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疗法的科普知识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受累的主要特点是内膜有脂质的沉着,聚积复合糖类,从而使钙沉着、
纤维组织增生,并且伴随动脉中层病变,通常会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
冠心病在
中医上属于真心痛、胸痹的范畴。
该病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
性疾病。
该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是老年人死亡的
主要原因。
1.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名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
冠状动
脉主要提供心脏的血供。
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的因素较多,若冠状动脉出现
问题,便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冠心病,其较普遍的诱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血管内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流通畅性受阻,
无法有效将血液提供给狭窄远端的心肌。
此种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称
为冠心病。
临床上冠心病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冠状动脉痉挛:多由炎症、栓塞、创伤等造成,约占冠心病的5%;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因冠状动脉狭
窄阻塞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全身性疾病,约占冠心病的95%。
冠心病多发于
中老年人,多见于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病、脑梗塞患者,以及肥胖人群。
冠心病
最大的危害,就是有可能会导致急性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的心律失常,
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直接猝死。
反反复复的冠心病发作,也就是心绞痛,心肌
缺血的发作,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活动,劳累,情绪激动的时候,往往会发作心绞痛。
这种情况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
另外需要长期的
服用药物,有些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也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比如抗血小板药物有
可能引发出血,他汀调脂的药物有可能有肝功能损伤,扩血管的药物还有可能会
引发头痛。
2.冠心病的病机
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胸中阳气不足,阴寒内攻,痰浊上扰。
随着年
龄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脾脏乏力,痰浊壅盛。
阴寒和痰浊不化,痹阻心脉,
导致进一步的气滞血瘀,形成以血瘀为特征的胸痹,严重时可导致真心痛,心阳
严重亏损。
在现代医学中,疾病的发生被认为是一个复杂、全面和较长的过程。
它可以
归纳为四个步骤:①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②血小板粘附
在受伤的血管壁上并释放血清素、血栓素A2血小板IV和VI因子;③密度脂蛋
白从受损的内皮细胞被吞噬到内膜下平滑肌细胞中,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细
胞内溶酶体水解酶降解,释放出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与亚油酸结合,是重要
的病理环节;④基于这些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的纤维化和钙化最终发生。
3.冠心
病的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受影响心脏的缺血程度。
当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5%时,
就会出现心悸、心肌梗塞、心绞痛甚至猝死。
轻者有胸部压迫感和呼吸困难;重
者有胸痛,胸痛来自背部,突然剧痛,脉搏微弱,大汗淋漓,四肢冰凉,面色苍白。
通常冠心病都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虛是指心脏气血阴阳不足,而标实是指阴寒、痰浊、瘀血等病邪在机体滞留。
最典型的心绞痛发为突然发生的心脏前区及胸骨
后疼痛,每于劳累或激动之时,或在受寒、饱饭后出现。
