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人物形象描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我的爱唠叨的妈妈 • 我的妈妈今年三十多岁,中等个头,留着长长的头发, 浓浓的眉毛下是一双和善的眼睛。最厉害的就是她的嘴 巴了,总是唠叨个没完。 早上起床时,妈妈便来到 我的房间,拍着我的头说:“小懒虫,别睡了,太阳已 经晒到屁股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你不怕迟到吗? 快起来穿衣服!”我赖在床上,可妈妈不由分说地边唠 叨边把我给拖了起来。我多么想睡一会儿啊!但只能睡 意朦胧地随口答应道:“知道啦!就不能让人睡一会儿 吗?”去学校时,妈妈又会叮嘱几句:“去学校要认真 听老师讲课,记得做好笔记,不懂的……”我不耐烦地 接上妈妈的话:“不懂的要问老师!这话你天天说,我 早就背得滚瓜烂熟啦!”当我写字时,耳边又是一句: “写字姿势要正确,坐端正,预防近视!”晚上,我看 书不愿意睡觉时,妈妈就唠叨说:“别看了,明天还要 上学。快点睡觉!”还有什么写作业不能马虎啦,自己 的事情自己做啦,要诚实友爱啦……一天唠叨得没完没 了。一想起妈妈的唠叨,我就觉得心烦。但也因为妈妈 的唠叨,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道理。
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技巧
• (一)以形传神写肖像 • 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 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 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 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 显示人物的命运。
肖像描写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 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
我,高个子,圆脸蛋,短头发.
• 她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笑眯眯地对我说:“恩,不错! 值得表扬!可是呢……这卷面涂涂改改,不整洁,要是 我改你的试卷,就得扣上几分。现在高考的试卷都会加 卷面分呢!字一定要写好。不过,还是非常棒!下次要 继续努力!”我的心甜滋滋的,总算没有辜负妈妈对我 的期望了!这时,妈妈看了看桌子上的闹钟——已经9: 15分了。于是,又开始了她的唠叨:“好了好了,快 把试卷收起来,赶紧睡觉去吧!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 上学呢!” 我望着母亲……台灯把母亲的背影拖得好 长好长……由于母亲长年对我的操劳,她的头上已不知 不觉地爬上了几根银丝,脸上也开始有些细细的皱纹了 …… • 我,现在已经是高中生了,成了住校生,妈妈的唠叨, 很少听得到了。妈妈的唠叨,字字是感情的结晶,句句 是母爱的体现,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妈妈对我的关爱和期 望。我非常感谢妈妈的唠叨,正是这唠叨,千百次督促 我,使我健康成长。
• 3、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 • “(吴荪甫和赵伯韬决战前做了一个 恶梦,醒来后)无意在大衣镜前走过的时 候一回头,吴荪甫又看见自己的脸上摆 明了是一副败相。”(茅盾《子夜》) • 从来不肯认输的吴荪甫,此时已是个内 心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和以前判若两人 的人了。
• 4、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
(二)只言片言尽显人物精神
•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当代作家艾芜说:“作家不能强迫人物 说话,而是人物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 说什么话。”
• 1、只言片语勾轮廓
•
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 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如司马迁《 史记· 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 忘!’佣者笔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今天。 • 一个15岁的女孩在体味着沉默的父爱,也 许,4岁那一次,她太小,不能体会,从8岁后, 她还未明白,那无声的父爱,那沉默的父爱。但 是,此时此刻,她明白了,她知道自己应该长大 了,应该去了解那沉默的父爱了。
•
沉默的父爱使我成长,沉默的父爱一直伴随 着我的成长。
•
我的孩子气的爸爸
• 我有一个好爸爸,他是一个既幼稚又严肃的人, 虽然已经四十出头,可仍然带点孩子气。
•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 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 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 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 的圆规。” • (豆腐西施杨二嫂”。鲁迅先生从头到 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 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 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 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 人。)
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 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 一柄九齿钉耙. •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怒,丹唇未启笑先问。 (猜《红楼梦》一人物)
