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施工临时措施钢结构施工是由型钢和钢板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铆接而制成的工程结构。
钢结构工程因其具有跨度大、利用空间大、施工速度快、经济且实用等特点被广泛利用于企业厂房及跨度较大的建筑上。
钢结构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及使用安全。
为确保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程管理者,特别是工程质量的主要管理者的监理人员对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及其重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钢结构的造型及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这给钢结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
钢结构安装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性技术,其内容较多,范围较广.为了促进行业发展,钢结构施工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钢结构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只有抓好关键环节,才能确保工程质量.1。
钢结构的特点及选材要点1。
1钢结构的特点钢结构施工时间短、用于施工的钢结构构件可以是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可以大大缩短施工的时间,节约时间;空间大:由于钢材的抗压、抗侧弯强度均为混凝土的1。
5倍,因此在等同强度的条件下可以缩小截面从而增大了有效的空间;可循环利用: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材料可以实现再生利用,这样就减少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抗震性能好,由于钢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重轻,能有效地降低地震响应及灾害的影响程度,有利于抗震。
耐火性差:钢材的导热系数远远大于钢筋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其耐火性能也远远差于混凝土结构,当温度达到600℃时,钢结构就会基本丧失其全部的强度和刚度.因此在钢结构建筑中抗火被看成重要一环;耐腐蚀性差:由于钢材表面的铁原子与空气中的氧化合会生成氧化铁锈,锈蚀能够引起应力集中,从而危害钢结构建筑的使用安全,使钢结构建筑寿命减短,因此对钢结构建筑进行有效的防腐措施才能确保其使用时间. 1。
2材料选择要点目前,我国建筑钢材一般只用两种,即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其相应的国家标准为《碳素结构钢》(GB700—88)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
以前常说的三号钢和16Mn 钢就分别属于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钢材应有抗拉,屈服强度和S、P含量和C含量的合格保证。
所使用的钢材应具有钢材的质量保证书,其品种、规格、性能要符合国家产品标准要求,化学成分也要符合相关要求。
钢材表面质量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上,还应符合以下规定:当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等缺陷时,缺陷深度不能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连接材料中的焊条焊剂要有产品质量证书,并符合国家要求,药皮不能脱落,焊芯不能生锈,焊剂不能受潮.保护气体的纯度要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在使用二氧化碳作保护气体时,二氧化碳纯度不能低于99.5%,其含水量要小于0。
05%。
涂装材料要有出厂证明书和说明书,并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涂料色彩按照设计要求正确使用,必要时可以作样板。
防火涂料技术性能要满足施工需求,并通过国家正规检测机构的检测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防火涂料在使用时要检验粘结强度和抗压强度,并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压型金属板板材的规格,品种,材质要符合设计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2。
钢结构施工的焊接技术2。
1 焊接技术的定义焊接技术就是高温或高压条件下,使用焊接材料(焊条或焊丝)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母材(待焊接的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操作方法。
2.2 焊接方法分类及特点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金属焊接方法的种类很多,如果按照焊接过程的特点区分,可以归纳为三大类:熔焊、压焊、钎焊。
此三类焊接方法又可细化为若干子项,具体分类如下:熔焊:气焊;电弧焊【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弧;气体保护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电渣焊;等离子弧焊;电子束焊;激光焊;铝热焊。
这一类焊接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利用局部热源将焊件的接合处及填充金属材料(有时不用填充金属材料)熔化,不外加压力而互相熔合,冷却凝固后而形成牢固的接头.压焊:接触焊(点焊;缝焊;对焊);冷压焊;摩擦焊;超声波焊;真空扩散焊;爆炸焊;高频焊。
这一类焊接方法的共同特点是,焊件不论加热与否均施加一定压力,使两结合面紧密接触产生结合作用,从而使两焊件连接在一起。
钎焊:钎焊与熔焊相似,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却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
2.3 焊接工艺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采用短弧焊接,弧长一般为2~4mm。
