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WDM系统误码问题分析定位探讨

DWDM系统误码问题分析定位探讨

DWDM 系统误码问题分析定位探讨安捷信客户支持部 宋志永/39340 工程师摘要 DWDM 系统因网络地位高、业务密集、安全性要求高,是客户运维工作的重点,而DWDM 误码问题因涉及因素众多、定位复杂,往往是维护工作的难点。

本文以某传输干线DWDM 网络运行与误码维护实例为背景,论述了波分误码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基本排查思路,重点分析了线路反射对DWDM 系统的影响、基本定位思路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DWDM 线路 误码 反射 波道1.问题描述某DWDM 网络A 和B 站为OTM 站,距离362km ,中间设C 站一个OADM 站和D 、E 、F 三个OLA 站,使用32×2.5G 系统组网,拓扑如图1.0。

系统在A 、B 间开通20个波道,线路功率与波道信噪比符合指标,但B 站收A 站方向6个波道OTU 上报大量RSBBE (再生段误码),个别波道甚至由于误码过大无法正常承载业务,必须进行波长倒带转移。

图1.0 A-B 段DWDM 组网拓扑图2. 原因分析1) DWDM 误码原因分析误码是指在传输过程中码元发生了错误,DWDM 系统产生误码的因素众种,其中B DEFCA维护中常见的误码产生原因包括线路光功率异常、色散容限不够、波道间功率不平坦、信噪比过低、光纤非线性以及传输设备的光器件性能劣化等,通常围绕这些指标参数,结合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定位。

在DWDM系统出现误码后要确定是单波道误码还是多个波道同时产生误码,以判断是线路问题还是单波问题。

若只有一个波道出现误码,其它波道性能均正常,则需重点对该误码波道的OTU收发光功率、OTU光器件以及OTU与合分波单元的尾纤进行排查定位;若多个波道同时出现了误码,这时通常可以判断是主光线路出现了问题,需要重点对光缆、线路功率、色散、非线性、光放大板卡等进行分析定位,DWDM系统常见误码原因见表1.0。

表2.0 DWDM误码的常见原因2) 定位思路及步骤因20个波道中6个波出现了误码,且6个波道的误码量随时间的变化步调一致,所以基本可以判断非单个波道故障,需要对线路展开分析定位。

根据上表中线路问题的常见故障原因18,结合相关原理知识,排查过程如下:a)首先检查光缆环境和全线机房环境,排除运行环境如温度、湿度对系统的影响,经客户各方确认当前运行环境正常;波分干线维护中曾遇到与温度、湿度相关的误码故障现象:(1)东北地区的架空光缆,冬季晚上九点以后线路衰减开始增加,每小时放大板OAU功率下降约1dBm,到早晨太阳出来时衰减累计增加10dB左右,系统信噪比下降所有波道上报误码,从早晨九点开始衰减减小放大板功率又逐渐回升到正常值。

夜班维护人员必须逐渐调低电可调衰减器VOA的衰减以保证系统功率的正常,白班人员又必须逐渐调高VOA衰减来降低功率。

(2)一子架3块波长转换板LWC同时瞬报LSR_COOL_ALM(激光器制冷电流过限)告警,接收端LWC上报大误码,承载的SDH业务全部倒换。

经查相应机柜PMU板上报TEMP_ALARM告警,经现场确认该机房空调故障多日,客户用普通电风扇为设备降温。

(3)南部地区干线,机房湿度控制不佳,ODF架一个尾纤接头接触不紧密,其空隙间受水雾变化影响,导致线路不稳定产生误码。

b)检查放大板功率、电流、增益等指标,可排除设备内部连纤异常和单板故障;c)线路光功率,是DWDM系统最重要的配置数据,受光缆施工、线路割接等影响容易引起衰减值的变化,是例行维护的重点。

故障定位时需要依据线路放大板型号规格和承载波数计算标称值,标称功率计算方法:P(总)=P(单波)+10LogN,N为总波数,各放大板规格及单波输入功率请参考开局指导书。

检查线路光功率,发现A-B间线路放大板功率与标称值基本一致,见下表1.1 各站放大板△值(当前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小于1dBm,说明当前线路功率正常。

表2.1 A-B间线路功率统计表(承载:20波,2.5G*32波系统)d)用光谱在线分析板对B站接收A方向线路进行光谱监测,发现所有波道信噪比、波道间的均衡平坦性总体良好,说明均衡、信噪比均正常。

e)光纤非线性效应主要由功率过高导致,光功率越高单位光纤横截面的能量密度越大,当此密度过大时,会导致传输信号的非线性效应,影响系统性能。

调高线路功率,观察误码未见明显加重,排除非线性问题。

非线性:从本质上讲,所有介质都是非线性的,只是通常情况下非线性特征难以表现出来。

当光纤的入纤功率不大时,光纤呈现线性特征,当光放大器和高功率激光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后,光纤的非线性特征愈来愈显著。

f)色散容限是DWDM系统中重要维护指标,与光功率指标同样重要,通常在系统设计时已按线路区段进行严密的计算,工程开局时按设计值使用相应型号DCM(色散补偿模块)进行补偿,但2.5G的WDM系统通常受色散影响很小,工程中无须进行补偿。

本例中DWDM系统是2.5G*32系统,所以可以排除色散问题导致误码的可能。

色散:光脉冲中的不同频率成分的光在光纤中的群速度不同,因而到达光纤终端有先有后,这使得光脉冲发生展宽,这就是光纤的色散。

色散用时延差来表示,即不同频率的信号成分传输同样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之差。

图2.0 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示意图对于10G和40G速率的系统,须严格对线路进行色散补偿,否则系统会在功率正常、信噪比正常的情况下, OTU的纠错或误码严重。

g)光纤接头、尾纤端面污渍会产生回损,造成线路中的多径反射现象,而不同波长的谐振长度不一样,如果反射长度与波长可比拟时,就会产生相干调制等现象,对信号造成损伤,从而导致系统性能劣化,因此在反射过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相同路由部分波道性能正常,而部分波道产生误码的现象,且误码特点是突发性明显,有时连续数个15M无误码,偶尔突发出现十几万。

