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含答案)

盲道周末,带女儿出去逛街,阳光很好,所以人特别多。

走在人行道上,忽然女儿脚下踉跄(liàng qiàng)了一下,我忙拉住她,她低头看了看,问:“爸爸,这窄窄的一条带有条纹的路是什么呀?”我也低头看了一眼,说:“这是盲人走的路,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条纹,盲人走在上面就不会改变方向,不会撞到人或什么东西!”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脚步渐渐偏离了盲道。

走了一会儿,她皱着眉又问我:“爸爸,盲道允许正常人行走吗?”我说:“盲道是给盲人准备的,一般正常人是不在上面行走的,再说上面也不平,走起来不舒服。

”女儿忽然挣脱开我的手,跑到盲道那里,拦住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问:“阿姨,你知道你脚下是盲道吗?就是盲人走的路!”那女人愣了一下,脸红了红,冲女儿笑笑,离开盲道,大步消失在人群中。

女儿接着又拦住了几个中学生,问:“哥哥们,你们知道这是盲道吗?”那几个学生怔了怔,没有理会女儿,打闹着在盲道上跑远。

我没有阻止女儿,女儿又问了几个人之后回到我身边,我安慰她说:“没事,现在也没有盲人走路!”女儿摇摇头,说:“就是给盲人准备的嘛!大家都上去走,盲人出来了,该走哪里呢?”想到刚才我也心安理得地走在盲道上,脸忽然就发起烧来。

女儿默默地和我走着,脸上似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

看着那条盲道湮没在许多人的脚下,我的心里也是无由地感慨。

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盲人也是寸步难行的。

1、请你用“_____”画出文中表现人心里惭愧、内疚的句子。

2、给下列字注音:瞻()磕()绊()硌()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踉跄:若有所思:心安理得:4、第一自然段中写道:“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请联系上下文,写写此时她的心里在想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儿的脸上为什么会“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写一写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是否占过盲道?结合实际联系本文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掩(yǎn)耳盗(dào)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 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画出来。

2、把句子改成陈述句: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3、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1)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2)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3)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二)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

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下面词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横线。

毛驴(lǘlú) 山芋(yǜhú) 友谊(yíyì)分(fēn fèn)量耳朵(duōduo) 垂(chuíshuí)下头2、给多音字组词。

背:bēi ( ) bèi ( ) 扇:shān ( ) shàn( ) 3、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缓缓――( ) 友谊――()4、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里打“√”。

(1)、毛驴说的。

()(2)牛大哥说的。

()(3)老山羊说的。

()5、下面3个题目,那个可以做这篇故事的题目。

请你选择一个,在()里打“√”。

(1)毛驴和老山羊()(2)老山羊和牛大哥()(3)毛驴和牛大哥()6、毛驴听了牛大哥和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7、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8、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三)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在写法上,本文通篇都采用的是_________手法,是通过对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中心的。

2.蚊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蚊子“强”在什么地方?下列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蚊子有“喇叭”,能用它扰乱狮子的听觉和视觉,失去正确的判断力,无法准确攻击。

B.蚊子有必胜的信念,使它产生强大的力量,战胜狮子。

C.蚊子能动脑子,想出办法激怒狮子,使它失去理智,无法准确击中目标。

D.蚊子知己知彼,以己之长克狮子之短。

3.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吹着喇叭”所表现的不同内容。

⑴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

这里“吹着喇叭”表现蚊子⑵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这里的“吹着喇叭”表现了蚊子4.“要说不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是5.文中“叹息”一词写出了蚊子( )A.自负而又自卑的心理。

B.懊悔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C.懊悔而又不服气的心理。

D.愤怒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6.用自己的话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主要原因是7.蚊子为什么又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蚊子缺乏精神准备。

B.蚊子不明敌情,战术失当。

C.蚊子被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丧失了警惕。

D.蚊子不小心落入蛛网。

8.能确切概括蚊子结局的成语是()A.骄兵必败B.夸夸其谈C.自食其果D.纸上谈兵(四)美丽的桥①很久以前,一直和睦地生活在相邻的两个庄园的一对新兄弟陷入了一场纠纷,这是40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纷争。

②在这40年当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并肩地辛勤劳作着,共用农业工具,互换丰收果实。

可是这种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个小误会,结果却发展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③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对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你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你。

”“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

”哥哥回答说。

④哥哥说:“你瞧,在小溪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

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不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

”⑤“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你看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以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

⑥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

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

我的活计会使你满意的。

”⑦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事去了。

⑧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

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个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

它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⑨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⑩当两兄弟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地收拾工具。

“请等一下,”哥哥对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做。

”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能多桥等着我去造。

”1.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

2.结合语境,解释文段⑤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兄弟俩的哪些做法表明他们已不再和睦友爱?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句话点明了木匠已有主见,他要造一座桥,用“”划出这句话。

5.你怎样理解文段⑩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木匠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想?你认为应该如何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