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吟诵涵泳,熏陶感染,培养基本的语文能力,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情 感、灵气、悟性,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法建议
指导朗读(重音和停连),体会声韵之美;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发挥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探情寻意,品味语言之美 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培养选择和阅读优秀作品 的能力,本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两 个扩展板块。这两个板块分别包括三部现代文学名著《朝花夕拾》 《湘行散记》和多首经典古诗词,学生通过这两个板块的学习, 一方面可以拓展相关的阅读量,另一方面可以学到文学作品的阅 读和鉴赏方法,增进对优秀作品的感触和理解,培养审美能力, 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人与动物关系的另一面;梳理交锋的经过;积累 实词、虚词;中国狼文化的探究
第六单元
课文
要点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成人的两难选择;快速阅读能力培养; 课本剧编演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体会诗歌想象世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理解想象和联想运行的线路;激发想象, 发挥创造力
女娲造人/袁珂
女娲的神性与人性;演绎与扩充;神话 故事的拓展阅读
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四首》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并不是零起点,教学 时要利用其小学的积累,顺其自然地进入初中古代诗歌的学习。小 学时可能多是读读背背,到初中了,既要巩固诵读能力,还要发展
理解能力。即使是诵读,也要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提升到 美读的层次。
教学中还要切合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的实际能力,降低目标,以
雨的四季/刘湛秋
细腻的感受,细致地描摹 (正面与侧面;多感官调 用),浓郁的情味,诗化 语言
古代诗歌四首
巩固诵读能力,发展理解
观沧海/曹操
力;借助联想和想象,体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诗歌情境(设身处地)
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第一单元
描写景物的一组优秀诗文:美景、美情、美言。 单元教学目标定为:
古代诗歌四首
巩固诵读能力,发展理解能力;借助联想
观沧海/曹操
和想象,体会诗歌情境(设身处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二单元
课文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散步/莫怀戚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要点 感知平静内敛的叙事语调,领会丰富的情感内蕴(二三 四题);拓展阅读史铁生写母亲的其他文字(《我与地 坛》《合欢树》《第一次盼望》《故乡的胡同》《有关 庙的回忆》) 多角度理解文本内涵(题一);小说笔法,精心营构 (情节、景物、冲突);对称式语句 比较阅读,教师提供比较的维度作为支架(如语言、形 象、情感)。
• 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 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 • 猜读法和跳读法 本单元是第一个默读单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的习惯,避免停顿,以保证阅读的完整性,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不 要遇到生字、生词、难句或不理解的地方就停下来,打断阅读思路。 要让学生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避免阅读时由于遇到难点或干扰而放 慢阅读速度。默读时,要注意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内部心理技能,包括“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 • 外部语音技能,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 • 把握思想感情 • 情感显豁明了 • 情感深沉含蓄的
第二单元
《秋天的怀念》
本课继续学习朗读,如专门练习朗读文中人物的语言,首先 要体会每个人物的特点,以及当时特定的情感和心理,站在人 物的角度,揣摩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学生先各自试读,标 画重音、停连、语气符号,写提示语。然后,教师范读,并示 范如何做符号标记、写提示语。学生练习后,可以在全班朗读, 同学相互进行评价、提出建议。
读懂诗歌语言、把握大意为基础,然后再作更高要求。对于诗歌中 的字词理解要一一落实,有些字词学生的理解可能是似懂非懂的,
要明确,如《观沧海》“东临碣石”的“临”, “水何澹澹”的 “何”,“我寄愁心与明月”的“与”,可能学生自以为懂,其实 是按现代汉语来理解的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体会,做到字字理解、落实。
教科书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教读课文后 设置了“积累与拓展”栏目,通过品味语句、积累文笔 精华等题目,引导学生一点一滴积累言语材料。
第一单元
