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会计学》讲义(第一章).ppt

成本会计学》讲义(第一章).ppt


二、成本的作用 由其经济实质所决定。 ①成本是反映和控制劳动耗费的手段。 ②成本是补偿劳动耗费的标准。 ③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 ④成本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
成本会计的含义和内容
一、成本会计的含义 (一)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成本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 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工场生产时期,工场主在接受顾客定单时需要定价和 估算盈亏,于是出现了估计成本。 资本主义时期,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家为了 计算盈亏,开始重视生产成本计算。1531年,意大利 Medici家族在其毛纺厂开始按生产工艺分为拣选、清 洗、梳刷等步骤归集、计算成本费用。 1750年,英国人James Dodsom为他的制鞋厂设计的 一套会计记录,形成分批计算成本的雏形。1777年, 英国人Wardhangh Jhompson为他的亚麻厂设计的存 货、纺麻、漂白、染色、织袜、整理等步骤的记录, 形成分步计算成本的雏形。
二、成本会计的任务 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为有计划地进 行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正确组织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核算,及时提供 可靠的成本信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 加强成本控制,降低产品成本,保证成本补偿; 开展成本分析,优化成本决策;
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组织 一、成本会计机构和组织形式 (一)成本会计机构 负责组织领导和从事成本工作的职能单位。 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应明确企业内部对成本会计应 承担的职责、义务和应完成的任务;坚持分责 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统一与分散管理相结合、 专业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使机构的设置与企业 经营规模的大小、业务的繁简、管理体制和管 理的要求相适应。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成本的经济实质与作用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①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 价值=C+V+M 成本=C+V ②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③成本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补偿价值。 ④成本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 ⑤成本的经济内容随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成本实质上是由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必 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构成。它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 耗费及其补偿价值的货币表现,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经 济关系。
(五)专项成本决策分析 专项成本决策分析属于成本会计事前控制的特 殊内容。 专项成本决策分析是对不经常发生的专项业务 的成本资料进行单独分析,以便为专项业务的 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如:新产品开发、 老产品改造、设备更新、厂房和设施的建设等 专项业务的成本决策分析。
第三节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反映职能(首要职能) 监督职能(核心职能) 反映职能与控制职能的相互关系 (1)反映职能和控制职能构成成本会计的基本 职能; (2)反映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控制是反映的 要求; 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在 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二)成本会计的含义 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 要计量尺度,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及 其补偿价值,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 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即对生 产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全面的核 算与管理。
二、成本会计的内容 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进行日常成本控制 核算产品成本 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 专项成本决策
(二)进行日常成本控制 是成本会计事中控制的主要内容。它是在预算 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包括: 定额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控制
(三)产品成本核算 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该 对象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是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积聚成本信息在核 算中进行事中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 是成本会计的基础
成本会计学
课时:54 学分:3学分 性质:专业课程 讲授:刘绍敏
主要内容
总论 工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费用在各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分配和归集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与归集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品种法; (2)分步法; ①逐步结转分步法; ②平行结转分步法; (3)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成本式记账相结合,标 志成本会计的形成。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 加剧,事后核算为主的成本会计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在“泰勒制”的推动下,“预算控制”、“标准管理” 等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会计,形成了标准成本会计, 把成本会计从事后核算向事前控制推进,此时的成本 会计可称为近代成本会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垄断经济和跨国公司 的涌现,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更加复杂,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生存和 发展,必然要求大幅度降低成本,并把眼光放在生产 过程之前,十分重视预测、决策和事前的规划控制, 成本会计与预测、决策和事前的规划控制相结合,形 成现代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内容体系图
制定计划(预算) 成 本 预 测 成 本 决 策 成 本 计 划 执行计划(预算) 日 常 控 制 成 本 核 算 检查计划(预算) 成 本 分 析 成 本 考 核
事 前 控 制
事 中 控 制
反馈
事 后 控 制
(一)建立预算管理体制 是成本会计事前控制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 预测未来成本的水平及发展趋势,为成本决策 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预测方案; 制定目标成本、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
在大中型生产企业,通常设置有专门的成本会 计机构,具体设置可因地制宜选择以下形式: (1)在会计机构中单独设置成本会计科(股、 组); (2)在总会计师领导下,直接设置成本会计机 构(科、股); (3)在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领导下,由成本会 计部门和计划部门共同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在小型企业,通常在会计部门中设置成本核算 组或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成本会计工作;
(四)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 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成本会计事后控制的内 容。 成本分析主要是根据预算管理体系的目标成本、 计划成本、费用预算与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对比 分析,研究成本变动的规律、升降的原因,寻 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为新的经营决策和事前控 制提供依据; 成本考核主要是对责任者的目标成本(或)预 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与奖惩相结 合,以调动各方责任者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