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激酶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激酶,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l natto)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
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软化和增加血管弹性等作用。
1980年在纳豆中被发现,由275个氨基酸按照固定排列方式组成,分子量是27724,有分解血栓的独特功能,活性效果用固有单位Fu表示。
目录1概述医学实验神奇之处作用研究药理作用含量标识2理化特点3选择方法4剂型对比5服用方法服用禁忌注意事项6调控机制7分解血栓8理化特性9分子改造10主要功能概述纳豆激酶的发现来自著名的"两点半实验"须见洋行博士1980年的一天,从事溶解血栓药物研究工作的日本心脑血管专家须见洋行博士,他突然想起纳豆不是纤维蛋白发酵的吗?而血栓最顽固的部分就是纤维蛋白,于是,下午两点半时,须见洋行博士把纳豆中提取的物质加入到人工血栓中。
原本准备第二天看结果的,但5点半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察看,奇迹发生了,血栓居然溶解了2厘米,而平常用尿激酶做溶血栓的实验溶解2厘米需要近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纳豆发酵物溶解血栓的速度是尿激酶的19倍之多。
于是,就将纳豆的这种强力溶栓物命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溶血栓药物研究史上有名的“下午两点半”实验。
医学实验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与韩国首尔延世大学研究院心脑血管疾病中心共同研究关于纳豆激酶对高血压的效果。
该研究报告的结论是:“总之,纳豆激酶会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
这个结果表明增加纳豆激酶的摄入,可能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报告被国际权威学刊SCI收录(《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VOL.31NO.8.August,2008ISSN0916_9636)。
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与印度孟买市TNMC&BYLNair医院共同进行的急性脑中风患者应用纳豆激酶+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治疗的综合临床研究。
试验结论表明:纳豆激酶经口服摄取+低分子量肝素+抗血小板凝集药对于急性缺血脑中风的治疗效果显著。
该研究报告也被国际权威学刊SCI收录(Jpn pharmacol ther vol.32 No 7 2004 TNMC&BYLNair 医院脑神经外科)。
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和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疑难疾病治疗研究中心共同进行关于纳豆激酶抑制血小板凝固和预防血栓形成的研究。
该项研究的结论是:证实了纳豆激酶不但能溶解血栓,还能抑制血小板凝固,起到防范血栓形成的作用。
这项试验结果于2003年3月在日本药学会发表。
此外,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还进行过纳豆激酶摄取后血液形态学的研究,手指血液流动变化试验对视网膜静脉塞栓试验、以及纳豆中维生素K2对华法令拮抗作用的研究。
神奇之处据小笠原博士介绍,从医学的角度解析,纳豆激酶溶栓机理是:纳豆激酶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t-PA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溶解纤维蛋白,直接溶解血栓;同时将人体内的尿激酶原激活为尿激酶,尿激酶与t-PA一同激活纤溶酶原,达到溶解血栓。
由此可见,纳豆激酶在直接溶解已经形成血栓的同时,还能激活增强人体自身的溶栓能力,从而起到持久平稳的溶栓作用。
而且,小笠原博士又说:“纳豆激酶只溶解血栓的主体物质纤维蛋白,不水解血浆纤维蛋白原,所以不会引发出血的危险。
”这一点是临床溶栓药剂所普遍缺失的。
此外,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发现,纳豆激酶还具有明显的降血压和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
作用研究纳豆激酶(NarroKunase,NK)由食品纳豆中提取或纳豆菌发酵生产,是一种分子量远远小于UK、SK、tPA的蛋白质,并可由肠道,吸收,纳豆激酶的体外、体内溶栓性质通过实验也已得到确定,同时得出纳豆激酶的体内溶栓活性为纤溶酶的四倍,在体内作用迅速、持2010年12月20日,世界权威纳豆激酶组织——日本纳豆激酶协会与纳豆激酶专利所有者——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邀请中国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发表声明: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是日本及全球最大的纳豆激酶原料生产企业,唯一拥有日本专利厅授予的纳豆激酶生产专利(专利号第3881494)。
该研究所研制的纳豆激酶是通过纳豆菌培养液发酵产生纳豆激酶,经特殊的技术和工艺提取和提纯。
以这种物质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高纯度纳豆激酶产品具有溶解血栓作用,是现代生物领域的一项高科技产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过医学临床验证,也得到日本纳豆激酶协会的充分认可。
此外,日本官方健康营养食品协会制定的纳豆激酶产品的标准单位为“FU”,而非“IU”。
FU与FU/g的区别纳豆激酶在国际上的标准单位为“FU”,是指每粒纳豆激酶产品的纳豆激酶含量;“FU/g”是指每克纳豆原料中的纳豆激酶含量,两者存在区别。
2理化特点纳豆激酶1、纳豆激酶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l natto)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单链多肽酶),分子量为27728道尔顿。
