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渊博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渊博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2023学年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渊博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B. 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C. 燃烧过程中镁条逐渐变短D. 燃烧后镁条变成白色固体2. 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 温度高低B. 氧气含量C. 食物多少D. 食物种类3. 李强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作出一个推测:此处的白烟是( )A. 二氧化碳B. 棉线粉末C. 气态石蜡D. 石蜡固体小颗粒4. 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A. 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 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C.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 找不到灯帽时,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5. 如图所示,向锥形瓶内的固体上滴加液体之后,U形管中的液面a端下降,b端升高,以下对实验现象的猜想错误的是( )1.固体与液体反应放出热量2.固体与液体反应吸收热量3.固体溶解在液体中并放出热量4.固体溶解在液体中并吸收热量5.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放出气体A. 2、4B. 1、3C. 1、3、5D. 2、4、56.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在研究氮气的物理性质时,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测量氮气的密度,=氮气(p=1.2572g⋅L−1)②含氮化合物→分解氮气(p=结果如下:①空气分离0℃/1.01×105Pa1.2508g⋅L−1)经过多次实验测量,瑞利发现两种方法测算出的密度值始终有微小差异,对此你会给他什么建议( )A. 两种方法得到的气体成分可能不一致B. 数据计算有误,再多算几遍C. 有微小误差是正常的D. 仪器设备不够先进,问题无法解决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 用铝作导线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 用活性炭作净水剂D. 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8.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氧气具有可燃性B. 水由水元素组成C. 酒精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酒精是由二氧化碳和水组成的D.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9.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 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B. 镁条燃烧,铁生锈C. 食物腐败,电灯发光D. 汽油挥发,酒精燃烧10.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①冰水;②洁净空气;③液氧;④澄清石灰水;⑤二氧化碳。

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①③⑤D. ①④⑤11.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C. 金属用作导线D. 用煤做燃料12. 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A. 玻璃仪器都可以用作反应器B. 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再在固定部位加热C. 取用固体药品可以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D. 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严禁采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13.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燃烧一定会释放热量B. 化学反应一定会释放热量C.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能量转化D. 人们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利用它们燃烧产生的热量14. 小茜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B.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C. 氦气的密度很小且稳定——探空气球D. 氮气高温时性质活泼——光合作用的原料15. 一两颗小小的照明弹就能将黑夜变成白昼,在照明弹的内部装有照明剂,其中包含金属可燃物(镁粉、铝粉)和其他添加物。

以下对镁、铝可用于照明弹的设想不正确的是( )A. 都能在空气中发生燃烧B. 燃烧时都会发出强烈的白光C. 常温下都是固体,密度较小D. 两者硬度都不大16.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请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超市出售两种食用盐,一种标明是加碘盐,一种是低钠盐,这两种盐哪一更咸?小组同学开始探究:同学们认为可以将这两种盐配成盐水,然后分别尝一下,就能知道哪一种更咸。

(1)问题一:这样的盐水能不能尝?______ 。

(2)问题二:对于同学们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______ 。

(填字母序号)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得出结论D.设计实验方案(3)问题三:若按照以上想法进行探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在配制食盐水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食盐的用量B.取用盐的颗粒大小C.取用水的量D.食盐是否完全溶解17.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生活中经常见到各种铝制品。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铝的性质,搜集了铝制易拉罐和铝箔,进行如下实验:①用剪刀剪下一段铝片,用砂纸打磨光亮,观察到铝片为银白色,用小刀在铝片上刻划可以看到明显的划痕。

再将其代替导线连接至电路中,小灯泡发光。

②将上述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很快变成灰白色,失去光泽,表面生成一层膜,膜内部的铝也很快熔化。

③再取一片铝箔卷成柱状,末端系一根小木条,点燃木条,待木条快燃尽时,立即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产生浓厚的白烟,等烟散尽后可看见白色固体。

(1)根据以上探究,归纳铝的主要性质。

铝的物理性质:______ 。

化学性质:______ 。

(2)写出铝箔在氧气中被点燃时,产生的现象:______ 。

(3)以上实验证明,金属镁和铝的性质比较相似,但也有区别,你认为它们的区别是______ 。

18.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

若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O2中含有3%的O3。

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

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人们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______ 的现象。

(3)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O2转变为O3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生活中可采取______ 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19. 如图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图中序号写出相应仪器的名称。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⑤ ______ ;⑥ ______ ;⑦ ______ 。

20. 有一种常用的食品干燥剂叫生石灰(氧化钙CaO),可由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制得。

生石灰通常为白色固体,在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并释放出大量的热,生活中可利用生石灰的这一性质为食品即时加热。

生石灰还是应用广泛的建筑原材料。

(1)以上材料中有关生石灰的主要性质是:①物理性质:______ 。

②化学性质:______ 。

(2)生石灰与水混合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自哪里:______ 。

(3)材料中提到的生石灰有哪些用途:______ 。

2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元素?写出你知道的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元素13579101214161820序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22. 通过学习你认识了哪些化学反应,把它们进行归纳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______ 。

(2)镁带燃烧:______ 。

(3)红磷燃烧:______ 。

(4)蜡烛燃烧:______ 。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镁条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镁条逐渐变短均不能体现出有新物质生成;燃烧后镁条变成白色固体,则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故选:D。

根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答案】C【解析】解:A、一般温度高,食物腐败的快,则温度高低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外界因素,猜想合理;B、一般没有氧气时,食物腐败的慢,氧气的含量高时,食物腐败的快,则氧气含量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外界因素,猜想合理;C、取不同量的同种食物,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食物腐败快慢相同,则食物的多少不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猜想不合理;D、不同的食物在一定条件下,食物腐败的快慢不同,则食物种类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内因,猜想合理。

故选:C。

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而外因是指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根据以上因素来分析.本题考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学生应学会利用实际经验来分析影响食物腐败的内因和外因,注意内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而外因是外界因素来解答.3.【答案】D【解析】解:A、二氧化碳常温条件下为气体,且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B、棉线粉末虽然为白色固体,但用火柴不易点燃,故选项错误。

C、气态石蜡可燃烧,但物质的状态为气态,故选项错误。

D、石蜡固体小颗粒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分散到空气中为白色固体小颗粒(白烟),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吹灭蜡烛时,在蜡烛的上方会出现少量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理解烟和气体的区别,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A【解析】解: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是一种很好的灭火方法,故A正确;B、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如果立即揉揉眼睛会加重药液对眼的腐蚀,故B错误;C、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容易引起火灾,故C错误;D、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火焰容易沿着灯颈进入酒精灯引起火灾,故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