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马长寿研究的概括与展望

巴马长寿研究的概括与展望

巴马长寿研究的概括与展望
发布时间:2007-05-10
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曾是历史上一方人瑞地。

清朝嘉庆皇帝曾给当地一名142岁,名叫蓝祥的老人赐诗一首。

至今亭毁碑尚存。

晚清广西提督冯子才给巴马平林一名邓姓有功老人赐匾《唯仁者寿》至今为邓家传世之宝。

东山陈氏家族谱中,85年记载的186人中,6位上百岁,15位在90岁以上。

东山巴布屯龙凡家族谱中前后50年间有7位百岁老寿星。

在巴马西山弄京加乱屯韦卜新一家6代同堂。

甲篆乡平安村有过16位百岁老人,1949年后调查,巴马发现最长寿的是东山乡长桥村兰也坤老人131岁,所略乡尚勤村罗妈政老人128岁。

长寿人口最密集的是东山乡巴布屯、西山乡西卡屯、巴马镇法福村、介莫、龙洪村、甲篆乡平安村、松吉村、百马村、凤凰乡凤凰村、长河村、所略上勤村。

这些村都有五位百岁以上老人。

在巴马长寿地区,百岁村屯、百岁家族、百岁同胞兄弟、百岁姐妹、百岁夫妇、百岁妻妾、百岁父子,几乎寻常得很,一点不稀奇。

巴马在明清及民国时期有过很多民间记载,巴马长寿多的证据。

1956年我国第一次人口调查发现巴马长寿人多,百岁老人突出,当时省公安厅统计有15名百岁老人,引起国内外人类学家及医学界的重视,当时由于交通及语言等方面的因素未果。

1958年世界各国都在进行长寿科学研究,1959年广西省统计巴马15万人口中有90岁以上86人,百岁老人28人。

武汉医学院长寿科研组到巴马考察了18名长寿老人。

揭开了巴马长寿人确实多的序幕。

1962年后国内专家进行过多方面长寿的医学研究课题。

60年代后期70年初期、中期由于历史原因中断,无人再最闯“生命哲学”禁区。

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国家恢复了各个科学研究协会,1979年成立中华老年医学会,由国家卫生部牵头,组织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省区25个大专院校、医院单位的专家教授,在广西卫生厅领导带领下开进巴马,对巴马长寿人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察。

当时考察了50名百岁老人。

由广西卫生厅编辑出版了巴马长寿考察论文专集,以众多的科学依据,论证了巴马长寿基础因素,并将其作为一个中国超长寿县向境外公布。

1982国家最权威学术刊物《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创刊的第一篇论著便是巴马长寿研究报告。

巴马人瑞消息,在1982年人民日报头版报导,新华社用世界各种语言向世界播发,美国之音、法国路透社、香港大公报、明报、文汇报均同时转载。

1981年中国老年医学会推荐巴马长寿研究成果在西德汉堡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医学大会上交流,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确认巴马为中国长寿县。

先后有法国路透社、美联社、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德国、泰国、新加坡、马来亚、丹麦、西班牙
等、比利时、港、澳、台老年医学专家新闻媒体记者慕名到巴马研究、观光、访问和拍专题片。

80年代初至今巴马成为世界长寿科学研究的中心热点。

巴马长寿科学研究通过几代人的努力,50年余的艰辛,经历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均证明巴马百岁老人逐年增加,比率很高。

卫生部老年科学研究所、广西卫生厅、国际自然医学会设下长寿研究所,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区人民医院、广西江滨医院、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不断地对巴马长寿现象进行长时期的研究,成果累累,其中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二项,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据不完全统计,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2篇,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9篇,省级发表论文约30篇。

1985年广西民族学院姚舜安教授对巴马长寿现象进地社会学调查,第一次拍摄了专题片于1986年在泰国曼谷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发表,受到各国专家的关注。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后,笔者在国内有关专家的帮助下,与境内72名百岁老人居住地理、气候、环境、社会婚姻、生活习俗、生活方式、食物结构及健康状况等进行了系统的实地考察,根据已掌握的巴马百岁老人第—手资料,写成研究文章和科普读物刊在日本国际自然医学杂志、美国老年医学杂志、人民日报、健康报、健康指南上发表。

