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申报书
参评成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印制
2008年4月
填写说明
一、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均可参加评奖: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单位(包括北京市与中央各部委双管单位)、学术团体、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政策研究机构、实际工作部门的研究成果;
2.中央、国家机关和军队系统在京单位研究北京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成果;
3.以北京市属单位为主,有北京市以外单位参加的研究成果。

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包括民间奖励),不在参评之列。

二、获奖成果须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在本学科研究领域有新观点、新论证、新方法或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较高应用价值。

三、参评成果范围:
1.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期间发表的除教材类外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符合《评选条例》有关规定的,均可参加评奖。

教材类成果需出版使用4年后方可参评(2004年-2005年成果可参评)。

2.参评成果须是合法出版物;对确有较高应用价值,但不宜公开发表的成果,须由作者单位推荐,上级领导机关批准,方可申报参评。

3.个人同一专题有较强系统性辑集而成的论文集视同于学术专著;丛书以单本著作独立申报;多卷本著作须出齐后一次申报,参评时间以最后一本著作出版日期为准。

四、参评成果的主要形式包括:专著、教材、工具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作品、论文、调研报告。

五、多人合作的研究成果,由第一作者向本单位申报;如第一作者不申报的,应以书面形式授权委托其他作者一人申报。

同一成果不得多处申报。

六、申报成果均需提交3份原件,论文和调研报告可提交1份原件和2份复印件。

以非中文撰写的公开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须提交原作品,篇幅不大的须附中译文,篇幅较大的须附2000字左右中文内容提要。

申报成果的社会效果和学术价值的评价,要出具证明材料。

报刊评论应提交原件1份和复印件2份。

七、表中“学科分类”项,请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布的学科、专业目录准确填写一级和二级学科,如哲学·中国哲学(请参见/公共信息、学科专业目录)。

“成果形式”项须明确填写:专著、教材、工具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作品、论文、调研报告。

八、申报书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如发现有失实、剽窃他人作品等情况者,一律取消参评资格,直至取消下届参评资格。

九、单位推荐截止日期为2008年5月20日。

十、本申报书一式3份,用A4纸打印。

一、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表
二、单位推荐意见
三、系统推荐书
四、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意见
附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之一(理论性成果)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之二(应用性成果)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之三(其他类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