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创新教学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
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开发,主可指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狭义的创新教育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新品质、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在认知结构和人格结构中,培养构成创造力所需要的一些特质。
2.联想:从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3.指导—自学教学: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一种教学生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的教学过程,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辅以教师的有效指导。
这种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学到的技能技巧。
4.直接式学习法: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繁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就不学,直接进入创新之门5.创新性学习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养成创新性学习习惯。
6.直观探索性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物、图像或模型等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7.提问—讨论教学:由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先提出有争议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最后达到澄清事实,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
8.模仿学习法: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进行模仿性学习,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
9.整校制教学创新:以一个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教学创新模式10.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11.引导—探究教学:以探究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的活动。
12.智力因素:关于认识过程本身所必须的心理因素,如感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它们共同构成学习活动的操作系统,承担知识的加工处理,保证认知过程的顺利进行。
13.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全面发展教育。
14.情境激发教学——教师依据教材,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15.质疑—发现教学: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
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学生相互之间的质疑以及学生自我的质疑等多种交互关系。
16.探源索隐学习法:在学习中,学生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从而掌握该知识的整个体系。
17.创新意识:人有目的的创立或创造新事物的精神,它是在旧事物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革新并扬弃旧事物的思维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创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尽然要求,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2.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教学创新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心理科学基础和科学与教育实践基础。
4.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智力因素障碍是知识障碍,方法障碍和思维障碍。
5.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善于置疑.有自信心,勤于思考,和勇于创新四点。
6.教学创新评估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法,谈话法,测试法和报告法四种。
7.创新教学的真谛和意义,就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8.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全民性,主体性,差异性和前瞻性。
9.创新教学中的联想包括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连锁联想三种。
10.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三大非智力因素障碍是动力障碍,意志障碍和行为习惯障碍。
11.创新性学习方法的特征是自主性,探索性和未来性三点。
12.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应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学会提出问题,养成学习习惯。
13.从人的发展来说,潜能教育是人得以发展的内因,而环境则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外因。
14.教学创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15.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16.教学创新的评估指标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和相关教学活动的评估。
17.教师创造优质课的要点是强化精品意识,发挥教师的期望作用和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三方面。
18.目前认为主要的创新性学习方法有直接式学习法,模仿学习法,探源索隐学习法,创新性阅读学习法和创新性课堂学习法五种。
19.校长是学校实施教学创新的宣传动员者,组织领导者和检查督促者。
20.人的发展来说,潜能是人得以发展的内因,而教育、环境则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外因21.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2.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是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
23.在创新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使学生学习,学习和学习。
24.创新型学生的个性是善于发现别人忽略的东西,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立性和顽强拚搏的坚韧性。
25.目前认为主要的创新性学习指导形式是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指导,客观观察中的学习指导和自学辅导中的学习指导三种。
26.教学创新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全面性原则,个体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
27.创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历史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
28.创新教育的特点是全民性,主体性,差异性和前瞻性。
29.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教学的创新。
30.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智力因素障碍是知识障碍,方法障碍和思维障碍。
31.教学创新的评估指标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和相关教学活动的评估。
32.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应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学会提出问题,养成学习习惯。
33.创新型学生的个性是善于发现别人忽略的东西,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立性和顽强拚搏的坚韧性。