1991年9月日本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博士率世界长寿调查团对巴马进行考察,他根据历年的研究成果,及他本人考察资料认为巴马符合世界长寿乡特别称号。

于1991年11月1日在东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自然医学大会上正式宣布广西巴马为“世界第五长寿之乡”。

笔者应邀出席了十四届、十五届国际自然医学大学,并作专题介绍了巴马长寿研究论文及状况。

国际自然医学会连续三届大会均以巴马长寿为主题在国际上是绝无仅有的,共有6次国际会议发表和交流巴马长寿研究状况,在国际社会关注的话题中为数不多。

从 1991年12月国际自然医学杂志开始刊登巴马长寿研究论文及图论报告,一连10年不1日断,巴马长寿内函吸引所在。

国际自然医学会将世界五大长寿乡图文资料集成图书向全世界发行,每期巴马长寿之乡的均占绝大篇幅。

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博士四次考察巴马,用他的话说:“巴马是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与世界几个长寿乡相比…就象中国龙嘴里的含珠子‟”。

1993年由日本富士电视台国际自然医学会、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联合拍摄的《桃源乡——巴马》中国超长寿村专题纪实片,于1994年4月26日在日本播放,有1/6日本观众收看了该片。

播放后有不少县市老年社团还组织了专门讨论会,在全日本掀起了一股巴马长寿热。

其中有东京、大阪、福冈、熊本、名古屋等老年纷纷到巴马考察、观光。

1994年台湾中视台到巴马拍摄“大陆探奇”第400集在东南亚播放再掀起巴马长寿热高潮。

韩国文化电视台到巴马精心拍片作为19 95年春节开篇节目。

广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将巴马长寿风光片由中央一台至8台播出,巴马长寿乡的知名度一浪高过一浪。

美联社摄影记者北客说:“我所走过的地方巴马最美,长寿老人风彩最令人难忘”。

德国电视二台记者史大威到巴马拍长寿
专题片不但认同了北客的话,而且更有感触的说“我迟到为憾”。

澳大利亚海军退役将军凯温库克在巴马长寿考察中感叹:“巴马人瑞,景美都在自然中,令人向往,令人难忘”。

不少国家领导人、离退休干部都到巴马小住或常住,最认为巴马山美、水甜、空气新鲜,对慢性疾病有十分有好处。

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巴马地处亚热带与热带重要地理分界线上,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优越,风光秀丽的盘阳河两岸长寿人聚居地具有人类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巴马长寿人的自然条件十分充分,十分难得,是其它地区比之不及的。

国际自然医学会森下敬一博士到巴马进行了四次考察,重点都放在自然气能(生命能)的研究,他认为除了现代科学养生基础研究外,还要重视居住地区环境的自然条件,水、食物、地能放射。

他在研究中发现,巴马长寿人食物氧化还原值增高,居位地放射能高出东京的两倍,也就是说巴马长寿人除了生物遗传外,与居住环境、食物结构有密切关系,这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巴马长寿因素在国内外取得大量的成果。

从60年代以来就有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空军总医院、日本国际自然医学会、日本九州大学、中村学园大学、台湾中医学会、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山医科大学、广东省老年病研究所、同济医科大学、广西卫生厅、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区人民医院、广西区防疫站、广西江滨医院、广西巴马长寿研究所、广西巴马县人民医院、广西巴马卫生防疫站的科学家、专家、教授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填补了不少国内外有关老年医学研究方面的空白,还有一些研究项目代表国内外先进水平。

为巴马长寿研究提供基础理论。

有关成果请参阅论文材料。

巴马长寿资源为国内外科学家提供了可贵的科研平台,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国内外新闻媒体为巴马长寿研究及知名度架起桥梁,使巴马走向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