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作业及答案第一章引论一、填空题:1、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想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过程中去。
3、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
4、教师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有两个含义:一是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二是研究自已作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5、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从获得信息到增长知识的转变。
6、学习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和解决问题四类。
第二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一、填空题: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信息、能源和物质是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3、从概念上,信息一般划分为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4、本体论信息是第一位的,认识论信息是第二位的。
5、外部世界向认识主体输入的信息称为感知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主体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信息称为再生信息(认识论信息)。
6、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可以扩展为三个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7、以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观察过程为依据,认识论信息分为三个部分:实在信息、实得信息、先验信息。
8、一般而言,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9、信息资源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和整体性。
二、判断题:1、信息是可以看得见的客观世界物质的一种。
(×)2、相对而言,语用信息是认识论信息的最低层次。
(×)3、信息的存储就是一种时间传递活动。
(√)4、信息资源是由信息内容、人、符号、载体四种最基本的要素构成。
(√)5、信息科学是一种主要研究记录在书籍中信息的科学。
(×)三、简述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的)方式。
2、什么是本体论信息?一个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这个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
3、什么是认识论信息?就是认识主体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所能感受到的内容,包括这种状态和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
4、什么是信息资源?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5、什么是信息科学?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作为重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
6、什么是信息科学的方法论?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叙述题:1、试说出信息科学方法论的两个准则。
功能准则与整体准则; 信息科学方法论包含三个方法,即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信息系统综合方法、信息系统进化方法。
在实现信息系统时必须遵守的两个基本准则是:信息—能量—物质三位一体准则,结构—功能—行为三者相依准则。
2、试叙述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狭义信息论。
•一般信息论。
•广义信息论。
P313、试说说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
辅人律——以满足人类需要为中心;共生律——以人类信息运动规律为依据;倍增律——以摩尔定律为标志。
第三章计算机及其教育应用一、填空题:1、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2、计算机先后经历了4代,分别是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计算机文化的教育是一种全民素质教育。
4、按表示信息的类型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计算机可以分为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和模拟式电子计算机两种。
5、一台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组成。
6、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CAD、CAM、CAE)、人工智能五个方面。
7、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个部分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8、实际的计算机硬件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大部分构成。
9、磁盘存储器主要有软盘和硬盘两种。
10、存储器一般分为外存储器和内存储器两种类型。
11、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总线构成主机。
12、3.5英寸的软盘可容纳1.44MB信息量。
1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14、系统软件分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与语言翻译系统两部分。
15、CAI课件可以分为固定型、生成型和智能型三种。
16、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进行分类:教学活动形式、信息结构形式、运行形式。
二、判断题:1、现在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多数是模拟电子计算机。
(Ⅹ)2、第四代计算机是晶体管计算机。
(Ⅹ)3、能自动执行或自动连续进行高速运算是计算机最突出的特点。
(√ )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
(Ⅹ)5、计算机硬件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
(√ )6、一般计算机的外存储器比内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大。
(√ )7、计算机只要软件系统就能工作。
(Ⅹ)三、简述题:1、什么是广义上的计算机文化?广义的计算机文化是对计算机在人类文化领域中反映出的种种现象的概括和计算机在科学技术、经济生产、社会文明、以及人类未来发展中的深刻影响和重要地位的表述。