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上段至
中段之后,也可以涉及心前部,可放散至左肩及左上肢的前臂外侧至小指及无名指,亦可表现为牙痛、胃脘痛。
疼痛的特点往往是窒息、压迫,甚至是对死亡的恐惧感。
胸痛的发作通常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但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服用硝
酸甘油后可能会缓解。
有些心绞痛在夜间发作,其特点是脸色苍白、烦躁不安和
大量出汗。
变异型心绞痛的发作更强烈,持续时间更长,而且不容易被休息或硝
酸酯类药物缓解。
4.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近二十年来,采用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相结合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中医学已将冠心病的诊断方法概括为二期共六个治法。
辩证论治:中医认为,
冠心病是虚实夹杂的本虚标实证。
由于临床症状因人而异,治疗上要因症施治,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使胸中阳气舒畅,血脉畅通。
治本:温阳,
益气,健脾,养阴血;治标:除寒,祛痰,活血。
换句话说,通过区分和分型治疗,通过辨别虚实、补虚或泻实或同时考虑症状和虚实,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4.1心阴虛型
主证:胸闷痛,心烦易怒,头晕耳鸣,口干咽燥,目眩,夜寐不安;精血亏少,不能上营于头目则眩晕、内热消渴、眼眶疼痛、口干咽燥;肺阴不足,因情志压抑
故不安易怒。
阴虚生内热,迫津液外泄,故潮热盗汗;舌脉的改变属阴虚之证,故应
滋阴潜阳,活血通络。
防治方法:滋阴潜阳,活血通络。
治疗组方:养阴通脉汤化裁。
黄瓜萎、夏枯草、川芎、鼠鞭草、石决明、丹皮、麦冬、生地。
4.2心阳虚型
主要症状是前胸或心前疼痛,自汗,呼吸急促,心悸,移动时加重,厌恶寒冷,四肢冰凉,舌质暗淡,厚而软,脉沉或缓。
症状包括心脏衰弱,血液流动不畅,因此心前区疼痛,以及胸部麻痹。
四肢发冷,因为四肢无法得到温煦。
舌
苔和脉搏是心阳不足的表现。
治疗方法:温通心阳。
牡蛎,龙骨、炙甘草,桂枝,干姜,汉夏,薤白,瓜萎。
心阳暴脱证:在心阳虚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心前
区压迫样、窒息样疼痛,长期不能缓解,恐惧,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发青,呼吸微弱,或昏迷。
4.3心血瘀阻型
主证:心胸发作性疼痛,多痛处固定,或痛引肩背部,胸闷气短,心悸、舌红暗
紫伴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而结代。
辨证:因瘀血凝滞,痹阻脉络,胸阳不通,不通
则痛,故见胸部痛如针刺,或呈绞痛,痛处固定而不动;因气滞不畅,故胸闷气短、
心慌;唇舌红暗紫黑,并有小瘀斑,中脉细涩或结代,是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则:理
气清热活血,化淤通络。
临床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红芍、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香附、元胡、鼠茅、蒲黄、五灵脂
4.4寒凝气滯型
症见胸痛彻背,遇寒则重,胸闷气短,心悸加重则喘促不能平卧,脸色苍白,
身体四肢厥凉,舌淡苔白,中脉沉细。
治疗上宜辛温通阳。
经方用枳实薤白桂枝
汤加减,经方中枳实能下气破结,消疲除满;薤白辛温通阳,宽胸散结;桂枝通
阳散寒;瓜蒌、厚朴以化痰散结,祛痰下气;再配上附子、鼠茅、火荼花等以理
气温阳,活血通络。
而心阳不足型症见心胸闷痛时作,形寒心悸,脸色苍白,兼
有神志疲乏,出汗过多,唇甲淡白或青紫,脉沉迟或脉微欲绝。
方用炙甘草汤合
瓜蒌薤白白酒汤,方中麻仁、阿胶、生地、麦冬阴润燥,养心补血;大枣、人参、炙甘草益气补心脾;桂枝、生姜、白酒、薤白、瓜蒌具有通阳复脉之动。
4.5心阴不足型
症状为胸闷疼痛,伴有耳鸣,发热,烦躁不安,心悸盗汗,舌红或有紫斑,
脉细。
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其中生地滋阴养血,麦冬、天冬、玄参甘寒滋补,
以清虚火,当归、丹参养血活血。
人参、茯苓益气养心;柏子仁、五味子、酸枣
仁养心安神;若阴虚阳亢,兼见面潮红,肢麻者可加生龙牡、钩丁、夏枯草、怀
牛膝、石决明等以滋阴潜阳。
5.讨论
综上所述,胸痹的临床特征是胸闷或胸背部疼痛,呼吸急促和喘息,以及无
法获得一个安稳的睡眠。
此外,长期使用血液凝固抑制剂有相当程度的副作用和
潜在风险。
有出血性中风病史或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能会因使用大剂量的
血液凝固抑制剂而受到双重影响,因此在这些患者中再次使用血液凝固抑制剂时,应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
以上是需要考虑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
随着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机制越来越清晰,这一领域的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