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课件 老舍
主要情节
沙子龙的枪法坚决不再传。徒弟们来讨 教,沙子龙用说句笑话的方法敷衍过去,甚 至直接把他们赶出去。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 徒弟。孙老头与王三胜的较量,失败了的王 三胜想用师傅的能力威望慑服对方.就引着 孙老头来拜会沙子龙。但是不管怎么说,沙 子龙就是无动于衷,决心彻底埋葬昔日的辉 煌。他不想耍耍小威风,逞一时的意气。因 为他非常清楚,“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 走”。
孙老者:豪爽乐观,积极进取。嗜武如命, 爱寻师访友。孙老者的形象显现了传统文 化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光点亮色。
沙子龙: 忘我追求,不计功利,武艺精 湛、身怀绝技的国术大师;孤傲保守、没 落寂寞的末路英雄。
问题探究1:
为什么“不传!不传!”?
1、小组讨论并推举发言人(5分钟)
要求:(1)以文为据,解读人物 (2)互相倾听、互相补充
沙子龙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
要求: (1)自由发言(2)以文为据 (3)相互倾听(4)相互补充
悲剧 英雄
在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古今文化 风云际会的年代,沙子龙清醒地认识到 自己被时代抛弃势在必然,所以将镖局 改为客栈。然而,那有月光的晚上,无 人息的大院里,那套威震天下的枪法和 落寞坚毅的主人在茫茫末世中跌落沉沦, 孤独无助,黯然销魂。
断作者、读者之魂
在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的今天,深 怀对传统文化深深眷恋的老舍和阅读 作品的我们,无不为五虎断魂枪的流 失唏嘘叹惋,为“五虎断魂枪”传说中 的绝妙、高超魂牵梦绕。“断魂枪”断 “作者、读者”之魂。
小说真切而精致地写出了一个蜕变时代旧 风气的衰微,精湛的构思包含着浓郁而复杂的 感情,既灌注着国道不振而国术没落的感慨, 也流露了与昨天告别时的留恋和悲凉。小说充
人物形象 肖像白描:
王三胜的形象: “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 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 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 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 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 头,黑塔似的,收了势。” P174 孙老者的形象:“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 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 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 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P174
作者逸事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 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 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 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 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 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 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 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文化批判:
批判爱的错位
老舍先生爱打拳,他的代表作之一 《断魂枪》,就是写的拳师。其中有一 个人物叫沙子龙,一身的好功夫,就是 不传。老舍先生批判这种爱的错位,他 很爱这些文化的精致发达,但他又批判 你爱的错位。他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文化, 都是应该继承的,应该保留的,但是你 爱的不是时候,不是地方。这是老舍先 生的高明之处。(舒乙)
• 写虎妞:“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 “大黑塔似的。”都是用精确的语言恰如 其分地表现事物本身的特征,而不是外在 的故作“幽默”。 • 老舍谈小说语言:“文字要极平易,澄清 如无波的湖水”,“从容调动口语,给平 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 的味儿。” • 因此,《骆驼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语言 是活的。
沙子龙
特点:外冷内热、深藏不露、孤傲执着。
缺点:封闭顽固、抱残守缺。
优点:善良、义气、有礼有节、不混世、洁身自
好 、抱诚守贞、 清贵不失“品”。
王三胜?
孙老者?
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对比烘托手法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 待人处世之道。其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 族传统文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
要求: (1)积极讨论(2)各抒己见
提示
断“敌人”之魂
断“沙子龙”之 魂 断“作者、读者”之
魂
在野店长河,大漠荒林,马队驼 铃的过去,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 让敌人胆战心寒、魂飞魄散。“断魂 枪”断“敌人”之魂; 在炮火隆隆,新旧交替的当年, “五虎断魂枪”无用武之地,落寞悲 情的主人在夜静人稀的夜晚,在往昔 的回忆中,独自怅惋,黯然销魂; “断魂枪”断“沙子龙”之魂;
写 作 背 景
西化一派认为传统文化从整体上看具有负面性、 消极性和劣根性,应采取批判和超越的态度。 本位文化则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肯定, 反对过多批判。 老舍的经历使他在本文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冲突问题上有直接的观察、深入的比较和独特的态 度。 老舍对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抱着既 有肯定又有否定的双重性认知态度。对现代文明, 他认识到其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又难以容忍它的 痼疾;对于传统文化,他有批判意识,又不无眷恋 欣赏。这一切,在本篇小说中展露无遗。
在作者笔下,沙子龙不仅是曾 经辉煌但终至没落的身怀绝技的 武林高人;沙子龙更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化身。沙子龙的落寞处境 正是新旧交替时代中许多传统文 化面临流失的悲凉境遇的真实写 照。
欣赏要点:
(1) 题目寓意精深; (2)篇首题词寓意精深; (3)对话描写。
问题探究3:
“断魂枪”, 断何人之魂?
