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金研究的论文综述一、对社会保障基金具体内容的界定:在研究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时首先要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做一个具体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社会保障基金有多种认识:(1)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所颁布的社会保障公约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包括医疗、疾病、失业、工伤.老龄、家庭、残疾、生育、遗嘱九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失业、工伤、老龄、生育、医疗五个方面。
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基金等。
其中社会保险基金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它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和工伤保险基金等。
社会保险基金的构成可以分为责任备付金、意外备付金、和各年度累计收支结余。
①(2)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3 部分:社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补充保障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是由企业和个人缴费形成的基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划拨资产、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以及投资收益所形成的基金。
该基金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统一使用。
补充保障基金是由企业和个人缴费形成的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
②(3)社保基金的概念是:“社保基金”是一个被简化了的统称,共有五种概念。
一是“社会保险基金”;二是“社会统筹基金”;三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中个人账户上的基金,被称为“个人账户基金”;四是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也称“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企业补充保障基金;五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③①张问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分析(J),财会研究.2005年第5期,15页②扬绍杰,商秀娟,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5月,175页③王斌,许冉,浅议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宿州师专学报,2004年第6期,14页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现状:从来源上来看:全国社保基金共计1480亿元,其中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今后财政拨款仍将是基金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财政投入的资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困难的省份给予的补助,另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储备资金,由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来负责管理,主要用于购买国债等安全性资产的投资。
2001年6月6日国务院印发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减持国有股所筹集的资金交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
也就是说,今后社保基金通过公司发行上市获取资金来源只能来源于企业境外上市。
从全国社保资金的资产构成及分布情况看:截至2003年l2月31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总资产为1325.0l亿元。
其中,国有股减持收入214亿元,占l7%;来自境外上市减持收入约180亿元,其中: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资产1006.14亿元,占比75.93% ;委托投资资产3l8.87亿元,占比24.07%。
2003年全国社保基金权益净增加83.15亿元。
其中:财政拨入资金净增加49.08亿元。
投资收益转入增加134.07亿元,加上期初余额1241.86亿元。
本报告期末,全国社保基金权益总额为l235.0l亿元。
从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的社保基金投资来看:截至2003年l2月31日,全国社保基金累计实现收益65亿元。
其中:2001年收益为9.67亿元,2002年收益为2l 亿元,2003年收益为34.07亿元。
2002年和2003年,社保基金年收益率分别为2.75%和2.7%。
在这些收益中,利息收入和红利收入占据绝大部分。
①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社保基金在基金筹集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1)社会保障意识缺位由于长时期旧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企业、职工对社会保障的认识薄弱。
中国①张问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分析(J),财会研究,2005年第5期,15页的社会保制度建立的初衷是服务于国企改革,帮助其摆脱“办社会”的包袱,同时挽救人口老龄化对现收现付制度的冲击。
我国政府对于新旧体制交替所产生的转轨成本的责任承担意识缺位,试图通过提高新体制中统筹部分的缴费水平,扩大覆盖面来消化转轨成本,导致了“空帐运行”的恶果,部分政府官员也认为企业、个人缴费就保障了职工的生活,而未认识到政府财政兜底的责任。
另一方面,由于本国劳动力过剩,私营企业中的部分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众多企业处在微利或亏本经营状态,使得大批企业主无视雇佣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权利,造成义务意识的缺位。
对于职工,权利义务意识双缺位的现象都存在。
据吉林省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对于社会保障政策法规59.1%的人只是一般了解,有21.6%的人不了解,全面了解的只有3.6% ,比较全面了解的只有15.3% ,也有部分职工由于个人缴纳社会保障费只占其标准工资的1%-3% ,削弱了被保险人的自我保险意识,使其产生了“消费靠自己,养老靠社会的依赖心理”。
(2)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不稳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国有股减持划入的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人的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资金。
但事实上,国有股减持由于其复杂性已经暂停,社保基金的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
