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蔬采后冷害生物学机制与调控 二等奖

果蔬采后冷害生物学机制与调控 二等奖

果蔬采后冷害生物学机制与调控二等奖
以果蔬采后冷害生物学机制与调控为题,本文将从果蔬采后冷害的生物学机制和调控措施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果蔬采后冷害的生物学机制
果蔬采后冷害是指果蔬在采摘后由于低温处理而引起的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损失。

其主要生物学机制包括细胞膜损伤、细胞液外渗、呼吸作用受阻以及酶活性改变等。

1. 细胞膜损伤
低温处理使果蔬细胞膜发生结构损伤,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加剧。

这会导致果蔬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和品质的下降。

2. 细胞液外渗
低温处理会破坏果蔬细胞的结构,导致细胞液外渗,从而使果蔬失水严重。

这种失水现象会导致果蔬细胞变得干燥,丧失原有的脆嫩口感。

3. 呼吸作用受阻
低温处理会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导致果蔬中的糖分无法正常代谢。

这会导致果蔬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的过程受到抑制,从而使果蔬的甜度下降。

4. 酶活性改变
低温处理会影响果蔬中的酶活性,导致果蔬中的酶活性发生变化。

这会导致果蔬中的酶解作用加速,从而使果蔬中的色素和香气物质流失,影响其口感和风味。

二、果蔬采后冷害的调控措施
为了减轻果蔬采后冷害带来的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包括适当调节温度、湿度和气体组成等。

1. 调节温度
合理控制果蔬的存储温度是减轻冷害的关键。

一般来说,果蔬的存储温度应在0℃-15℃之间,不同种类的果蔬具体的存储温度有所差异。

此外,冷却速度也很重要,快速降温可以减少果蔬的冷害程度。

2. 调节湿度
适当的湿度有助于保持果蔬的水分和新鲜度。

一般来说,果蔬的湿度应控制在80%-90%之间。

对于一些易腐烂的果蔬,还可以采用包装或涂膜等方式来保持湿度。

3. 调节气体组成
果蔬的采后冷害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

通过控制果蔬周围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延缓果蔬的衰老和腐烂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使用吸收剂吸附果蔬周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或者利用薄膜封闭果蔬,控制气体的交换。

4. 其他调控措施
除了以上的调控措施,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方法来减轻果蔬采后冷害,例如预处理、贮藏剂的使用、包装材料的选择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增强果蔬的抗氧化能力、促进果蔬的新陈代谢和延缓果蔬的衰老来减轻冷害的程度。

果蔬采后冷害是由于低温处理引起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损失的现象。

了解果蔬采后冷害的生物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果蔬采后冷害带来的损失,延长果蔬的保鲜期,提高果蔬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