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道德考试常识性内容5篇

职业道德考试常识性内容5篇

职业道德考试常识性内容5篇第一篇:职业道德考试常识性内容职业道德考试常识性内容[职业道德学习小结]职业道德规范: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举止得体、待人热情;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忠诚所属企业、维护企业信誉、保守企业秘密;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坚持真理、公私分明、公平公正、光明磊落;遵纪守法的具体要求: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遵守企业纪律和规范;团结互助的具体要求:平等尊重、顾全大局、互相学习、加强协作;开拓创新的具体要求: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十六大报告中有关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部分要点: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从2003年开始,将每年的9月20日确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高度概括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党的什么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答: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2、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表述是什么?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它给予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概括是什么?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4、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3月10日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5、什么是五个统筹?答: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6、温家宝同志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答: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7、什么是发展观?答: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什么?答:科学发展观。

9、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是什么?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

10、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答:坚持以人为本。

1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什么?答: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12、什么是以人为本?答: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13、什么是全面发展?答: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4、什么是协调发展?答:推进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1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答: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让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第二篇:职业道德内容职业道德(三)职业道德的内容2职业道德(三)职业道德的内容生涯教育关注者王兴权各种职业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总结、概括、提炼出来。

它一方面鼓励人们理智地做那些为了达到某中工作目标而必须要做到的工作行为,即应该积极主动地干什么;另一方面,它也制止那些达到某中工作目标必须禁止的工作行为,约束人们不能干什么。

由于各行各业的职业活动内容和职业特征不同,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内容不尽相同。

尽管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各种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都有其共同的基本内容。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一、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操守。

表现为从业人员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职业行为。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

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爱岗敬业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我们要遵守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第一,乐业。

从内心里热爱并热心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把干好工作当作最快乐的事,做到其乐融融。

第二,勤业。

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刻苦勤奋,不懈努力。

第三,精业。

对本职工作业务纯熟,精益求精,力求使自己的技能不断提高,使自己的工作成果尽善尽美,不断进步。

乐业、勤业、精业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乐业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是一种职业情感;勤业是爱岗敬业的保证,是一种优秀的工作态度;精业是爱岗敬业的条件,是一种执着的完美的追求。

大学生要正确看待职业待遇和职业声望,正确处理自主择业和爱岗敬业的关系,做到只要在位一日,就要在现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诚实守信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

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

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人无信无以立,职业无信也不能立。

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大学生应该积极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好风尚,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诚实守信的积极实践者、坚定维护者。

第一,要忠诚老实。

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决不做有损党的形象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坚决反对各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行为;要坚持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第二,要信守承诺。

言必践,行必果,说到做到。

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自觉地承担起应该承担的各种社会义务;坚决克服说空话、说大话、说谎话的毛病。

第三,要表里如一。

严格自律,自觉遵守各项制度法规;言行一致,决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在任何场合,在任何时候,都要做一名光明磊落的人。

三、办事公道办事公道是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办事公道需要有一定的修养基础。

办事公道是指处理各种职业事务要公道正派、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公平公开。

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因职位高低、贫富亲疏的差别而区别对待。

怎样才能做到办事公道?首先,热爱真理,追求正义。

办事是否公道关系到一个以什么为衡量标准的问题。

要办事公道就要以科学真理为标准,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公道就是要合乎公认的道理,合乎正义。

不追求真理,不追求正义的人办事很难会合乎公道。

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是非观念非常淡漠,在他们眼中无所谓对与错,只有自己喜欢不喜欢,把自己摆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

其次,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只停留在知道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处理事情时坚持标准,坚持原则。

为了个人私情不坚持原则,是做不到办事公道的。

再次,要不谋私利,反腐倡廉。

俗话说:“利令智昏。

”私利能使人丧失原则,丧失立场,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拜倒在金钱的脚下。

拿了人家的钱就要替人家办事,那是无法做到办事公道的。

因此,只有不谋私利,才能光明正大,廉洁无私,才能主持正义、公道。

如:人民的好法官—谭彦拒收贿赂。

另次,要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各种权势。

要办事公道,就必然会有压力,会碰上各种干扰,特别会碰上那些不讲原则,不奉公守法的有权有势者的干扰。

遇到压力和干扰时可能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为了促使自己免受压力,就会向有权有势者屈服;一种是大公无私,不计个人得失,不怕权势,坚持办事公道。

很显然要办事公道,就必须坚持后者。

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包公怒铡陈世美。

最后,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真正做到办事公道,一方面与品德相关,另一方面也与认识能力有关。

如果一个人认识能力很差,就会搞不清分辨是非的标准,分不清原则与非原则,就很难做到办事公道。

所以,要做到办事公道,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能力,能明确是非标准,分辨善恶美丑,并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样就能公道办事。

四、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建设生力军,要有服务群众的意识。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大学生应该做到:第一,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

第二,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充分发挥螺丝钉作用。

第三,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为群众服务的习惯。

第四,淡泊名利,乐于助人。

第五,具有主动性。

五、奉献社会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并通过兢兢业业地工作,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

当社会利益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

奉献社会是一种人生境界。

奉献社会不仅有明确的信念,而且有崇高的行为。

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要正确处理好公利与私利的关系,当“义”与“利”发生矛盾时,要有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精神,真正把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要杜绝斤斤计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思想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