2001年和2002年的财政拨款分别为595.26亿元和415.76亿元,但2003年财政拨款仅为49.08亿元。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缺乏一种长效稳定的来源机制。
①(3)社会保障缴费覆盖面过于狭窄以养老保险为例,目前《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规定的缴费义务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参保”,特别是困难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些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参保”户数与纳税人户数相差很大。
某些单位或个人没有纳入《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如外国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4年10月份,全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有1.6亿人,参加其他保险项目的人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政府筹集收入的能力,而且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①曹信邦,王建伟,风险: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J),税务与经济,2004年第1期,20页②刘永禄,刘永新,社会保障税: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理想方式(J),中国财政,2005年第6期,33页(4)社会保障基金名义缴费率高,实际缴费率较低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征缴是以雇员工资总额为基数的,而事实上缴费工资与雇员的实际工资相差较大,只占实际工资的60%~70%左右,特别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比例更低。
据世界银行调查,中国城镇职工1994年实际养老保险费率大约只是工资总额的13%,而当年的名义费率为23.5%以上。
缴费基数过低使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流失。
①(5)参保单位欠缴现象严重,欠费率较高以养老保险为例,到1999年,企业累计欠缴养老保险费376亿。
其中1999年当年欠缴133亿。
全国基金收缴率呈下降趋势,有的地方企业养老金收缴率仅有70%。
(6)各地缴费标准规定不一致,公平性削弱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自行制定缴费率、缴费范围、缴费方式,其初衷在于保持政策的灵活性,以便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造成条块分割、块块分割,在行业、地区、企业之间设置人为的差别,损害了公平性。
以养老统筹为例,如河北规定为16%,北京、天津规定为18%,上海规定为25.5%。
不仅地区之间实行差别的缴费政策,而且在企业之间也实行差别政策,如北京规定三资企业为6%,集体企业为27%。
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负担水平悬殊,不仅不利于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而且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②2、社保基金在基金支出方面的问题集中在:(1)基金支付压力增大A、人口老龄化使社保基金支付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缴费的人口在相对减少,需要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
从全国的情况看,近几年我国每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余额仅为100多亿元,有的年份甚至出现收不抵支,如1998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就出现53亿元的赤字。
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地区也有扩大的风险,1997年养老基金收不抵支(含动用个人账户里的缴费)的省市有5个,1998年扩大到21个,1999年增加到25个,到了2000年除深圳、北京等少数地区外,绝大多数省市的养老保险基金都出现了赤字,资金缺口达350多亿元,预计“十五”期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多达450亿元。
B、经济体制转轨使我国社保基金支出压力增大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可避免产生失业现象。
据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7.29亿元,1997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36.3亿元,1998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56.7亿元,1999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91.64亿元,2000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23.43亿元。
2000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数是1996年的45倍(《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1))。
预计,随着失业人数增加和下岗转失业,“十五”期间失业保险基金缺口将达325亿元。
①(2)大量冒领行为增加了社会保障基金的不合理支出据报道,徐州市在一次对全市的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用工拉网式调查中发现,这些企业用工中有70%的身份是国营企业下岗职工、退休人员、失业人员,一些人一方面在享受着国有企业的住房和社会保障福利待遇,领取着下岗津贴、失业津贴,另一方面在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从事劳动,领取工资报酬。
(3)提前退休行为增加了养老金支出一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为解决暂时困难,采取“提前退休”和“买断工龄”等做法,使大批“劳动年龄人口”退出劳动岗位,其结果使劳动人口提前变为靠领取养老金生存的消费人口,使就业矛盾转变为养老矛盾,加大养老金支取的数量,使原本收支缺口就较大的养老基金“雪上加霜”。
(4)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费用的混乱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可以按比例从统筹资金中提取管理费的办法, 是造成管理费用提取混乱和开支过大的主要原因。
据有关资料介绍, 有些地方失业保险机构的管理费用占失业保险费总支出的35 %左右, 而直接用于救济失业职工的部分仅占总支出的7 %左右, 其余的支出都是用于风险投资或其他方面。
目前, 全国被挤占、挪用的社会保险基金达几十亿元。
这些问题的出现, 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目前所实行①曹信邦,王建伟,风险: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J),税务与经济,2004年第1期,20页的多方筹资、分散管理的筹资方式有关。
这种对社会保障资金坐收坐支、收支一条线的管理办法, 不仅形成高额的管理费用, 而且也为部分管理者的腐败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