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1班学习简报(第1期)

初中历史1班学习简报(第1期)


学情通报
本班有学员72人。截止2015年12月5日为 止,只有少部分学员积极参与网络学习,发布 研究日志与参与各类论坛讨论。但是,仍有大 部分学员因各种原因至今活跃程度较低。
精彩案例
《历史课教学反思之我见》张礼琼
做好课后的教学反思工作: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公开课教学的结束。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 验教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说,做好课后的教学反思是 上好公开课的延伸。反思应如下:
语言的叙述性和直观性。如:“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 成,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可以配合板书、图表进行教学 ;又如:在复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时,可分为以下几个 步骤,首先指出几个重要的时间要素:(1)1789年7月14 日,(2)1792年8月至9月,(3)1793年5月至6月,(4 )1794年7月27日,(5)1799年11月;其次引导学生围绕 这五个时间,回忆前后发生的重要事件;其三是引导学生看 书,反复琢磨教材,消化吸收,逐步深化;之后解答出巴黎 人民三次武装起义、大资产阶级和吉论特派、雅各宾派上台 、“热月政变”和“雾月政变”的发生。这样一来,学生就 基本上掌握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貌。总之,在这个阶级 复习当中。要重视基础知识,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 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都应做到人人过关。 第二、比较对照,辨其导同、“纵横”串联经过系统、 全面地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 混乱的、孤立的。为了把知识学活,第二阶段的任务主要是 结合课本,比较对照,辨其异同,“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 。今年中考列举题和问答题共占了30分,其实,历届中考 都有很重视能力的考查,若不注意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很 难适应中考的要求。因此,只有在充实基础,全
1、反思要有“落脚点”。首先反思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得失,如课堂教 学设计是否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 和谐;其次“反思”要结合实际教育资源,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 条件、学生实际等。总之,“反思”要实事求是,要因地制宜。
2、反思要有“实践性”。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 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 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3、反思要有“系统化”。“反思”不仅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 而是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更好地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即为提高我们教育教学 的生命活力。因此,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只有“系统化”的反思与实 践,才能提高我们整体历史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
4、反思要有“发展性”。对老师来说,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是 至关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单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 ”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怎样上好历史公开课》张礼琼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这是上好历史公开课 的前提和基础。做好历史公开课课前准备工作,可以这几个方面入手: 1、 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 2、要把握好公开课内容的教学地位。3、要 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4、要备好学生。 5、要反复试讲,及时改进 教案。 二、做好教学过程的细节工作: 1、新颖的课堂导入。 2、有效的课堂提问。 3、好的语言表达,力求声情 并茂,语言简练,逻辑性强。历史教师的语言要做到:(1)语言的准确性 和科学性。(2)语言的逻辑性和系统性。(3)语言的启发性和教育性。( 4)语言的艺术性和示范性。总之,语言的表达力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要 自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才能把历史公开课活络起来。4、实效的教 与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习活动基础上,要防止出现教与学脱钩,就得把 教与学紧密结合起来。如何做?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好教学,驾驭好课堂 ,使得课堂井然有序,听课气氛浓厚,听课精力集中。二是防止课堂前后教 学脱节。公开课上讲的神采飞扬,恨不得把一切讲细讲全,但课后对学生学 习的落实全然不管,出现了“无效用功”现象。总之,教学中要讲求实效, 不走过场,不摆形式,做到教与学的真正"到位"。5、精炼的课堂练习。公 开课的课堂练习题过难或过易,且没有针对性,易导致公开课的效果达不到 ,进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那么,课堂练习题应紧扣教纲的重难 点,形式要生动灵活,难度要适中,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样公 开课的效果达到,且使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切忌公开课中的 课堂练习题 “繁”“难”“偏”“旧”
初中历史1班 学习简报(第1期)
2015 年12月5日
• 本期导读 卷首寄语 学情通报 精彩案例 温馨提示
卷首寄语
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 现在和未来。个体生命,只有汇入这条长河才能获 得永恒,“名垂青史”几乎是人生的最大成功,为了“ 留取丹心照汗青”,贤人们宁肯舍生取义。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不是向学生复 述一段段已发生的故事,而是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看待事件的态度与思考解决问题的 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钟秋兰
对于初中学生,重要历史事件进程,要求学生语言 有表达的能力,此外与老师一起探讨问题的能力,倾听 他人观点,能够合作学习,这是中学生基本要求,不同 年龄阶段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不同,不同年级有针对性教 学,对初中学生来说,初步分析问题能力,初三学生能 绘制历史示意图能力,能够在具体时空条件下,掌握史 料阅读能力和情境观察能力,识别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逐步学会从历史条件下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经过分 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能力,初步 与老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
《关于初三历史教学复习课的建议》叶剑锐
历史“中考”是考试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是否达到国家要求 的合格标准的水平考试,也是检查、评价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 一种手段。可见,历史“中考”兼有水平性考试与选拔性考试 两种功能。为此,初三历史教学的复习课应注意历史基础知识 的掌握,应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我个人认为:中考复习可分 为三个复习阶段:
面掌握历史课本知识,再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才能具
有中考应变的能力。在这个复习阶段中,要在全面复习历史教材
的前提下,重视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因此,这就要求
师生双边活动,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知
识网络。一方面要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
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就是“横”的联系。如:近代重要的资产 阶级革命可归类:1640年至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年 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至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48年欧洲革命;1859年至1861年意大利统一战争;1861年至 1865年美国内战;1864年至1871年德意志统一战争;1917年俄 国二月革命。再如将1861年发生的中外大事串联,则有美国内战 的爆发,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中国总理衙
满分15分; →参加项目组定期组织主题活动,评论一次得2分,此项满分10分