2、什么是计算机辅助系统?指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完成各种任务的系统。
3、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指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物质内容,是由专门的集成电路、线路板、电源、存储器等组成的,按一定结构系统组合的物质实体。
4、什么是计算机的软件?是看不见、摸不着,用计算机语言编制成的程序内容。
5、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
6、什么是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7、什么是CAI课件?有哪三种结构?CAI课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的核心,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学活动的计算机程序,帮助开发维护和使用这些程序的文档资料以及与软件配合使用的课本课练习册等。
固定型、生成型及智能型三种。
四、叙述题:1、试说说计算机有哪几个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和科学研究、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
2、试叙述计算机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阶段。
(1)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对象,专门开设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课,强调“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信息社会的第二文化”、“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计算机的人”。
(2)计算机服务于传统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社会需要大多数人会与计算机打交道,但并非一定会编写程序。
计算机如果仅仅作为一门课程,而游离于各学科教学之外,它对教育教学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于是人们转而强调在日常各学科教学中应用计算机。
(3)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
重视信息技术整合到教学中,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加到教学中来。
如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及时反馈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观察与思考的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建构过程,这是任何其它教学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在这一教学中,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新的“建构式”教学方法整合在一起。
实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改革课程和教学,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手段所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和过程。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主要为两个方面:计算机进入教育教学活动和计算机参与教育教学管理。
(4)以信息技术(计算机作为核心)为基础的教育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的教育全面发展,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按照信息化社会和学习社会化的需求和规律等进行教育课程的规划、建设,构建全社会的人工智能化的教育设施和体系……等。
这一阶段的发展是“朝阳事业”,前景非常广阔。
3、计算机辅助教学按照教学活动形式有哪几种模式?训练与实习型、指导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
第四章视窗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一、填空题:1、已经安装Windows98的计算机,开启后的屏幕界面称为Windows98的桌面,是我们工作的区域。
2、桌面最底部的横条是任务栏、它最左边的是开始按钮。
3、鼠标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单击、右击、拖动和双击。
4、任务栏右侧有一个带有“En”标记的小图标,可以用它切换到中文输入方式。
5、在Windows98中,可以同时打开多个窗口,其中正在使用的窗口称为活动窗口。
6、用鼠标指向窗口的边框,可以调整窗口的大小。
7、使用者和应用程序之间交换信息的窗口称为对话框。
8、在Windows98中,有两个可以帮助我们查看和管理计算机上文件和文件夹的工具,它们分别是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
9、在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单个文件时,用鼠标单击此文件的图标,选择多个连续的文件,需要借助SHIFT 键,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需要借助CTRL键。
10、剪贴板是Windows98在内存中开辟的一块公用的临时存放交换信息的区域。
11、用于暂时存放被删除文件的空间称为回收站。
12、在回收站窗口中单击清空回收站,将彻底删除回收站中全部内容。
13、软盘只有格式化后,才能存储文件。
二、判断题:1、操作系统对于微机来说,可有可无。
(Ⅹ)2、Windows98是一种字符式的操作系统。
(Ⅹ)3、退出Windows98时,通常的作法是关闭计算机电源。
(Ⅹ)4、Windows98的主要输入设备是鼠标。
(Ⅹ)5、一般通过单击鼠标左键可以得到一个快捷菜单。
(Ⅹ)6、移动窗口的位置可以通过鼠标拖动的操作来实现。
(√ )7、每个窗口底部的横条为任务栏。
(Ⅹ)8、每个打开的窗口,任务栏上都有对应的窗口按钮。
(√ )9、单击任务栏上的窗口按钮,就可以把对应的窗口激活成当前窗口。
(√ )10、单击窗口上最小化按钮,就可以关闭该窗口。
(Ⅹ)11、在资源管理器中复制文件可以用拖动和按住Ctrl键来完成。
(√ )12、文件名或文件夹名不能改名。
(Ⅹ)13、在资源管理器中可以实现软盘的格式化。
(√ )14、在资源管理器中无法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Ⅹ)三、简述题:1、什么是操作系统?是控制内存、中央处理器、磁盘空间和外设等硬件资源的分配、使用的系统软件。
2、什么是复制文件?保留原有文件和文件夹,并在新的文件夹或磁盘中存放其副本。
3、什么是移动文件?把选中的文件搬到新的位置,原来的文件不存在了。
4、什么是资源管理器?查看和管理计算机上的文件和文件夹的工具。
5、什么是回收站?系统中硬盘上预备的部分空间,用于暂时存放被删除的项目。
四、叙述题:1、现需要在D盘根文件夹下建立名为PPP的子文件夹,并将软盘上的全部文件复制到新建的文件夹中,试写出操作的步骤。
①在资源管理器中找到“D:/”,让右边的内容列表栏显示D盘根文件夹的内容。
②在内容列表栏空白处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指向“新建”;在弹出的下一级菜单中,选择“文件夹”命令项;③这时出现了一个新的文件夹图标,名字是“新文件夹”,输入“PPP”,按回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