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学时:54学时理论学分:4.5学分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动物学、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考核要求:平时20%(小测、实验)、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生物化学》(第二版),天津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4月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黄锡泰、于自然主编(第二版),〈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十月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和生命运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可以掌握与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必备基本理论和技能。
并初步有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的清楚、易懂,对重点章节要讲深、讲透,并注重各章节的相互联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步骤、关键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物质的代谢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概念。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糖类代谢生物氧化脂类代谢含氮小分子的代谢核酸的结构核酸的生物学功能生物膜和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866458556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的概念;2.生物化学的发展;3.生物化学与畜牧和兽医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更加深刻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要求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2.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其它组分;3.氨基酸第三节蛋白质的化学结构1.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2.肽键和肽链的概念;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第四节蛋白质的高级结构1.蛋白质结构的层次;2.肽单位平面结构和二面角;3.维持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化学键;4. 二级结构;5.超二级结构;6.结构域;7.三级结构;8.四级结构第五节多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六节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分离提纯1.蛋白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蛋白质的分离提纯第七节蛋白质的分类1.简单蛋白质;2.结合蛋白质第三章酶(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理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要求掌握酶的化学本质,酶的分子组成,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酶的作用机制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掌握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了解酶和辅酶的命名和分类,酶活性的测定和表示。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酶的一般概念第二节酶的组成与辅酶第三节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节酶催化机理第五节酶活力测定第六节酶促反应动力学第七节酶活性调节第八节酶工程第九节酶的命名和分类(三)基本要求要求掌握酶基本概念、作用机制以及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活性的测定;酶活性的调节(四)重点、难点1.重点: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酶的一般概念。
各种辅酶的名称、缩写符号、功能及所含维生素。
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特别是抑制剂的影响,米氏方程及Km的定义。
酶活性中心和酶原激活的概念及机制。
2.难点:中间产物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酶催化机理。
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变构酶、共价调节酶和同工酶,酶活性调节的生理意义。
第四章糖类代谢(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糖的生理功能、糖原合成与分解的主要过程及维持血糖水平的重要意义。
掌握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及生理意义。
明确糖异生的概念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糖在动物体内的一般代谢第二节糖的分解供能第三节磷酸戊糖途径第四节葡萄糖异生作用第五节糖原第六节糖代谢各途径之间的联系(三)基本要求要求掌握糖代谢中的基本概念、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和糖异生及糖原合成途径的基本过程(四)重点、难点1.重点:糖的生理功能,糖代谢概况和血糖,磷酸戊糖途径掌握其生理意义,糖异生途径,糖异生作用的生理意义及底物循环,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糖原代谢的调节及其重要意义。
2.难点: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以及能量的转换,糖代谢各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及其联系。
第五章生物氧化(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机体代谢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明确呼吸链的定义、组成;理解能量的生成、转移、贮存和利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由能第二节 ATP第三节氧化磷酸化作用第四节其它生物氧化体系(三)基本要求掌握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及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生物氧化的特点。
(四)重点、难点1.重点:ATP和一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生物氧化的特点,呼吸链的类型和组成,氧化磷酸化作用与ATP的生成以及两种穿梭作用。
体内存在的其它生物氧化体系。
2.难点:化学渗透学说第六章脂类代谢(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脂类的生理功能及脂肪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了解类脂的分解代谢及其转化。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脂类的生理功能;第二节脂肪的分解代谢;第三节脂肪的合成代谢;第四节脂肪代谢的调节1.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合成与分解的调节;2.肌肉中糖与脂肪分解代谢的相互调节;3.肝脏的调节作用第五节类脂代谢1.磷脂的代谢;2.胆固醇的合成代谢及转变第六节脂类在体内运转的概况1.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与分类;2.血浆脂蛋白的主要功能(三).基本要求要求掌握脂类的生理功能及脂肪动员的意义,脂肪的分解代谢,酮体的生成及其意义,脂肪代谢调节,了解脂肪酸的合成及类脂的代谢.(四)重点、难点1.重点:脂类的重要生理功能、甘油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以及酮体的生成及意义、脂肪代谢调节的基本途径、甘油磷脂和胆固醇的合成、分解以及转化产物、脂类在体内的运输形式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各种脂蛋白的功能。
2.难点:重点掌握脂肪酸和脂肪的合成过程,了解脂肪酸碳链的延长和脱饱和作用。
第七章含氮小分子的代谢(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及氨的代谢途径;a-酮酸的代谢;了解核甘酸的分解与合成代谢,糖、脂、蛋白质、核甘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饲料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氮平衡;3.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与必需氨基酸掌握饲料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必需氨基酸,了解氮平衡,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第二节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1.动物体内氨基酸的代谢概况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3.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第三节氨的代谢1.动物体内氨的来源与去路2.谷氨酰胺的生成3.尿素的生成4.尿酸的生成和排出第四节α-酮酸的代谢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1.α-酮酸的代谢2.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第五节个别氨基酸代谢第六节核苷酸的合成代谢第七节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第八节糖、脂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联系(三).基本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了解代谢的基本过程.(四)重点、难点1.重点:饲料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必需氨基酸;氮平衡,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和转氨酶、脱羧酶的辅酶;动物体内的氨的来源和去路及尿酸的生成;α-酮酸的三条代谢途径和非必需氨基酸生物合成的途径.2.难点:糖、脂、氨基酸、核甘酸代谢的相互联系;掌握哺乳动物体内尿素的生成过程和谷氨酰胺生成的意义。
第八章核酸的化学结构(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DNA, RNA的分子结构.(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第二节 RNA分子的结构(三)基本要求要求掌握DNA的一级、二级结构以及DNA的性质,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特点.(四)重点、难点1.重点: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DNA的变性及分子杂交;DNA一般性质。
2.难点:DNA的超螺旋结构第九章核酸的生物学功能(一)教学目的本章要求弄清楚生物化学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掌握复制,转录、翻译的具体过程,了解反转录和RNA复制过程,简介基因工程概念和基本步骤,自学核甘酸代谢。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DNA生物合成;第二节 RNA生物合成;第三节 RNA的翻译——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第十章生物膜与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一)教学目的了解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为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掌握生物膜在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方面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第二节生物膜的结构特点;第三节物质过膜运输;第四节信号的过膜传导(三)基本要求掌握基本概念,明确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四)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生物膜中脂类和蛋白质的种类及特点;掌握膜脂相变湿度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重点掌握生物膜转运物质几种形式和Na+-K+泵作用机制。
了解大分子物质的转运类型。
2.难点:G蛋白偶联受体系统和蛋白激酶A途径以及固醇类激素受体系统;蛋白激酶C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