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课件47张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课件47张
表达技巧鉴赏之
表现手法鉴赏
古诗词表达技巧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借景抒情
1.表达方式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烘 托,细节描写,白描
2.修辞方法 比喻 比拟 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用典 顶真等
3.表现手法
比兴,抑扬,对比,衬托 渲染、烘托,联想
4.构思技巧
对比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 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语句的表现力。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 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 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封建贵族 “朱门酒肉臭”的奢华生活和穷苦百姓“路有 冻死骨”的悲惨命运对比得更加鲜明突出,形 象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悲惨丑恶状况。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 ,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正确。
点拨关键
(1)认真理解渲染、烘托与衬托的概念内涵。 ①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 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 于艺术创作,指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 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 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 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 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②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 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 衬。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 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 伦对诗人真挚纯洁的深厚情谊。
③衬托:见前面“(二)表现手法5”。
羸骏
了“羸骏”形象,试作简
白居易
要分析。
骅骝①失其主,羸饿无人牧
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答案
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①用北风和苍茫的黄河,衬托
岁幕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羸骏悲哀孤独的身影;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②用冰河水、落雪的荒坟,衬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托羸骏无处容身的凄惨境况;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③用严冬只剩枯草的田野,衬
6.请赏析贺铸名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后三句所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 渲染。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 城的柳絮、漫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 。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 象,变不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 表现力。
蒹葭
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返回
(四)渲染、烘托与衬托
5.试指出下列诗歌所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1)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衬托(反衬)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可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2)
陌上桑(节选) 烘托(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
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
观罗敷。
5.衬托
概念
说明
作用
为了表现、突出主要 正衬,就是用次要
的人或物,作者常常 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 之相似、相关或相反 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 陪衬,分为正衬、反
内容从正面衬托主 要内容,也叫“烘 托”“旁衬”。 反衬,就是用次要 内容从反面烘托主
使陪衬的 事物显得 更加突出、 形象。
衬两种。
体。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近似关系来衬托主要事物。 1.以人衬人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阻:险阻,难走。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 宛:仿佛。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2)仔细辨析实战中的区别。 ①烘托与衬托 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 ,只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如白居易的《 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听众的反应, 写周围的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衬托是两种事物 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 做题时可以这样区别: 看是否出现:烘托是只写一个事物,另一个事物(要暗写的事物 )不出现;衬托是两个事物都要写,“主”事物可以出现,也可以不 出现。 看描写事物的数量:烘托可以是以“多”写“一”,俗称“众 星捧月”;衬托是以“一”写“一”,且是连续写的,俗称“烘云 托月”。
②烘托与渲染 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 鲜明。 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 境多作正面描写。如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情都 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运 用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 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 之深。
)___对__比 (6)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__衬__托__(反__衬_ )
点拨关键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 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 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的特点。
二者的区别: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 ;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学:仿效。诸进士:指应进士试的举子们。 精卫:古神话中说,炎帝有个小女儿名
韩愈
叫女娃,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 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偿冤:报仇。 寸诚:寸心,决心。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心望:希望。 渺渺:渺茫,毫无可能。功难见:难以实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现其事业。见:看见。
区区:小小的。命已轻:性命轻微。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造次:荒唐可笑。
专精:精诚专一。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计:考虑。无休日:没有终止的日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刺客传:记述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 不著:没有记载。雠(chóu):同
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仇精”卫。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义同。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为:凝结成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
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跟随,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这里指“追寻”的意思。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蒹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萋,白露未晞。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 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 在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
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②肉。
注 ①骅骝:赤红色的骏马。
托羸骏无法饱食的悲惨形象。
②驽骀:劣马。
作者阐述了骏马被弃后因瘦弱更加不被凡人赏识、甚至被杀 掉吃肉的故事,营造出令人唏嘘的氛围。实际上,作者先已经 将自己和骏马融为一体,在说骏马悲剧的同时,更是在阐述自 己的怀才不遇。
首先,本诗前八句写骏马的种种遭遇,表现它被遗弃之后的 彷徨与失落,在传统文学理论中,其实是运用了“赋”的手法 。赋,就是铺陈其事,简而言之,就是描述事情。
人所要表达的主观感情相反的自然景物作(或人事)陪衬, 即“思与境违” ,如“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以春光明媚之景反衬作客异乡欲归不得的惆怅之情, 极言春光融融才能照出诗人归心之殷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前 八 句 运 用 衬 托 手 法 刻 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涘(sì):水边。 右:弯曲。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蒹葭
译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 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 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
反衬,就是利用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来突出主要事物。 1.以动衬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 中。”(王维《鸟鸣涧》)
诗人在诗歌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 动态的景物,这样既是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沉寂,同时通 过动态的景物描绘,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2.以乐写哀 此写法与以景衬情中的正衬手法相对,就是利用同诗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 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 也即送新娘嫁歌。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 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 灼其华……“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娶到这样的姑 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 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象征着新娘早生 贵子,儿孙满堂。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此诗运用重章叠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