但我司传统WDM及OTN对回损均无法实现量化监测与预警,从而给问题定位造成一定的困难。

根据以上a-f 七个方面分析,一一排除了各因素对系统的影响,重点怀疑光纤接头或端面污染引起反射,导致系统产生了误码。

回损(RL):回损即回波损耗(return loss),也叫反射,是从无源器件的输入端口返回的光功率与输入光功率的比例,定义为:RL=-10log(Pr/Pj),活动连接器(Connector)、机械接头(Mechanical splice)和光纤中的断裂点(Crack)都会引起反射,常见反射事件OTDR测量结果见下图。

图2.1 OTDR测试的常见反射事件图对于速率2.5G的系统要求线路回波损耗小于-27dB,对于速率为10G的系统要求线路回波损耗小于-25dB。

3. 解决问题根据本DWDM系统误码现象分析及排查结果,分别排除了运行环境、设备故障、光功率、信噪比、波道均衡、非线性、色散等因素,怀疑是线路反射导致了DWDM系统产生误码。

于是成立定位小组沿接收端B站开始,沿F、E、D站对区间光缆、站内尾纤接头一一检查,具体定位手段是用OTDR工具对光缆进行损耗和回损测试,用光纤端面显微镜对站内的尾纤接头进行400倍放大观察,以查找反射点。

1) OTDR检测站间光缆反射用OTDR对B-A各区段光缆检查,其中部分区段的光缆测试结果如下图,损耗与反射测试结果均正常,发现外部光缆不存在明显的反射点,排除了外部线路反射的可能。

图3.0 D-E间光缆测试结果图3.1 E-F间光缆测试结果OTDR测试反射注意:因ODTR的近端存在测试盲区,测试时需要增加5~10Km的过渡光缆;光缆的远端,由于是和设备断开的(OTDR测试光缆必须和设备断开,否则可能会把设备单板光口打坏),光纤端面和空气的接触面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反射,也无法通过OTDR测试结果判断远端最后一个接头的反射情况;所以决定站内尾纤端面用光纤显微镜观察。

2) 光纤显微镜查看光纤端面首先,清洁的尾纤接头端面放大观察应该是一个灰色洁净的圆面,因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8~10μm ,放大100倍数时约为0.8~1mm ,这时可以看到圆心中间的纤芯,图3.2尾纤接头及端面放大效果图用光纤显微镜对B 至A 站室内ODF 架接口、设备接口、对接法兰、尾纤端面逐一进行测试,发现光接口、尾纤接头污染严重,全线有60%以上的光纤接头污染严重,清洁前用光纤显微镜对部分接头做了截图,如图3.3。

图3.3 显微镜观察尾纤清洁前端面3) 清洁尾纤端面的污渍对B-A 段各机房室内ODF 架、设备接口、法兰盘、尾纤所有光接口使用专用擦纤工具展开清洁。

光纤端面污染较重的使用卷轴擦纤盒无法清洁干净,所以首先使用无水酒精多次清洁,再使用擦纤盒清洁才能清洁干净;污染、划痕严重的端面使用酒精、擦纤器等都无法清洁干净,只能通过更换尾纤解决。

清洁后光纤接头如图3.4。

图3.4 显微镜观察尾纤清洁后端面专用尾纤维护工具:通过对沿线各个站点的光纤端面进行观察、清洁、更换,线路性能得到明显提升,B 站的光谱扫描中各个单波的均衡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关于线路反射反为什么会影响波道间的平坦度,曾请教研发同事,目前仍未给出答案,希望高手分析)定位小组从B 站出发,处理完F 、E 和D 站时,6个故障波道的OTU 误码已全部消失,误码问题彻底解决。

解决这样的问题花费精力多,网络申请中断时间长,总体来说非常不容易,进站后绝不能放过每一个可能引起反射的尾纤接头。

4. 结束语DWDM 系统作为骨干传送网,是数据网、核心网、无线G 网等所有业务网的安全运行基础,保障其稳定运行是客户运维管理工作的重点。

因DWDM 系统误码产生原因众多,定位排查有时感觉无从下手,总结本次误码主要原因是DWDM 系统设备运行年久,机房环境较差,室内部分光纤端面长时间积累污渍、划痕等造成反射,导致系统误码。

此次误码定位和处理过程对DWDM 系统的日常维护具有借鉴意义,首先分析定位人员须熟悉网络、掌握WDM 系统相关知识,能有序指导维护单位展开定位分析。

其次,设备运行环境不达标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机房温度、湿度和清洁度需努力整治实现标准化。

最后,建议客户各机房及维护单位配备专业的DWDM 维护工具,如光纤显微镜、卷轴擦纤盒和无尘棉棒等专业工具,有助于有效的定位并彻底解决问题,避免客户反馈已经清洁过,但不能保证已经清洁好的现象。

缩略语: OTMOptical Terminal Multiplexer 光终端复用设备 OADM Optical Add and Drop Multiplexer 光分插复用设备 OLA Optical Line Amplifier 光线路放大设备 OTUOptical Transponder Unit光发送单元专用卷轴清洁带无尘棉棒光纤显微镜(连接PC )OTDR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 光时域反射测试仪DCM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 色散补偿模块参考资料[1]. 《OTDR使用指导书》传输资料光盘8.0[2]. 《光纤与无源光器件专题-C》传输资料光盘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