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公开课)

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公开课)


小结
1、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 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 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 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 想感情。
2、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 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 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 论的中心。
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 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学家刚说 完这句话,风就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 和船夫都落入水中。于是船夫喊道: “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 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看 罢这个故事,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 哲学家会栽“大跟头”呢?
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 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 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 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 字的内容。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 发表议论。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 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2、紧扣原作内容,写出自己的真 实感受;
3、联系实际,印证和深化自己的 阅读感受,增强读后感的说服力。
认知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 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 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 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 性质相同)。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 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 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 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具体写起来应 灵活掌握。
克服常犯的毛病
1、大量引述原文。 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 “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但 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 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 代“感”、代“联”的毛病。
细看故事,哲学家和船夫的谈话发 人猛省,哲学家很是骄傲,他仗着自己 博学多识,轻视一个没有学问的船夫, 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最终栽 了个“大跟头”。故事告诉我们:如果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反而轻视别 人,那么他就像那个哲学家一样,最终 一定会栽“大跟头”。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 举。我也曾经轻视过别人,回想起来这 件事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快乐。
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说:“没有 。”哲学家说:“那
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刚说完 这句话,风把船吹翻了,两人都掉入 水中。船夫喊到:“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 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习作例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读《船夫和哲学家翻船的故 事》有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船夫在湍 急的河水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 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不懂得 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 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2、突出重点谈感受。 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
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 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 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 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 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 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读书分享会
• 小组 第几组 • 姓名 • 所读书 • 感悟
导入新课
一篇诗文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 影视作品),我们读过(或看过)之后, 总会有些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 些写下来,就是读(观)后感。如果我们 能坚持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 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目标
1、仔细阅读原作,把原作的内容、 主旨理解透彻;
那是前不久的一节数学课上,老师 出题让我们做。先开始叫了四个同学 (其中一个学习比我差)。于是我边做 边盯着这个同学。过了一会儿,我望着 她的题不由得发笑,腹诽道:“瞧!知 道难做别逞强了,偏要……”但我却低 估了她。最后,她竟然做对了,而且步 骤还写得很细呢。
轮到我做题时,尽管是道简单的题, 可是我因一步之差,整个题全错了,受 到了老师的批评。此时,我不由得惭愧。 由此我想到:一个人即使比别人强,也 不能骄傲,更不能轻视别人。否则就会 栽“大跟头”。哲学家之所以栽了“大 跟头”。是因为他没有看出自己的缺点 和不足,反而要以长比短,轻视别人。 而我恰恰也是如此。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 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 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 是重点。“读”,指读了何人、何文, 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 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 “感”是“读”的升华。
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
1、理解原文抓要领。 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 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 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 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 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 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 么写什么。
4、感受认识太肤浅。 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
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 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 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但是, 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 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浮浅 杂乱。
由此看来,我们应当看到自己的缺 点和不足,虚心地学习他人的长处。只 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点评:此文是一篇读后感,也是供 料作文。此文习作者通过“引、议、联、 结”的步骤构想:通过引用材料(原 文),感悟道理,引出自己的见解,并 在分析的基础上,发表评论,联系实际 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揭示了人生的 哲理,并指给我们学习的方法。
2、脱离原文空写“感”。 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
来。“读”是“感”的基础,“感”由 “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 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 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应当与 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3、内容杂乱无中心。 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
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 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分享话题展示
1、小组准备分享假期你所读的数目,以 及读后的感悟。
2、 就这个假期读过的某一本书,写一 篇读后感。800字左右。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不少于600字。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 上面坐着一个 哲学家。哲学家问船 夫: “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 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 的生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