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效能感究其实质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的某 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自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 感概念到今天,20多年来,人们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 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语义丰富领域 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语义丰富领域的有我效能感已有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调节 和控制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为此, 人们开始寻找培育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最佳途径,如强 化法、归因训练法和自然实验培育法‥ ‥ ‥
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教师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 广,张 胜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快节奏 的现代社会已使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晰地凸显出来。以 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题,但对二者之间关系 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 情绪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假设 1、教师的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有影响 2、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的消极情绪状态降低教学效果 三、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说明 1、自变量:教师情绪状态 分三级水平:正状态(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 富有激情)负状态 (精神颓废 面容憔悴 萎靡不振)常态(介于正负状态之间) 2、因变量:教学效果
四、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在数学课中采用“自知、助学自验、 自评”结合的方法对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 进行培育有显著效果 (二) (略) (三) (略)
“等组前后测设计”示例二:
课题名称:通过解题思维策略训练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的 实验研究 研究假设:专门系统地进行解题思维策略训练,可以提高 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 实验处理:1、实验组,用自编教材讲解六种解应用题的 方法(简化法、图解法、结构训练法、联 想法、假设法、对应法),每周3次,每次 一节课,共讲七周21节课。 2、控制组,不讲方法,只做练习。 样 本:某市某小学六年级两个班,共94人,实验班和 控制班各47人。 因变量测定:用等值数学难题测验测学生解题能力。 条件控制:同一个教师授课;练习内容相同;等组设计 (先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测验、数学基础知识测 验、数学难题测验,然后配对分组)。 实验设计:等组前后测设计
“等组前后测设计”示例一:
课题名称: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研究问题:两种辅助教学材料分别对小学生的阅读行为有 何种性质的影响? 实验处理:1、实验组甲,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 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甲。 2、实验组乙,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花20分 钟阅读辅助教学材料乙。 3、控制组,在每天的阅读教学中,一直使用 传统教材。 样 本:某市某小学四年级一班,共45人,随机分配成 三组,每组15人。 因变量测定:实验开始前和结束时统一进行阅读测试。 条件控制:同一个教师授课;基本阅读教材相同;等组。 实验设计:等组前后测设计
二、实验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为四川省渠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五年级 学生。根据学生档案,结合学校领导的介绍, 从学业成绩、班级气氛、授课教师情况和自 我效能感前浏成绩从五年级教学班中选 取具有较好同质性的两个自然班,随机确定为 实验班与对比班,共122名学生,其中男生 67名,女生55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研究工具 自我效能感问卷。问卷在借鉴Gibson & Dembo (1984 )编制的《教师效能量表》有关 维度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共21个项目。按五个 等级评分。问卷重测信度系数为0.84,分 班系数为0.77,效标关联效度系数为0.56
(三)实验操作 采用等组实验设计。实脸班在数学课中运用 “自知、助学自验、自评”结合的方法进行 实验培育,对照班则按常规进行教学
三、实验结果 (一)实验班与对比班自我效能感测试结果 分析两班学生前、后测自我效能感比较(略) (二)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分析 (略) (三)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略)
分三方面内容:学习成绩(知识的掌握) 学生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 教师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 四、实验过程 1、被试的选择:从某学校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同学 进行实验。 2、被试的分组:将被试随机分为正状态、负状态、常态三个组。 3、实验的实施:同一教师、同一内容、同一教学环境分别在三个 组上课 。 4、结果测查:考试(后附考卷) 问卷调查 (后附:学生课堂情感体验问卷调查表) 访谈(后附: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访谈提纲) 五、实验结果统计 1、三种状态下学生学习成绩 2、三种状态下学生非智力因素 3、三种状态下教师自我效能感 六、实验结果分析
1、三种状态下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 2、三种状态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比较 3、三种状态下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4、三种状态下性别差异比较 5、三种状态下地域差异比较 6、三种状态下—— 比较 七、实验的基本结论 1、2、3、—— 八、实验干扰变量控制的说明 参考文献: 1、 2、
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 实验研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