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雀东南飞》课件.ppt

《孔雀东南飞》课件.ppt

此处写兰芝与婆 婆告别,用了语言 描写,表现了兰芝 怎样的性格?
表现了她的从容镇 定、不卑不亢,“本 自无教训,兼愧贵家 子”,这番话表面上 自谦自责,实际上是 柔中寓刚,与那“怒 不止”的婆婆在修养 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 对照。
却 与 小 姑 别 泪 落 连 珠 子
却与小姑别, 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 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 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 涕落百余行。
思 考
下列语言表现了刘兰芝的哪些性格特点?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外 自 柔 尊 内 刚 自 重 不 善 卑 良 不 亢 忠 于 爱 情
13兰芝含恨还家
踯躅
冥冥 摧藏 奄奄
槌 床
骢马cōng
鹄舫 húfǎng
把握情节
问题:
1、概括故事梗概。 2、理清文章结构。
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可将全诗分 成5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 • • • • • •
参考: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引子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节) ——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节) ——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节)——再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节)——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节) ——尾声
本是汉代的音乐机关,后来指古代的一种诗体,可以配 乐歌唱的民间歌谣和文人诗。《敕勒歌》《木兰诗》《梦游 天姥吟留别》等都是乐府诗。 ①西汉时:音乐机关。乐指音乐,府指官府。 ②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称“歌 谣”)也叫“乐府”。 ③唐代:撇开音乐,注重诗的社会内容,成为一 种新乐府。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未入乐, 但自名为乐府。这里的“乐府”实际成为一种批 判现实的讽刺诗。 ④宋元后:有称词、曲为乐府的。 机关名称 新体诗名称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 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 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 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 从许!”
这段描写作用有三:其一,通过他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
兰芝是不愿离开仲卿的, 为什麽还 要自请遣归?
一则因不堪屈辱:她感到与焦母实在合 不来,“妾不堪驱使” “君家妇难为”, 所 以不如回去。 二则因深知遣归之势不可挽回:兰芝从 焦母的故意挑剔(“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 嫌迟”)中, 感到了“徒留无所施”,因此 不卑不亢地自己先提出来。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 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 意致不厚?”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一、再次强调了这对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 念,他们的分别是被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 了基石; 二、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 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 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 伏笔。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 似的,不幸的家庭却 有着不同的不幸 。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 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也是古乐 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 诗》并称“乐府双璧”。
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的《玉台新 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 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全诗357句,1785字。 ——“古今第一首长诗”(沈归愚)
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
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 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 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 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 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 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 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 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
运用一连串 的夸张性的铺陈 排比(赋),旨 在写她的美,更 表现了她的从容 镇定,兰芝用自 己的美,向丈夫 表达了自己对他 的爱,向婆婆表 示了她的无辜和 坚强。
上 堂 拜 阿 母 阿 母 怒 不 止
昔作女儿时, 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 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 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 念母劳家里。
流苏金镂鞍
交广市鲑珍
赍钱三百万
从人四五百
皆用青丝穿
郁郁登郡门
杂彩三百匹
反衬焦母的没有眼光;反衬刘兰芝鄙视权贵的品 德;反衬刘兰芝不贪图富贵、忠贞于爱情高尚情操; 热闹场面与兰芝同焦仲卿的绝望痛苦形成鲜明的对照, 增强悲剧效果。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 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 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鮭(xié)珍。从 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14-19
兰芝拒绝求婚
刘兄逼妹再嫁
媒人去数日, …… 故 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 中烦,举言谓阿妹: 兰芝仰头答: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 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 云?” 问: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兰芝的兄长是一个怎 样的人? “作计何不量”足见他的粗暴训斥,盛气凌 人。 “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表现他的 趋炎附势、见利忘义。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 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下逐客令,可见其尖 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却 与 小 姑 别 泪 落 连 珠 子
与小姑的告 别表现了兰 芝怎样的性 格?
倔强、善 良、对小姑 的依依不舍 的深情。
11-12 夫妻道口明誓
府吏马在前 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 中 低头共耳语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 石 妾当作蒲苇 君既若见录
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
誓不相隔卿 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还归 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
批判现实 的讽刺诗 词曲
听读课文
公姥

伶俜
pīng
腰襦
rú pá n
葳蕤 遗施 玳瑁
wēiruí wè i
dà i mà o
聘礼
pì n
明月珰
赍钱
jī yăn chuí dāng
磐石

拊掌
便言
Piᾴn
否泰 仕宦
pĭ huà n
晻晻
zhí zhú mí ng zà ng yăn 徘徊páihuái 箜篌 kōnghóu
入门上家堂,进退 无颜仪。阿母大拊掌, 不图子自归: 兰芝惭阿母:“儿 实无罪过。”阿母大悲 摧。
入门上家堂 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 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 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 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 不迎而自归
兰芝惭阿母 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母亲重复兰芝开头的话“十三教汝织” 一段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和加深。它 再次反映了焦母的专横无理,也表现了母亲 的关心和爱护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 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 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 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 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 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 咽泪妆欢。 瞒、瞒、瞒。
并表现了兰卿二人的深厚感情;其二,处次展示了他懦弱的性格。
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只好休 了兰芝,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幻想;其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横、顽
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
兰芝和焦母势不两立,仲卿消极抵抗, 人物矛盾突现,十分尖锐。
思 考
下列语言分别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 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 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 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 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结局 及作诗缘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徘徊,流连往复。
这两句起兴有什么作用? 托物起兴,引出故事,用 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 恋之情,渲染了全篇的气氛。 (有人认为,孔雀徘徊是因为 “失偶”,这样写奠定了悲剧 气氛)
关于“乐府”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 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 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 乐近千人”。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 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 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关于“汉乐府”
• 文学史上地位: 与《诗经》《楚辞》可 鼎足而三,既继承发展了《 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 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 主义精神。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 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慧 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永远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 的悲剧。 几百年后, 一个叫梁山伯的寒士,一个叫祝英台的土 家女子,两情相悦却有缘无份,演绎了一出无奈的“化蝶”。 又几百年后,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 娶了一个 叫唐婉的女子, 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 陆母逼迫夫妻离异,陆游随母意而另娶,唐婉也易嫁赵士诚。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婉 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 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 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