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108例临床观察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108例临床观察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综合治疗108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05T13:22:13.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颜宪伟[导读] 精细目力训练,是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5]。

颜宪伟(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 262500)
【中图分类号】R77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57-0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综合治疗的效果,为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提供参考。

方法对108例186眼3-13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常规散瞳验光配镜后结合光刷、光栅刺激、红闪、后像、精细目力训练、氦氖激光等综合治疗。

结果 116眼基本痊愈,矫正视力提高至0.9以上,占62.37%,59眼视力进步,占31.72%,11眼无效,占5.91%。

总有效率94.09%。

结论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显著,且低年龄组疗效好于高年龄组。

【关键词】综合治疗屈光不正弱视
弱视最新修订定义[1]: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或双眼高度屈光不正等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临床检查无可见的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可以提高或完全恢复。

弱视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儿童眼病。

国内报道儿童发病率为3-4%[2]。

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又在所有弱视患者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弱视治疗的新方法应用如多色光增视仪、红光电子闪烁仪、同视机训练、CAM视觉刺激、后像灯、海丁格刷疗法加常规遮盖、精细目力训练等,都有不同报道。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传统遮盖治疗。

一般认为多种方法联合应用能取得满意疗效。

我科自2007-2010年对108例186眼屈光不正弱视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选取门诊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108例186眼,年龄3岁—13岁不等,其中男48例,84眼,(双眼39例,单眼6例),女60例102眼。

(双眼44例,单眼14例),轻度弱视52眼,中度弱视74眼,重度弱视60眼。

1.2 方法将患者按年龄分为二组,即3-7岁组,8-13岁组。

所有患儿在门诊初诊时均常规检查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间质、眼底等,用1%阿托品眼膏点眼散瞳,每日二次,连续三天后检影验光,均三周后复验佩戴最佳矫正视力眼镜,同时采取以下方法行弱视综合治疗:中心注视患者加①多色光交闪治疗②CAM视觉刺激疗法③精细目力训练④氦氖激光治疗⑤遮盖法:根据弱视眼不同情况,采用相应遮盖法,如遮盖主导眼或健眼、双眼交替遮盖等。

每周集中治疗五天,休息两天。

每周复查一次视力。

经过1-3年治疗及复诊随访,比较了解二组患儿视力康复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校验并对疗效进行评估分析。

1.3 疗效评价:基本痊愈:视力恢复≥ 0.9者。

视力进步:视力增进二行及二行以上者。

无效: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一行者。

2 结果
本组研究病例治疗时间为2007-2010年,全部屈光不正弱视患者共计108例186眼,其中基本痊愈者116眼,占62.37%;视力进步者59眼,占31.72%,11眼无效,占5.91%。

总有效率94.09%。

两个年龄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见下表
不同年龄组疗效比较
组别治愈进步无效合计有效率
3-7岁组 79 35 2 116 98.28%
8-13岁 37 24 9 70 87.14%
合计 116 59 11 186
统计学处理:全部结果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下两组频数分布的X2检验,X2=8.96.在a=0.01水平,P<0.01,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说明两个年龄组的综合性治疗有差异。

低年龄组疗效明显好于高年龄组。

3 讨论
3.1弱视按性质分类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

临床多见的就是前3种类型,而屈光不正性弱视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临床治疗表明,弱视者大多伴有屈光不正,弱视检查一定要散瞳验光,以获取患者准确屈光状态,然后佩戴合适矫正眼镜,这是屈光不正弱视治疗的前提,也是关键步骤。

3.2弱视治疗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年龄、屈光度数、屈光间质透明度、患者依从性[3]等。

一般认为,屈光间质正常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患者依从性高者疗效越好。

本研究二个年龄组对照,其疗效无明显差异性,就证明了年龄因素不是影响疗效的唯一因素。

3.3通过临床综合治疗观察,在单一的配镜治疗基础上,采取多种疗法辅助训练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疗程[4]。

其原理如下: CAM视觉刺激,用不同频率黑白条栅作为视刺激源,通过转动,使弱视眼在各个方位上既受到不同空间频率的刺激,又受到有对比度的光栅刺激,以增强视细胞的发育并提高视力。

现代视电生理学研究表明,视觉传递有多种通道,其中传递黄斑部视冲动的X-视通道主要有视锥细胞系统组成司昼光觉与色觉,对色光极为敏感,利用红、绿、黄(蓝)三色光交替闪烁刺激,使感红、、感绿、感黄(蓝)视锥细胞兴奋,以增加X-视通道的冲动输入量,消除Y-视通道的抑制作用,激活视觉系统,促进视觉发育。

精细目力训练,是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的一种特别应用锻炼[5]。

氦氖激光治疗,通过小功率的激光照射黄斑区,可促进黄斑区血液循环,提高中心凹的视锥细胞功能[6]。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时,建议在单一验光配镜和遮盖基础上,探索多种疗法辅助治疗,对大部分患儿的视力康复是有力的。

也要加大弱视常识和危害性的宣传,提高社会和家长对儿童弱视的认识和重视,实现弱视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赵堪兴,郑曰忠.目前我国弱视临床诊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斜视与小儿眼科国际高峰论坛.2010[M]:48.
[2]刘家琦,郭静秋.儿童弱视治疗的前景(附274例治疗总结)[J].中华眼科杂志,1980,16(2):120.
[3]郭静秋弱视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中华眼科杂志 1996.32(4).316-317.
[4]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31.
[5]严宏.弱视[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9.
[6]严宏.弱视[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