• 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 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 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 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 蛋上下了霜。”(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 • 4岁。 •
沉默的父爱
稚嫩的小手连笔都握不住,却还摇摇晃晃的在那本 子上画着,写着,突然,一双大手强有力的将那写满歪 歪扭扭的“1,2,3……”本子扯去,抬头望去,是冰 冷的面容,随即,就是“嗤啦,嗤啦”的声音,“字都 写不好,一天还想干嘛!”小女孩的泪下来了,恐惧的望 着父亲那张冰冷的脸,又在一个崭新的作业本上写着 “1,2,3……”可是,父亲转身就走了,一步,两步, 三步……,小女孩多么想让父亲抱抱她,亲亲她那冷冰 冰的小手,可是,父亲头也没回,有的只是那冰冷的脚 步声。可是,父亲的双眼已经湿润,心在微颤,可还是 头也不回地走了,一步,两步,三步……脚步声是那么 的坚定。
生花妙笔挥墨处,形神兼备真风骨
-----让人物“活”起来
写作中存在问题
• 爱当然是永恒的主题,但又不是绝对的主题。写父母未 必都要写爱,因为爱很普遍,而父母爱自己的细节,也 许一时之间也不好下笔,东拉西凑,反而就生硬了。比 如你可以写父亲的另一种特点,比如父亲的大大咧咧马 马虎虎,继续他生活中不细心而惹出的笑话,然后收尾 父亲是马虎得可爱的一个人。这也是写人记叙文。可惜 没人往这个角度去写。比如写母亲,也可以写母亲唠叨 的特点,家长里短,总是说个不停,似乎很罗嗦,最后 又以母亲是辛劳地为这个家操持的辛苦收尾,点明母亲 的唠叨有时候很烦人,但是仔细一想,又是这个家和谐 地、顺畅地维持下去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显出母亲 的伟大了。
• 爸爸虽然有那么一点幼稚,可对我的学习从来都 不马虎,不管我怎么闹,他都坚持原则——不做 完作业不准看电视。他坐在一旁监督着我,电视 也不开。在这个时候,我不敢不听他的话,撒娇 也好,耍赖也好,全都没有用了,只有老老实实 地做作业。但有时我的作业实在太多了,他也会 网开一面,让我稍微休息一下,甚至还会为我冲 上一杯牛奶,打上两个荷包蛋。在爸爸的监督下, 我渐渐地爱学习了。有时做作业的时间长了,爸 爸就会让我放下笔去玩一玩,或者打开电视让我 看一会。 •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有点孩子气的中年人。
•
契诃夫笔下的奥楚篾洛夫即是一个“变脸” 的行家,惯于见风使舵。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 黛一方面前、贾母面前,在尤氏面前,在丫环下 人面前,可以说更得脸谱变化的精神,把一个恶 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 5、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
•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 天,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 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运筹帷幄、决胜千 里的气概。一部小说说下来,孔明的指挥若一, 飘然仙仙的神情仪态,早已深深印在读者心目中 了。
• 对周朴园的肖像描写详细周全,由表及里,给 人留下了他顽固、保守、自信、自负的深刻印 象。
• 7、侧面渲染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 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 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 敷。”(《陌上桑》)
• 罗敷之美,尽在读者的想象中,你想他 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连耕田犁地的 农民都给她耽搁了工夫。
• 6、工笔细描
•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 件团花的官衫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 长的领扣松散着,露着劲上的肉。他的衣服很 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他有 些胖,背微微地佝偻,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 分梳到后面,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 他的脸呈着银灰色-------”(曹禺《雷雨》)。
秃了顶的老婆子的滑稽打扮,寄寓了作者辛辣嘲讽。 )
•
2、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
• •
“庞统入见孙权。施礼毕,权见其人浓眼掀 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 中亦不悦。” 孙权、刘备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人 主”,二人见了庞统都心中不悦,以此突出庞统 相貌之奇丑。同时也暗寓下文“人不可貌相”之 意。
• 记得有一次,快要期中考试了,妈妈又在唠叨,督促我 好好学习。到了期中考试的那一天,妈妈又唠叨一次: “有没有带好足够的笔?草稿纸呢?记得考试时不用紧 张,时间很充足,要仔细去做,把字写清楚一点,最重 要的是写完了要检查……”我听这唠叨已经听了十几遍 了,便不耐烦得应了一声。发数学考卷了,我大概看了 一下,觉得十分简单,提笔唰唰几下就写完了。正当我 想趴在桌子上躺一下时,妈妈的唠叨便在我的耳边回荡 着。我就坐好,抖擞起精神,认真地检查,直到打了交 卷铃才交卷。成绩宣布下来,我得了满分。当时我十分 开心,更感谢妈妈的唠叨。晚上,我把妈妈叫到了房间, 给她看了我的数学试卷。当妈妈知道我优异的成绩后, 笑了,像菊花一样灿烂。
• 别看爸爸老大不小了,居然还和我抢电视遥控 器。看电视时,我经常摸不着遥控器的边,他 早早就攥在手里,我向他要,他不但不给,有 时还故意做鬼脸来气我。硬的不行,我就来软 的——软磨硬泡再加撒娇。这一招有时能奏效, 不过,遥控器刚到我手里,他就后悔了,马上 找我要,我当然不会轻易让权。令人气愤的是, 他有时出去都不忘把遥控器带在身上。为了对 付爸爸,有时我会趁他不注意时把遥控器抓在 手里,换成我喜欢的频道后便藏起来,等爸爸 找的时候就装着不知道。有一次,爸爸找了一 会儿找不到便走了。没过多久,突然断电了。 这时爸爸走过来,一脸的得意,说:“怎么不 看了呢?继续看嘛!”一边说一边去开电视。 “是不是遥控器出了问题?拿来看看。”我见 没有了电,便把遥控器拿了出来。爸爸拿着遥 控器,出去转了转——来电了。原来是爸爸捣 的鬼——把电闸断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