注意修辞教学的定位和方向。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修辞方法,但是没有 学习修辞知识。现在有必要从理性认识上提高一步, 将修辞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自行学会分析比喻句、拟 人句。其实初中学习修辞方法无非是两大任务,一是 掌握修辞知识,二是分析表达效果。
第一单元
赏析语言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化朗读。
本单元各篇课文的练习都提到了朗读、背诵的要 求。这说明朗读是本单元的重要的教学目标。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 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 有效的途径。
篇篇课文都应指导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 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以 朗读为进入课文、接受课文的重要途径。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 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泰戈尔
感)。
荷叶·母
亲/冰心
《世说新语》 言文兼顾——反复诵读,自
第二单元
写人记事的一组诗文。 • 以亲情为主,但不限于亲情。 •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文章的主旨,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
丰厚的内涵。例如,《秋天的怀念》不只是表现母爱,更有儿子的悔 恨和愧疚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散步》,可以读出生命轮 回和延续的感慨,读出人生的选择,读出中年人特有的责任感。 • 继续学习朗读
• 教读是基础,是自读和课外阅读的准备;自读是在教 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是教读的延伸,是教读课所学语文知 识、阅读策略的操练场。 • 课外阅读,有的融会在课文学习中,是从课文生发的 阅读,包括同主题阅读(朱自清《荷塘月色》、周沙尘《翠 满九寨沟》、徐志摩《北戴河海滨的幻想》)、同风格阅读 (朱自清《绿》《荷塘月色》)、比较阅读(张峻屹《春 趣》)等。
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四首》都是传统篇目,也都是“课标” 规定背诵的篇章,入选课本,更注重发挥其易于吟诵、 激发想象、娱悦性情的作用。
第一单元
《古代诗歌四首》
这四首古代诗歌教学宜多用诵读法。 首先要读准古诗节奏,如“杨花—落尽—子规— 啼”“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断肠人— 在—天涯”,不能读错,读错说明理解有误; 其次诵读古代诗歌要缓慢,字字清晰,而且语音响亮, 不能像朗读现代文一样的快节奏; 最后要读出作者的情感,如《观沧海》要读出曹操热 爱自然、胸怀大志的情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要读出惜别的情感。
当下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学生读书少,除了课本、教 辅,很少读课外书。本套教材的阅读部分,以各单元课文的 学习为主,辅之以课外篇目推荐、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 读,共同构建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 教学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 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
言文兼顾——反复诵读,自然疏通;探究核心问题(古 人的家庭生活情趣,咏雪句之高下;元方之方正,入门 不顾是否失礼)
第三单元
课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论语》十二章
要点 乐园之乐与书屋之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百草 园,也有一个充满复杂情绪的三味书屋);小鲁 迅与大鲁迅;衔接与过渡 感恩莎莉文老师:开启智慧与再塑生命 追寻心路历程,体会作者情感 读书求学,修身立德;抓关键字,诵读揣摩
单元介绍
1 第一单元 四季美景 学习朗读,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
2 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 学习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情感基调
3 第三单元 学习生活 学习默读,一气呵成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4 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 学习默读,学习圈点勾画,理清作者思路
5 第五单元 动物与人 学习默读,学做摘录,把握文章中心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列子》
寓言文体的特点(故事与寓意;适当夸 张变形;以矛盾性营构故事);联系生 活,多角度理解寓意;改造文本,产生 新寓意
课文
要点
春/朱自清
诵读揣摩,想象画面,体 情味
济南的冬天/老舍
温晴(的特点)、温情( 感觉)、温婉(的语言) 写景手法(统一基调、层 性、虚实等)
诫子书/诸葛亮
当下教育价值;理解深层意蕴;抓住关键词,理解其 关系;先立论,再阐发,再正反论述;诵读中积累实 词、虚词
第五单元
课文 猫/郑振铎 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
狼/蒲松龄
要点 得猫—养猫—失猫,三段经历,结构相同,却层 层递进;理解作者的情感;对三只猫的描写
四个故事;抓关键词“逗笑”;作者科学研究的 专注忘我、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尊重动物,爱 护动物的人文精神;幽默风趣的语言
课文
要点
秋天的怀念 感知平静内敛的叙事语调,
/史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