三、单项选择题1.创新教育是以(B)为中心。
A.老师B.学生C.老师十学生D.能力2.创新来源于平凡的(B)A.工作B.生活C.学习D.想象3.决定国力竟争,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是〔D〕A经济实力B创新型领导C.创新能力D创新型人才4创造者与非创造者的最大差别在于他们的(C)A.创造意识B.创造情感C.创造品格D.创造欲望5.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内核是(A)A.创造性思维B.形象思维C.发散思维D.逻辑思维6.发现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理论提出者是BA.梅奥B.布鲁纳C.弗莱明D.弗洛里7.民族进步的灵魂是(D)A.发展B.科技C.人才D.创新8.学习活动不能顺利开展的智力因素障碍不包括〔B〉A.知识障碍B意识障碍C.方法障碍D思维障碍9学习助推器是〈A〉A引导B指导C.兴趣D思维10、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是(C)A创新品格B创新情感C创新意识D创新欲望11、不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是〔CA全民性B差异性C个体性D主体性12、在继承和吸收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自己新东西来是创新性学习方法中(B)A.直接学习法B模仿学习法C.探源索隐学习法D.创新性阅读方法13、不属于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是(C)A.全面性原则B个体性原则C.主体性原则D动态性原则14、(D)是教学创新的基本环境。
A.创新型教师B创新型人才C.创新型领导D创新型学校15、科学发现的起点是〔C〕A.创新B学习知识C.提出问题D好奇心16、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A〕A、提高国民素质B、贯彻教育方针C、培养四有新人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17、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A、教学创新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弘扬人的主体性18、创新过程的工作系统是〈C〕A、创造欲,责任心B、创新思维C、创新能力D、创新情感19、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中,(A)要求教师统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A、综合优化原则B、参与性原则C、价值性原则D.对象性原则20、(B)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A、感知B、概念C、命题D、推理21、根据两个事物间有一定的相似点,进行联想思考叫(B)A、联想B、相似联想C、想象D、对比联想22、根据事物之间在形状,结构,性质,作用等某方面存在着的互不相同或彼此相反的特点,进行联想,引发出某种新思考,新设想叫(D)A、相似联想B、再造想象C、原创想象D、对比联想23、(C)是对事物之间的这样或那样的联想,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联想A、对比联想B、相似联想C连锁想象D、再造想象24、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B)A、联想B、想象C、相似联想D、再造想象25、(B)是不以现成的描述为依据,而在头脑中独立地塑造出全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A、相似联想B、原创想象C、再创想象D、连锁想象26、(D)是把事物放到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去考察事物运动的特点和它的本质的一种思维特征.A、思维B、多向思维C、纵向思维D、横向思维27、一种让思路不受任何限制地向四面八方任意展开的辐射性思维方式是(C)A、集中思维B、逆向思维C、发散思维D、多向思维28、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A)则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内核.A、创造性思维B、发散思维C集中思维D、逆向思维29、指导一自学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是(A)A、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学B、学会和会学C、听课与教学D、辅导与发现30、指导一自学教学方法中的信息流程表现为(C)A.教师→学生B学生→教师C.教师→学生D学生→学生31、指导——自学教学方法中的教师充当的角色是〔A〕A、认知的引路人B、学习的指导者C、控制者D、知识的构建者、32、提问一讨论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是(A)A、问题的设计者B、学习的辅导者C、知识的构建者D、认知的引路人33、创新性的提问一讨论教学方法中的信息流程表现为(D)A、学生→教师B、教师→学生C、学生←→教师D、学生←→教师←→学生←→学生34、(A)是创造力在教学创新活动中的出发点和起动器A、教师的创新意识B、学生的创新意识C、创新精神D、创新能力35、现阶段人们普遍认为为师之道应是(D)A、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B、互相尊重C、互相信任D、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共同发展36、一个人期望自己成为什么人,他就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我们称这种执着追求而成真的现象为(B)A、期望效应B、皮格马利翁效应C、心理认同D、需要效应37、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与创新有用的就学,没有用的就不学,直接进入创新入门.这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方法,我们称之为(A)A、直接式学习法B、间接式学习法C、模仿式学习法D、自学法38、(C)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并经过分析,比较和求证,以掌握该知识的整个体系A、直接式学习法B、模仿式学习法C、探源索隐学习法D、创新性阅读法39、我国传统教学的基本特点是(A)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创新教育D、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40、构建创新性教学观的核心是(B)A、注重掌握”为什么”的知识B、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C、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D、”四个"学会41、(C)是教学创新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体现A、创新意识B、创新情感C、,创新能力D、创新思维42、教学创新评估的焦点应放在(B)上,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A、教师主体B、学生主体C、教师,学生双主体D、教材43、(A)是指以一个学校为基本单位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教学创新模式.A、整校制B、分校制C、单校制D、一校制44、学校领导者关于学校发展的根本看法中,最核心的发展观应是〔B〕A、发展是硬道理B、以创新求发展C、以质量求生存D、以效益求发展45、教学创新要求学校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树立新的质量观,应该确立的首要的质量标准是(D)A、分数B、,知识量C、思维品质D、身心健康四、多项选择题1,以下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中正确的有(ABD)A,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B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C,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教育理论,但不是教育实践D,实施素质教育更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E,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2,素质教育具有下列的特点(ABCD)A,全民性B,主体性C,差异性D,前瞻性E创新性3,目前,人们在对创新一词的理解上,通常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AB)A,社会价值的创新B个人价值的创新C,学习创新D,思维创新E,教育创新4,以下关于教学创新的理解正确的有(ABCDE)A,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B,教学创新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C,教学创新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和细化D,教学创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E,实施教学创新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5,教学创新主张在教学中应尽力做到以下几点(ABC)A参与学习B,主动学习C,创造地学习D,积极学习E.