→评论项目简报、学情简报和班级简报每次得2分,此项满分10分 。
寄语:亲爱的老师学员们,是不是很容易得分呢?但是需要注意 的是:培训期间可随时发表,杜绝灌水帖,注意:评论字数不少 于20字,少于20字评论不得分。
有学习才有所提高,希望我们通 过这次的网络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的专业素养,以使自己的能力在教 师生涯中更上一层楼!
温馨提示
---老师们看这里啦!!! →课程学习时间达到或超过900分钟,即可得满分20分; →提交一篇课程作业。被批阅为优秀得30分,批阅为良好得24分
,批阅为合格为18分,批阅为不合格得0分,此项满分30分; →提交三份分享优质资源 ,每份5分,此项满分15分; →参与论坛交流,每发布1个主题帖得2分,回复1次得2分 ,此项
门的建立及洋务运动的开始等等,另一方面,社会上每一事件,
都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其基
础知识系统化,这就是“纵”的联系。如:中国近现代史线索就 可以“纵”向串联历史知识,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此外,还有以时间为原点的串联知识,如,1911 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 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 国共产党成立;又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中共”成立、“九·一八事变”、“皖南事变”的年 代分别是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和1941 年。
总之,历史事件之间互相联系与先后相承的,有
其内存联系,纵横串联十分重要,既可以巩固对基础
知识的记忆,又可以加深对知识全貌和实质的理解,
还有助于提高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此阶段复习中
,要求师生将已基本掌握的四本教科书内容前后上下
、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网络,获求规律性的 知识。
关于《初中学生掌握历史技能方法与有效性》的思考
第一:全面复习,知识深化,打好基础 由于历史新教材是 以课为单位编写的,所以在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教科书逐册、 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但是,要注意这不是上新课。也就 是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示出这节课的线索和主要内容,理 清史实和概念。教学 法突出一个“精”字:即讲课时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 强;时间和空间概念明确;语言精炼,多余的话不讲,重复的 话少讲,做到画龙点晴;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包括提纲和图 表),增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