2、纳豆激酶在温度超过80℃时迅速变性失活,但反复冻融对其影响不大。
3、纳豆激酶在PH值从7升至12时,10min内稳定;PH值低于5时,迅速变性失活。
胃酸环境中的PH值只有1.2到2之间,纳豆激酶根本无法通过。
4、纳豆激酶与粘性物质混合后,在PH值2-3的酸性环境中,还能保持不超过7.5%的活性。
5、纳豆激酶是大分子的单链多肽酶,可被肠道消化液(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小肠液等)分解成氨基酸片段或分子量更小的肽链。
溶栓特点1、纳豆激酶对交联状态的纤维蛋白(已形成血栓的纤维蛋白)尤其敏感,可以将其直接降解,对血浆纤维蛋白无影响,不易引起出血。
2、纳豆激酶具有多元化的溶栓机制。
除上述直接溶栓效果,还有少量的间接溶栓效果。
激活血管内皮产生内源性纤维酶原激活剂(T-PA)。
激活肾脏产生的尿激酶原成为有活性的尿激酶。
溶解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确保溶栓效果。
作用说明维生素K2与纳豆激酶的作用却正好相反,纳豆激酶是溶解血栓促进血液循环,而维生素K2则是凝血。
所以,纳豆激酶产品中含有维生素K2,是会大大影响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的。
3选择方法市场上纳豆激酶的种类太多,价格和品质参差不齐,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选购,如何选择优质的纳豆激酶产品,可以参考以下四点进行购买。
一、产品是否符合国家食品相关部门规定?纳豆激酶属于膳食补充剂,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规定,生产企业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包装必须明确注明生产商、生产地址、条形码、QS生产许可、执行标准、主要成分表、营养成分等信息,缺少任何一项均属于违规的假冒伪劣产品。
二、产品或生产商是否拥有纳豆激酶行业的相关认证?拥有国际国内纳豆激酶行业机构、国家级研究机构、国家食品药品行业等机构认证的纳豆激酶产品,比没有相关认证的纳豆激酶产品更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
三、纳豆激酶的含量及标示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含量是衡量纳豆激酶产品品质的标准之一。
国际上规定:纳豆激酶的含量单位为FU/片,每日推荐服用量为2000-6000FU,且产品包装上必须注明真实含量,即每粒含多少FU;如包装上使用FU/g(纳豆激酶原料的单位)属于不符合行业规范的虚假行为,购买时需谨慎。
四、纳豆激酶的剂型是否安全?胶囊/软胶囊:主要原料为明胶,明胶中含有不同含量的重金属元素,长期服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片剂:采用植物提取物作为包衣,不含重金属元素。
4剂型对比1、软胶囊,全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剂型,易于人体吸收,但工艺复杂,生产要求高,活性保持好;2、硬胶囊:颗粒较小,没有粘合剂,相对容易生产,但活性保持差。
5服用方法日本营养健康食品协会规定纳豆激酶的每日正常维持量应该不低于2000FU。
因此,医学营养专家建议纳豆激酶服用人群的基本用量如下:1、每日摄取量2000FU,是正常或亚健康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用量,多数人在服用7天左右身体出现反应,自觉精力充沛,眼睛干涩症状等开始好转;敏感人群当天即有反应。
2、每日摄取量2000FU-4000FU,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建议用量,15天左右大多身体出现积极反应,比如手脚冰凉、胸闷心慌、肢体麻木、头晕眼花、失眠等症状逐渐缓解,2-3个月左右血压、血脂指标逐渐向正常值靠拢,待指标正常时可减量至健康维持量。
3、每日摄取量4000FU-6000FU,是心脑血管疾病重病患者建议用量,1月左右自觉症状开始减缓,维持3个月减缓明显,待指标好转后,可逐渐减量。
服用禁忌1.严重腹泻,呕吐,消化不良者;2.需要促凝药物治疗的病患。
3.皮肤、内脏器官出血、渗血者。
4.治疗中使用大剂量溶栓药物者。
5.支架术后人群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不推荐食用,手术前后2周暂停食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其它与血液凝集相关疾病,须先请教医生后方可食用。
若有大量出血,如血管破裂、意外事故等也应避免食用。
如脑溢血患者须在症状发作期后3个月才适合食用。
纳豆激酶属于功能性食品不能替代药物。
不受胃酸干扰,直达小肠吸收,体内作用时间8-12小时。
低热量,低蛋白,肥胖及肾病患者可安心食用。
与药物同食无抵触且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6调控机制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一样,纳豆激酶的分秘表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Wong,S_L_| 等的研究了与aprN同源性很好的基因aprE,结果表明基因的分秘表达受口启动子舫控制,他们利用s1按酸酶保护实验分析法确定了该基因在体内外转录的起始位点,体外转录用RNA 聚台酶(Eo),体内转录利用从T孢子细胞中分离得到的mRNA,基于转录启动同腺苷有关,从而选择了+t位点,这种方法被mRAN 序列分析所证实。
结果表明,基因在体外转录有两个启动位点,之间被15个核苷酸隔开;体内转录也在这两个位点或其附近。
下游位点(P:)具有一个独特的d”识别序列。
Moran等人对该基因的d”启动子和其它两种枯草芽孢杆菌的d”启动子怍了比较,比较了它们的保守碱基序列,在一35区.P:启动子的共有序列为5个碱基;在一10区共有序列为8个碱基.两区之间被15个碱基隔开。
另外两个碱基区可能调节该基因的表达.一个是在启动子上游35bp处的二分体对称区,另外就是mRNA 上桩糖体结台位点,mRNA 上桉糖体结台位点序列为:pppAA.A—A—G一0 0 A_0 00 U。
此外.在纳豆激酶基因的105-336bp处编码了一段有77个氨基酸的蛋白肽(pmpeptide),其有可能参与调节纳豆激酶的活性。
纳豆激酶的表达同其它枯草杆菌蛋白酶一样受葡萄糖阻遏和被许多SpoO 孢子形成突变株阻断,另外Cat A、hpr、Scoe突变株位点可以提高其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