发挥想象6,如何理解教学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一观点(ABC)A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B,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C,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发展D,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贯彻教育方针E,实施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7,教学创新的理论依据主要有(ABCD)A,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B心理科学基础C,教育科学基础D,教育实践基础E,党的教育方针8,以下哪些联想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创造力,并可以引发人们对一事物的多种想象(ABD)A,相似联想B,对比联想C,连锁联想D,相关联想E形象联想9,学生的发展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成两个层次(AB)A,能够独立完成智力任务的水平B,"最近发展"水平C,独立学习水平D,一般知识水平E全面发展水平10,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有(ABC)A流畅性B,变通性C,独特性D,多维性E相关性11,下面对于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ABCDE)A,发散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而集中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B,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思维过程中相辅相成,互相补充C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D,发散是为了集中,集中是发散的开始E,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是辩证统一的12,创新性的指导一自学教学具有的主要特点有(ABC)A,教师是问题的创造者,而不是最后的解决者B,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进行有效地点拨,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时引向深入,并抓住有利时机促进学生自学的发展.C,教师的指导功能集中表现在组织学生自学上D,学生的自学进程是在教师有条不紊的指导控制之下进行的E,不仅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且也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13,提问一讨论教学模式在完成教学目标上具有明显作用,主要体现在(ABC)A教师的提问都是针对自己本课堂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B,通过讨论,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C,通过提问后的讨论,使学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D,其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思想交流与合作的过程E,其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趋向于科学化14,引导一^探究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下理论基础之上的〔ABC〕A,探究学习理论B,现代心理学中的反审认知理论C,教育科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E,社会学15,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做好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为此应做到(ABCD)A多一点理解和尊重B,多一点信任和支持C,多一点表扬和鼓励D,多一点温暖和体贴E,多一点爱护和关心16,教育心理学认为参与并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有(AB)A,智力因素B,非智力因素C,认知因素D,思维因素E创新能力17,创造优质课需要强化"精品"课意识,为此,应重视以下方面的优化与创新(ABC)A教学内容B,教学形式C,教学方法D,教学过程E教材18,质疑一发现教学有这样的一些优点,主要表现为(ABCD)A能充分地利用和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B,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换C,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学习的自学能力D,有助于学生更加长久地保持和记忆教学知识点E,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19,创新型学生的学习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比如(ABCD)A,善于质疑B,有自信心C,勤于思考D,勇于创新E理论联系实际20,创新性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在怎样才能达到自主性地学习这个问题上我们普遍认为,要求学生做到(ABCD)A具有较强的自觉性B,不断增强主动性C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D,不断激发自己的创造性E,锻炼坚强的意志力21,未来性是创造性学习方法的重要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E)A,能够有准备的学习B,能够有选择地学习C,能独创性地学习D,对学习前途和人生道路有美好的憧憬和丰富的想象力E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责任感22,在如何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上,我们认为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BCD)A具有创新意识B,学会提出问题C,养成学习习惯D,要从科研起步E,从"要我学”到"我要学”23,创新性学习指导在内容上包含两个层次(AB)A学会灵活运用知识的指导B创新性学习方法与技能的指导C记忆知识D,理论联系实际E,自我意识24,创新性学习指导的方法要求教师在进行指导时须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那就是(ABCD) A,学习指导与优化教学方法相结合B,学习指导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C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D,学习指导与实际相结合E学习指导与训练相结合25,"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对知识经济的内涵作了界定,并将其区分为(ABCD)A,是什么B,为什么C,怎么做D,谁E哪里26,动态性原则是教学创新评估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AC)A,评估标准是发展变化的B,评估时间是随机的C评估过程是动态的D,评估内容涉及诸多方面E,评估人的选择上进行了充分考虑27,创新型学生具有与一般学生不一样的个性,主要体现在(ABC)A善于发现别人忽视的车两B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立性C坚初性D,创新意识E,与众不同的性格28,学校管理为教学创新服务,需要做到以下几个统一(ABC)A,目标,意志和行动的统一B,条件,任务和荣誉的统一C,发展,成果和效益的统一D,计划,控制和实际的统一E,时间,空间和人的统一29,教学创新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社会评价上的分歧,这些分歧主要体现在(AB)A分数”与"能力"之争B,人才的"去","留"之争C,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之争D,分数与素质之争E,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争30,校长在学校实施教学创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A校长是学校实施教学创新的宣传动员者B校长是学校实施教学创新的组织领导者C,校长是学校实施教学创新的检查督促者D,校长是学校实施教学创新的执行者E校长是学校实施教学创新的指导者五、简答题1.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有什么作用?【答:】起着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和知识运作的重要作用,直接推动着知识的生产和人才的成长,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着人类财富的创造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