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经验及发展方向文献综述1摘要:通过梳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问题相关文献资料,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发展历史及现状、发展中存在问题、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由此提出的解决对策进行综述。
明晰现有研究成果,发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和可能性,以期对今后课程研究与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发展现状;发展问题“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当今中国高校学生必修课之一,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学习当代时事、了解世界局势的窗口,在大学生的世界观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问题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从1957至2015年,涉及为“形势与政策”课的研究文章共有4669篇,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3257篇;特色期刊428篇;博士学位论文310篇;硕士学位论文518篇;会议论文35篇;国际会议论文10篇;报纸111篇。
由此可见,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成果蔚为大观,但就目前来看,关于研究情况的梳理仍有不足,专题型研究较少,总体研究综述文献数量不多。
本文试图总结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问题的研究情况,明晰现有研究成果,发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和可能性,以期对今后课程研究与建设提供有益经验,现将“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经验和改进方向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一、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经验和成绩的研究(一)建设经验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研究中,关于该课程的建设经验专题研究并不多,更多的分散于其他文章中,主要内容包括对开课以来的基本经验的梳理,以及以学校为单位,对某一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典型经验梳理。
经过文献梳理可知,学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经验研究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1、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经验在这类型的研究中,以刘贵芹2的专项研究为主,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九八方案”的高质量实施之下,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积累了基本经验,值得后人借鉴。
主要经验包括包括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教学原则、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师队伍、领导机制七个方面,较完整的阐述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经验。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针,坚持不懈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
第二,必须坚持把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三,必须坚持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根本原则,不断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第四,必须坚持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作为根本抓手,聚精会神抓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和管理。
第五,必须坚持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根本手段,充分调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两个积极性。
第六,必须坚持把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根本大计,下决心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第七,必须坚持把加强1基金项目:华北电力大学重大教改项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运行规范化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魏彤儒(1968-),女,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教授,思想政治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雪丽,女,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2 刘贵芹. 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 (3):39-43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下大力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
”2、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典型学校经验“形势与政策”课程自开课以来,各院校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依据自身学科特色和课程本身要求,开展了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形势与政策”课,为今天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以及该课程的教学运行规范化问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经验。
而学界不少研究者则以某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具体措施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践调研和经验总结。
宋晓东3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的实践,提出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应以自主选择学习主题来丰富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学习团队作品展示来优化授课形式;以优秀成果的转化发表来加强课程延续性。
崔景明4则以合肥工业大学的做法提供了一些建设经验,包括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中并把它列为学生的必修课,规定学生课程修满合格后计个学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分别采取课堂系统讲授、专题报告、专题讨论和实践教育教学等多种形式,每学期按16学时安排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最后由全校统一命题考核。
由于实施规范化的教学目标管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除此之外,胡旭阳5、曾秀兰6等学者也进行了不同学校的经验研究与整理。
(二)建设成绩2011 年 5 月 20 日,由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中的共识中指出:必须充分肯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工作进展。
具体成绩包括:“自 1987 年教育部在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以来,在中央各种文件的规定之下,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指导协调全国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教育部社科司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形成了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重要的资源库;同时教育部社科司还会同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开展“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在全国 8所学校设立观测点,开展滚动调研,进一步把握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认知状况的特点和规律。
而根据中央精神,许多高校加快了课程建设步伐,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必修课程,并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保证教学学时,计入相应学分,同时在建立完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教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参考资料建设以及拓宽教育渠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成功的经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7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发展对策的研究在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之后,更多的学者将眼光投入到如何解决现有问题,如何使“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更加规范化方面,提出了大量有益的解决建议。
笔者经过文献梳理,将其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3 宋晓东, 郑海涛, 贾国柱.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的探索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 27(7):78-804 崔景明,刘瑞平.“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形式及实践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10-125 胡旭阳, 费英勤. 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探索 [J]. 思想教育研究, 2005, (6): 20,40-416 曾秀兰.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喜与忧——广东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调查与思考[J]. 青年探索,2008, (5): 47-507 王包泉.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116-117(一)提高各主体重视程度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体系,高校领导、授课教师和学生必须认识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对青年大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
学界提出了针对不同主体的建设对策。
胡旭阳8指出:“要真正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取得成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包括领导和职能部门的重视,任课教师和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视。
这些首先体现在思想认识上,要认真学习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系列文件,深刻领会其精神。
”高等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其关注度,将该课程纳入高校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
同时,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增加教育投入,增强工作主动性。
而胡旭阳9根据浙江大学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所需资料、教学场地、设备及师资队伍、课程组织管理方案等均由党委发文加以明确规定;教务部和学工部一起联合发文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办法等加以落实。
”从制度上提高学校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
提高任课教师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度除了从行政力量进行之外,还应该提高任课教师的职业素质,以此增强职业认同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才能提高。
关于这一点,学界多是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给予意见,于后文详述。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取得实效、顺利开展,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兴趣,将“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可以使广大学生对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有了正确的认识。
要在认识上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到位问题。
”通过选取较贴近现实的事件以及利用社团等手段,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兴趣,在认识上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到位问题。
(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针对上文提出的教师素质建设问题,多位学者提出必须强化教师素质,对教师队伍进行有效改革,主要涉及提高认识、教师数量、专兼教师比例、教师培训、教师考核等方面。
提高对“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规范化建设问题的认识是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准备。
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教师素质是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设一支创新能力强、专业知识水平高、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必行之径。
而从文献梳理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发现当前教师数量与教学不匹配的状态,而提出了必须充实教师数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具体数量看来,李克荣10提出:“学生总人数为15000人的学校,课程计2个学分时,适宜配备4名专职老师和4名兼职老师;课程计3个学分时,适宜配备5名专职老师和10名兼职老师;课程计4个学分时,适宜配备7名专职老师和14名兼职老师;”而在特殊的民族学校,如新疆农业大学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专兼职规模一般在30人左右,其中少数民族教师的数量约有 10 人,这和学校 1:1 的民:汉学生规模不符,单昕11指出:“扩大师资队伍选聘范围,聘请优秀的地方党政领导、8 胡旭阳, 费英勤. 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探索[J]. 思想教育研究, 2005, (6): 20,40-419 胡旭阳, 费英勤. 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探索[J]. 思想教育研究, 2005, (6): 20,40-4110 李克荣, 张俊桥.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9):36-3911 单昕,新疆高校民语言班级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12):224-225少数民族精英人士、企业家及各行业的先进典型人物走进形势政策课堂形成多样化的兼职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