站规模的重要指标。
6 某一货物配送中心从事零担货物配送和快速货物配送业务二零担货物运输平均日货物配送量为390t;快速货物日平均配送量为210t.试确定配送中心站场规模,即确定此中心站场等级。
第五章运输港站与枢纽的选址1、运输港站与枢纽布局原则和影响因素?(1)影响因素分析1)城市的发展形态:同心圆式的团状发展形态、带状发展形态2)城市功能3)道路状况4)经济环境5)商业战略6)政治因素(2)布局原则:1)通道原则2)综合运输的原则3)经济效益原则2、画出多元枢纽港站布局的示意图并写出其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3、若有4个交通吸引点,3现已有两个货运站为其提供服务。
由于吸引点需求的不断增加,需再设一个货运站场:可提供的备选点是F3和F4。
试在其中选择一最佳站场位置。
根据资4 设某一区有交通发生点2个,它们分别是P1、P2,吸引点3个,即M1,M2,M3,个点的货物流量和运输费率如下表。
现准备在这一地区建立一个站场,用重心法找出这一站场的位置。
第六章公路运输港站与枢纽规划设计1、汽车客运站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1)客运站辐射范围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状况调查;(2)适站量预测;(3)规模确定及场址选择;(4)总平面布置;(5)各种站房的功能及尺度确定;(6)站台、发车位及停车场设计;(7)其他辅助设施及设备配备;(8)组织管理系统设计。
2、汽车客运站工艺流线概念,工艺流线组织的技术要求?(1)汽车客运站的工艺流线是指旅客、行包和营运客车在站内的集散、流动过程所产生的流动线路。
它包括旅客流线、行包流线和车辆流线(2)流线组织客运站工艺流线组织时,应满足下列原则与技术要求:①正确处理人流、车流、行包流三者的关系,避免相互交叉和相互干扰,保证分区明确; 将客流和行包流分开可考虑采用如下办法:(a) 行包库房的进、出口远离旅客进、出站口;(b) 客流和行包流在空间上错开:可以将行包输送线路提高到上层空间,旅客的进出站在行包平台下层进行;(c) 客流和行包流在时间上错开。
将行包流线中的发送和到达两部分分开可采取如下办法:(a) 分设发送和到达行包库,使行包装车、卸车流线分开;(b) 利用空间位置,楼上发送装车,楼下到达入库,并进行交付;(c) 从时间上错开,使装车发送与到达卸车时间错开。
②流线的组织、要力求简捷、明确、通畅,不迂回,尽量缩短流线的距离,并能使各种流线自成体系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③旅客流线的组织既要考虑正常情况下的人流组织,又要考虑节假日人流的组织,要具有适应性强,灵活便捷的特点;④站前广场内各种流线产为复杂,应采取适当的分流方式,达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的目的;⑤发送行包流线与到达行包流线应分开设置,并尽量避免行包流线与旅客流线的交叉;⑥车辆进出站口应沿站外主干线的顺行方向分开设置,入口位于出口之前,以减少车辆流线的交叉干扰;⑦根据站前广场的地形特点与站内流线的组织情况,处理好各种流线与城市交通流线的衔接问题,避免相互交叉干扰。
3、简述站前广场组成?1)、站房平台2)、旅客车站专用场地3)、公交站点4)、停车场5)、综合服务设施6)、交通管理设施4、客运站房总体布置形式分析?(1)“一”字形布置其特点是候车厅、售票厅均沿城市主干道呈一字形排列,且两厅的大门朝向一致。
优点:是车站立面雄伟、壮观;缺点:是车站占据主要街道地段长,立面处理面积大,造价高;又因城市规划对车站临街建筑有一定高度要求,造成辅助工程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