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笔记和名校真题详解 (7-8)章【圣才出品】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笔记和名校真题详解 (7-8)章【圣才出品】

第7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7.1考点难点归纳
一、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1.分类法的特点
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2.分类法的计算程序
(1)根据产品所用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的不同,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按照产品的类别开立产品成本明细账,按类归集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各类产品的成本。

(2)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别将每类产品的成本,在类内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成本。

3.分类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1)分类法的适用范围。

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均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2)分类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①优点: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不仅能简化成本计算工作,而且能够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分类掌握产品成本的情况。

②缺点:由于在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中,不论是间接计人费用还是可以直接计入的费用,都是按一定的分配标准按比例进行分配的,因而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假定性。

③应用条件:在产品的分类上,应以所耗原材料和工艺技术过程是否相近为标准。

在产品结构、所耗原材料或工艺技术发生较大变动时,应及时修订分配系数,或另选分配标准,以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4.联产品、副产品和等级产品成本的计算
(1)联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产品是指使用同种原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同时生产出的各种主要产品。

联产品所经过的同一加工过程,可称为联产过程;在联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可称为联合成本。

联产品成本的计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分类法计算联合成本,;第二阶段,对于分离后还需进一步加工的联产品,还应采用适当方法分配计算其由于继续加工而应负担的成本,从而计算其全部成本。

(2)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对副产品,可以不单独计算成本,而采用与分类法相类似的方法计算成本。

副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售价减去税金和按正常利润率计算的销售利润后的余额计价;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确定固定的单价,以固定的单价计价。

(3)等级品的成本计算
等级品是指品种、规格相同,但质量等级不同的产品。

因所用原材料质量不同或工艺技术要求不同而形成的等级品,如果各等级品售价相差很大,则可按单位售价等作为分配标准,计算各等级产品的成本。

二、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解决及时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把产品成本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加强成本管理,从而采用的一种成本
计算方法。

1.定额法的特点
(1)将事先制定的产品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

(2)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的差异分别核算,以加强对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3)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为成本的定期考核和分析提供数据。

2.定额法的计算程序
(1)定额成本的计算
(2)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①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直接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方法,一般有限额法、切割核算法和盘存法三种。

②直接人工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核算。

③制造费用及其他费用脱离定额(或计划)的核算。

(3)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4)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
(5)定额法举例
3.定额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
(1)定额法的主要优点
①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可以及时、有效地促进生产耗费的节约,降低产品成本。

②便于对各项生产耗费和产品成本进行定期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③有利于提高成本的定额管理和计划管理工作的水平。

④能够较为合理、简便地解决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2)定额法的主要缺点
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比采用其他方法核算工作量要大。

(3)定额法的应用条件
①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工作的基础比较好。

②产品的生产已经定型,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

三、标准成本法
1.标准成本法概述
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会计,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

(1)标准成本法的特点
其主要特点是:
①预先制定产品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

②按标准成本进行产品成本核算。

③计算各成本项目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各种成本差异,设立各种成本差异科目进行归集,并借以对产品成本进行控制和考核。

(2)标准成本的种类
①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以现有生产经营条件处于最优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最低水平的成本。

②正常标准成本。

它是以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
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条件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

③现实标准成本。

现实标准成本,亦称可达到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进行有效经营的基础上,根据下一期最可能发生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耗用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

(3)标准成本的作用
①标准成本是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

②采用标准成本,有利于责任会计的推行。

③标准成本是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④采用标准成本对在产品、产成品和销货成本进行计价,可以简化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

2.成本按习性的分类
所谓成本习性(亦称成本性态),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成本按其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

固定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①约束性固定成本也称为经营能力成本,它是指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相联系的固定成本。

②酌量性固定成本也叫随意性固定成本,它是指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按照经营方针的要求所确定的一定时期的预算固定成本。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3)总成本习性模型
由于按成本习性企业的全部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所以总成本的计算公式为: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设y代表总成本,a代表固定成本总额,b代表单位变动成本,x代表业务量,则上述总成本的计算公式可写成:y=a+bx。

3.标准成本的制定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包括直接材料用量标准的制定和直接材料价格标准的制定两个方面。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用量标准×直接材料价格标准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包括工时标准的制定和标准工资率的制定两个方面。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标准×标准工资率
(3)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①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公式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②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小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4)标准成本卡
标准成本卡应分车间、分项目(在完全成本法下,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