焊口清理: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焊缝内不能有油污和锈物。
烘焙焊条时要符合规定的温度与时间,从烘箱中取出焊条后,要放在焊条保温桶内保存。
根据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厚度,焊接技能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
焊接速度:要求等速焊接,保证焊缝厚度、宽度的一致,从面罩内看熔池中铁水与熔渣要保持等距(2~3mm)。
焊接根据焊条型号不同而确定,一般要求电弧稳定,酸性焊条一般为3~4mm,碱性焊条一般为2~3mm。
焊接角度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是焊条与焊接前进的方向之间夹角为60~75°;二是焊条与焊接左右之间夹角有两种情况,当焊件厚度相等时,焊条与焊件之间的夹角均为45;当焊件厚度不相等时,焊条与较厚焊件一侧的夹角应大于焊条与较薄焊件一侧的夹角。
每条焊缝焊到结束时,将弧坑填满后,要往焊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带弧,使弧坑甩在焊道内。
焊接结束,采用气割切除弧板,并修磨平整.清渣:整条焊缝焊完后清除熔渣,经焊工自检确无问题后,才可以更换工作地点继续焊接作业。
在冬期温度低于0℃条件下进行电弧焊时,除遵守常温焊接的规定外,还应该调整焊接工艺的参数,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焊后未冷却的接头,要避免碰到冰雪。
当工作地点的温度在0℃以下时,要进行工艺试验,来确定适当的预热温度。
3。
钢结构焊缝检查的内容焊缝检查, 应着重注意焊缝是否在使用阶段开裂,同时兼顾重要受力部位以外的焊缝设计与施工遗留下的有关缺陷。
其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外观检查检查时应先将焊缝上的尘垢除去, 用放大镜观察是否开裂, 焊缝尺寸是否足够;是否有咬肉、气孔、夹渣、未焊满的陷槽等. 3。
2 破坏性检查用与结构相同施焊条件的试件或直接从结构上切取的试件, 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3。
3 无损检查承受拉力的重要的对接焊缝, 采用X 射线、r 射线、超声波等检查方法检查焊缝内部的缺陷。
3。
4 密封性检查采用油压、水压、气压、真空试验或煤油渗透性试验及化学试验检查焊缝密封性。
应该说明的是:上述检查为全面检查而不是抽查。
对于开裂的焊缝应查明原因,及时补焊处理。
对焊缝尺寸不足的,应经计算校核确定后处理。
焊缝缺陷应采用下列方法处理:(1)断焊缝和陷槽应予焊满.(2) 缝有裂纹、未焊透、夹渣和气孔,应除净重焊。
(3) 缝尺寸不足及咬肉过多时,应补焊。
3。
5 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钢构件的加工现已实现工厂化的生产,钢构件的进场质量验收就显得至关重要,构件进场除了核查数量,并进行表面检查外,还需要检查以下资料:①钢材材质的检验单,②钢材的材质证明(复印件须盖生产单位公章,并且说明原件存放地);③无损检测报告和探伤检测报告。
在安装柱,梁时,主要检查柱底版下的垫铁是否稳定,柱是否垂直和位移,粱的垂直、平直、侧自弯曲、螺栓的拧紧程度以及摩擦面清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起吊施工。
当钢结构安装完,并进行验收合格之后,要求施工单位将柱底板和基础顶面的空间用膨胀混凝土进行二次浇筑.钢结构工程螺栓的连接通常使用高强螺栓和普通螺栓这两种,普通螺栓连接,每个螺栓一端不能垫2个以上垫片,螺栓拧紧后外露螺纹不能少于2个螺距;高强螺栓使用前需要检查螺栓的合格证和复试单,安装过程中板叠接触面要平整,接触面必须大于75%边缘缝隙不能大干0.8mm,高强螺栓要自由穿入,不能用工具敲打和扩孔,不能强制穿入.高强螺栓不能作为临时螺栓,螺栓拧紧要注意按一个方向施拧,当天安装的要终拧完毕,并逐个严格检查,对欠拧、超拧的要及时补拧或更换。
不合格的焊缝不得擅自处理,同一部位的焊缝返修次数不能超过2次。
钢结构涂刷前,构件表面不能有异物,涂刷遍数和厚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在监理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先固定钢窗一边的柱子,待钒窗完全固定并就位之后,再焊接另一边的立柱这样便可以保证钢窗与立柱之间不会有缝隙。
压抑彩板进场后,要对其进行检查,并复核施工安装有关钢构件的安装精确度;清除檩条安装时的焊缝药皮和飞溅物,并涂刷防锈漆对钢构件进行防腐处理。
安装彩板时,要按墙面的顺序进行排版,从墙面的一侧开始进行,再用螺钉固定,墙板接缝处要做好防水处理。
钢结构建筑的基础通常都采用混凝土立柱,基础的混凝土丑钢筋、模板的施工与其他工程的施工方法相同而基础立柱中预埋的螺栓是更是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每个螺栓及每组螺栓之间的高度间距的偏差,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质量。
具体如下:取钢柱底板大小的钢板三块(其中两块厚20mm,一块8~20mm均可),2mm 厚的两块铜板按照钢柱底板螺栓孔位置、大小开孔,将三块钢板组装在一起,把一组螺栓插入螺孔,用Φ14~Φ16的钢筋将螺栓焊接为一体,上下各一道并可以重复多次使用。
螺栓间间距及高低必须在规定的偏差范围之内.在混凝土浇筑前,用经纬仪将螺栓组进行精确的定位。
再用Φ14~Φ16 的钢筋焊接在柱子的主筋上,固定螺栓钢筋端头顶正模板上,上下各一道,这样每组螺栓之间的间距、高低可以控制并不被损坏。
做好施工交接。
土建工程结束后。
将螺栓组间的(轴线间距)、高低,每一个柱身浇筑的高度用经纬仪进行测量,验收后,组织相关安装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后要求钢结构安装人员进行复测。
4。
铆钉和螺栓连接检查内容检查时应着重注意铆钉和螺栓是否在使用阶段切断和松动,同时兼顾重复受力之处及承重荷载、反复荷载、振动荷载处的铆钉和螺栓, 以及设计与施工遗留下的缺陷。
正常铆钉在用手锤敲打时不得有丝毫跳动。
铆固钉钉杆应填满钉空(可铲除1个~ 2个进行检查) .铆钉尺寸和外形偏差,可用塞尺、样板等进行外观检查, 对被切断和松动的铆钉, 应铲除重铆,并注意不使其它铆钉承受超载.在振动与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不应采用焊接处理。
缺陷铆钉不得采用捻塞或加热再铆等方法修整, 宜锯除或钻去重新铆接。
承受荷载的结构更换铆钉时, 不容许同时去掉占总数10 %以上的铆钉,铆钉总数在10 以下时,仅容许一个一个更换。
螺栓检查一般用目测结合扳手试板进行。
正常工作的螺栓、螺帽,不应有丝毫松动,螺栓头及螺帽应完全压紧垫板。
对承受巨大振动荷载特别重要的螺栓, 应定期开,用放大镜检查是否存在裂缝, 必要时采用超声波、磁力探伤等物理方法检查。
对于断裂的螺栓,应查明原因,必要时核算螺栓强度是否满足要求,并予以更换或其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