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课件
偏 便可白公姥 义 我有亲父母 复 昼夜勤作息 词 我有亲父兄
逼迫兼弟兄
进退无颜仪
其日牛马嘶
姥婆婆
母 母亲 作 劳动 兄 哥哥
兄 哥哥 进 进入 马 牲畜名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兰芝被逼、双双殉情和化作双鸟部分,深入感 受人物形象。 2、学习并掌握“为”字的用法以及互文的修辞手法。
1、自读课文13—24段,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你是如何看待刘兰芝的“严妆”?
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 言的抗议与示威,表现了她爱仲卿,欲去 又不忍去的微妙心理。这一段话作者旨在 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从容镇定,外柔内 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 有力的铺垫。
(2)两人终于即将分别,你觉得刘兰芝此时是怎
样的心情?为什么这里她会提到他的父兄呢?
见
一、动词,见面 ①相见常日稀(见面) ②黄泉下相见(见面) 二、指代性副词,相当于“我” ③君既若见录(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
自己怎样) ④府吏见丁宁(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
自己怎样) 三、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⑤渐见愁煎迫(“被”)
“偏义复词”是指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 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语素表示 意义,另一个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目 的是凑足音节,便于朗读。
艺术地渲染全诗的悲剧氛围;
结构上,开头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呼应。
(2)兰芝向丈夫倾诉时,从13岁说到17岁一 一道来,是否太繁琐?本段运用了什么手法? 写出了什么?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不繁琐。采用递进句式来铺陈排比和夸张的手 法。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 芝多才多艺、聪明、有教养。 在情节的发展上为下文兰芝被休作铺垫,以激 起读者的同情。
二、自读
快速朗读课文,注意抓住序文中 “遣”、“誓”、“逼”、“死”四字来 理清情节脉络?并以此为据划分课文结构。
三、理清情节结构
起兴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失偶起兴 给全诗笼上悲剧氛围。
开端 (“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请遣 发展 (“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2、探究鉴赏
(1)你觉得刘兄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刘 兰芝的悲剧命运有怎样的关系? (2)刘兰芝既然抗婚,为什么又允婚了呢? 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3)为什么浓墨重彩铺陈太守迎亲场刘兄是一个怎样的人?他 与刘兰芝的悲剧命运有怎样的关系?
刘兄只有七句话,有质问,有利诱, 也有威胁,是一个自私横暴、冷酷无情、 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
作者不详。《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叙国事古代最
早的一首
诗。
也是乐府诗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
木兰诗》并称
“乐府双壁 ”。
乐府的发展历程 :音乐机构——诗体名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兰芝被遣和夫妻誓别部分,初步感知刘兰芝、
焦仲卿的人物形象
研读序文及兰芝被遣部分(2-7段)
1、分角色朗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研读夫妻誓别部分
自读课文8-12段,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1)、兰芝被遣并不是一件光彩 的事,但是刘兰芝在即将离开之时 探 却郑重其事地打扮自己,你是如何 究 看待刘兰芝的“严妆”? 鉴 (2)、两人终于即将分别,你觉 赏 得刘兰芝此时是怎样的心情?为什 么这里她会提到他的父兄呢?
(1)兰芝被遣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但是刘 兰芝在即将离开之时却郑重其事地打扮自己,
文体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 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 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 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 作》。
“乐府”与“乐府诗” “乐府” 是西汉初年出现的
掌管音乐的机构,它整理收集的 诗歌称为“乐府诗” 。“乐府” 又分为两汉乐府和南北朝乐府。
(“入门上家堂——愁思出门啼”):兰芝抗婚 高潮 (“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 (“两家求合葬——或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全诗以仲卿、兰芝的 别离、抗婚、殉情 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
四、课堂训练
选自徐陵
“
编《
玉台”新,咏这》里卷沿一用,后原人题常为用古仲的诗卿题为妻目。焦作
作用:喜剧场面烘托悲剧氛围,反衬 兰芝的痛苦、孤独、凄凉和结局的悲 凉。
高潮 双双殉情
自读课文25—33段,结合注释疏通大意
汉乐府民歌:内容上注重写 实;表现形式是杂言体和五言体, 取代《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 的骚体;写作技巧上注重人物对 话、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语言 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 2、找出人物形象、理清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
一、听读(听录音)
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注意停顿 3、标记自然段
2、探究鉴赏 (1)、诗歌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 徘徊”开头有什么作用? (2)、兰芝向丈夫倾诉时,从13岁说 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繁琐?本段 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它与情 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1)诗歌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 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比兴的手法,以美禽孔雀失偶喻示夫妻 离散,并起兴引出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的 爱情,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兰芝此时既有对焦仲卿的依依不舍也有对 焦仲卿誓言的感动,她更许下了“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的美 好誓言。
提到父兄是为下文父兄逼婚做铺垫。
基础巩固
相
1、及时相遣归——我 2、儿已薄禄相——相貌 3、会不相从许——你 4、好自相扶将——她 5、嬉戏莫相忘——我 6、誓天不相负——你 7、不得便相许—— 你 8、登即相许和—— 他 9、叶叶相交通——互相 10、蹑履相逢迎——他 11、相见日常稀——互相
(2)刘兰芝既然抗婚,为什么又允婚呢? 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首先,兰芝殉情之意早定,允婚是 假,殉情是真。其次,允婚可以避免 刘兄的纠缠不清。最后,表面上允婚, 实际上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预示着 将要发生不幸的事情了。
(3)为什么浓墨重彩铺陈太守迎亲 场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首先这样写可以抬高了兰芝的身 价;其次显示刘兰芝不慕富贵,不移 情志的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