•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 中篇小说《月牙儿》
• 短篇小说《断魂枪》 • 话剧《龙须沟》、《茶馆》
老 舍
断 魂 枪
《断 魂 枪》印象
写作背景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沙子龙 孙老者 王三胜)
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正处于两次世界 大战之间的间歇。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 了世界,此时,日本已经侵占了中国的东 北三省,旧中国四分五裂,积重难返。 本文最初发表于1935年9月天津《大公 报》副刊《文艺》第13期。本文发表前, 文艺界正进行着一场大论争,争论聚焦于 如何评估中国传统文化。
人物形象
沙子龙(语言描写): P173 沙老师有时说句笑话,马虎过去:“教什么? 拿开水浇吧!” P176“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不传!不传!” P172 “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龙旗的 中国也不再神秘……” “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背后的故事
1933年4月,老舍忽患背痛,痛得很厉害,医治无效, 大夫无策。这使他下决心加强锻炼,便拜济南的著名拳 手为师,开始系统习武。武术和狗皮膏药的夹攻果然奏 效。从此,老舍不再间断拳术锻炼。他学了少林拳、太 极拳、五行棍、太极棍、粘手等,并购置了刀枪剑戟。 1934年迁居青岛。老舍在黄县路租了一套房子。房前宽 敞的院子成了他的练拳场子。通客厅的小前厅里有一副 架子,上面十八般兵器一字排开,让初次造访的人困惑 不解,以为闯进了某位武士的家。这一时期的老舍,生 活安定,身体说不上健壮,但无大毛病,创作旺盛,写 出了像《骆驼祥子》这样的优秀作品。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所写作的时代背景及文化冲突。 2、欣赏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作者塑造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的主旨。 2、从王三胜和孙老者的身上所表现出的文化 内容。
舒乙五句话概括老舍生平
• • • • • 北京人 满族人 穷人 近十年生活在国外的经历 两个发达的坐标系
作者简介
文本世界——《四世同堂》
影视图片
断 魂 枪
真 魂 未 断 , 新 弟 子 心 下 恍 然 神 枪 不 传 , 老 师 傅 脑 中 通 透
作者逸事
“叫我戒烟,宁可上吊!”老舍烟 瘾大,1941年抗战时期,他去后方重庆, 很多物资由于战火封锁运不过去,香烟 也很难买到,有时根本就买不到。老舍 便卷起树叶当烟吸,那味道当然很差。 他的很多烟友感到吸烟这么难,都决定 戒烟。烟友也劝他戒烟,他却斩钉截铁 地说:“叫我戒烟,宁可上吊!”
满着一种文化嬗变的历史悲凉感。
课堂小结:
老舍先生的《断魂枪》是 在为沙子龙的英雄落寞写一曲悲 情、销魂的挽歌; 老舍先生的《断魂枪》更是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流失写一曲哀怨、 缠绵的挽歌。
老舍写作《断魂枪》的主旨是?
写到这里,我只写了两个字:“不传”, 就结束了。还有很多东西没说,让读者去 想。想什么呢?就让他们想想小说的 “底”——许多好技术,就因个人的保守, 而失传了。 (老舍《小说,语言及其他》)
内容评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冲突特征。一方面, 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正在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另一方面,文明 的更替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 小说的主要人物沙子龙是位武艺精湛、身怀绝技的国术大师。一方 面,他保守落寞,对时代的变迁心怀不满。另一方面,他又孤傲执著, 在对武艺的挚爱和追求中体现着顽强的性格力量。沙子龙复杂矛盾的心 态表现在他表面顺应潮流,镖局改了客栈,白天不谈武艺,而内心深处 却仍然与现实隔绝,视武艺为至宝,以“不传”与时代抗衡。沙子龙的 命运寓示着国术乃至传统文化的命运。对此,老舍的态度明显是同情多 于批判。 王三胜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利己为待人处世之道。王三胜的形 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湖艺人性格上的弱点,投射着老舍对民族传统文 化中的国民劣根性痼疾的嘲讽。 颇具神秘感的人物孙老者豪爽乐观,积极进取。他也是个爱武艺如 同性命的人,却不孤傲寂寞,爱到处寻师访友。孙老者的形象显现了传 统文化绵延不断、发扬光大的光点亮色。从根本上说,老舍希望传统的 精华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而获得新生。
沙子龙枪法不传
比较流行的解释:
其一是把沙子龙当作与时代脱节
而不自知的腐朽代表。“沙子龙们并
没与背这时代的喧嚣惊醒,他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