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ppt课件
变式设题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
答题需要熟记术语
常用的表现手法:
1、比兴/用典/对比 2、衬托: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4、渲染/烘托 5、白描/细节描写/工笔 6、象征/托物言志 7、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以景结情、 直抒胸臆
以声、以动写静。在这样一个万籁俱静、漫 托 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
天飞雪的廓大寒冷的江上“独立钓鱼翁”, 衬哀情,用动反衬静,
以这样一个严峻的环境衬托出钓翁的生活 用虚反衬实等
是多么的清高,钓翁的性格是多么孤傲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 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
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 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
此乃大事
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
9. 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 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 借 常见的,借对历史上人、 雀春深锁二乔。”面对赤壁之战怀
古 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 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
讽 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 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
今告
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
的情景,又以声音衬托寂静,突出时间还早。
【典例剖析】2
补注:1、孤月:明月独悬天空, 故称孤月。2、当;对着,当楼即 为对着楼。 3、满;特指圆月。 4、寒江: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5、动:闪动。 6、夜扉:夜间的屋 门。7、委:委蛇,曲折绵延,委 波,绵延不断的波浪。8、金:水 波闪动着的金光。 9、不定:不住, 不止。10、席绮:绮席,漂亮的席 具。11逾:越,更加。依,仍旧。 12、未缺:即满月的代称。13、空 山:幽深人少的山林。14、高悬: 高挂,这里指圆月高挂夜空。
鉴赏时要说规范的“内行话”,恰当地使用“术语”。
2.把握技巧,辨明问法。题干一般以“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 直接提问,其变体是“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 也有综合其他内容(如思想感情、语言等)来考查的。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提问的 侧重点。如[典例剖析]中就是针对最后一联虚实结合的具体体现来提问的。
这小花是谁裁的呢?是剪刀。剪刀是谁呢?是 来塑造成一个
春风。联想,诗意的联想,成就了一首好诗《咏 典型
柳》
如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
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
4.
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素月下的
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
想
洞庭湖俨如琼田玉鉴,这玉鉴望去如
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
觉:睡醒
袂:衣袖
韦庄是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 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几个概念的区别
参考答案
注释:华清宫,中国古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 区骊山北麓。旋:顷刻,随即。 万机:当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 一曲霓裳:指唐玄宗、杨贵妃二人沉醉于歌舞的享受生活。 四海兵:指安史之乱爆发。 玉辇升天:指帝妃死。
托 周围渲染了一些云,这就是常说的 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
烘云托月。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 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
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
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
2.
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
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
渲
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
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
题型2
表 现 手法
用图示表述如下
表
现
( 广
手义
法)
抒情方式
狭义的表现手 法(见下页)
修辞手法 (见下页)
狭义的表 现手法
修 辞 手 法
2.常见的命题方式 (1)这首诗(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 (3)这首诗(词)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时败,也有偶然性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 如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10. 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
托
寄托作者的心志,是作者 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运用了托物 物
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 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 言
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 样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 志
7. 虚
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
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
实
为实,无者为虚;客观 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
为实,主观为虚;已知
结
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
合 为实,未知为虚等 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
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
法
纯洁的操守
【典例剖析】1
总结【翻解译题】步骤:
早 行 陈与义
1、准确露指水出降落用,了我何穿种着手厚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法。厚的毛衣还感到丝丝的寒 2么3、、用意 斜 半结这; 着 睡这合种仰 分 地孤种诗手望 外 过单手句法天 光 了单法空 明 座地内如。, 。 小,容何北 桥我解有斗 ,半释效星 耳醒怎地横 边 传达传来出稻诗田人深怎处样唧的唧虫感鸣情。。
这首早行诗,写的是诗人在天还没亮时孤身一人在道上行走的感受。第一句,“露侵”
是早,天亮以前【,参气考温答最案低】,正:是露水凝结的时候。“露侵驼褐晓寒轻”,全句也是 表主现早要行用的了感反觉衬。手因为法早(行步,骤穿一上)了厚。厚的毛衣,有了厚毛衣,仍感到冷,一是露侵, 境二 片 行的天是人漆寂在黑,未风,更静放露所觉(亮中以孤步,已天单骤星经上;二斗行的“)走星和纵了光梦。横多特过,时别”分。显说外第得自明二明己句亮还亮写。沉,星第酣反光三在衬灿句昨夜烂写晚色,寂的是寞睡之因是境暗为说中;黎明,“明因因草前为为虫天时起格间鸣得外早早”暗,,反,路还衬地上没出面没睡环一有够, 所两以处还反在衬马上都边突走出边了打诗瞌人睡,出懵行懵之憕早憕,地心前中行。由第飘四泊句引描起摹的稻田孤虫独鸣寂,寞是(黑步暗中骤应三有)。
6. 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 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曾
抑 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 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
扬 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 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
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
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
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
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8.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
以
铜雀春深型和象征,
小
见大的表现手法。句子里 “二乔命
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
见
运”——小事,小事与东吴霸业有
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大
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
象
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子;那群山,
观念的思维过程
就像银盘上的一只青螺。作者运用想
象,描绘了一幅奇美的画面
如李纲《望江南》:“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 种。它可以使被陪衬的
为工。”“江上雪”,廓大的寒冷境地;“但闻 5. 事物性格更加突出,形
冰散响”,以声写静;“蓑衣时振玉花空”, 衬 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
3.把握语境,准确作答。辨明了诗歌中所用的技巧,就要注意结合具体的 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作者 的感情,有针对性地作答。
4.把握格式,领悟要领。表现手法类题目答题要领:确认(指出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或技巧)—分析(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个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概括 (该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的效果)。答题 模式可概括为:揭示手法+分析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表达效果。
染
夜的深和夜的静
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
写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 由一事物联系
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到与之有关的
刀。”像是碧玉装饰而成的杨柳化为美少女, 3. 另一事物,或
垂下的千万柳条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是她的裙 联 把事物中类似
带;柳条上萌出的细叶,就像裙带上的小花。 想 的特点联系起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10、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1、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知识背囊
熟悉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特征
例句及分析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 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
1. 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 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烘 象明显突出。像为了画月,而在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15、稀:星星稀少。16、故园:故 乡。17、松桂发:松树在长,桂树 开花。18、万里:形容非常远的地 方。19、共:与亲人一起。 20、清辉:月亮的光辉。
[得分策略]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题“四把握”
1.把握手法,熟悉术语。应掌握常见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怀古伤今、虚实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抒哀情、渲染、烘托、联 想、想象、象征、对比、用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