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文化软实力外延宽泛,如果我们把文化理解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的话,那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的外延既包括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又包括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国防实力,同时还包括民族凝聚力、道德感召力、舆论引导力等等。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经济、政治、外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现实作用越来越显著。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经济作用国家的兴衰、世界力量重心的转移,表面上看取决于资本、资源、军事实力等物质层面的东西,实际上,起根本作用的是精神层面的文化。
13~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培育了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米兰等城市的资本主义星星之火,16~17 世纪“尼德兰革命”后的荷兰以开放的文化环境,吸引了欧洲其他地区遭受宗教压制的工匠和学者,他们带来了技术、资金和思想,使荷兰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的经济重心。
17~18世纪,英国完备的专利保护和产权保护文化,对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19世纪,以“新教伦理精神”为文化导向的殖民者在北美促成了美国的崛起。
20世纪,日本和德国在战败后得以崛起,除了美国的保护与扶持以外,也得益于各自的民族精神文化。
而“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的崛起,如果离开了市场经济与儒家文化的结合,也是难以实现的。
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2)通过影响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3)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1)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文化教育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的文化含量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说,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其提高劳动生产的能力为:小学 43%,中学 108%,大学300%。
文化软实力在对与错、善于恶、真与假、是与非等一系列问题上,提供了正确的判断标准,指导人们形成与主流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使人们明确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从而推动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改善经济环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通过影响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文化软实力在企业的表现就是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文化要素越多,企业整体素质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
纵观世界,实力强大的国际企业,都很重视通过文化来塑造形象,提升无形资产的价值,获得张的资本,有的无形资产甚至远远超过其有形资产。
像NIKE 连自己的生产企业没有,纯粹依靠品牌形象,依靠企业文化。
早在 1967 年可口可乐公司就宣称:即使公司一夜之间化为灰烬,照样能起死回生。
因为当时有形资产才10 亿美元的可口可乐公司商标价值却为30 亿美元。
仅凭“可口可乐”这四个字,全球银行都会争相向它提供贷款。
而今,可口可乐全球公司净资产 250 亿美元左右,品牌价值却高达 653 亿美元,连续 8 年位居全球第一品牌,排名紧随其后的微软、IBM、GE、诺基亚品牌价值也均在 500 亿美元以上。
当今社会,科技含量决定产品的质量,而文化含量则决定产品的品牌和形象,产品的品牌和形象决定着效益的高低、企业的兴衰。
双星老总王海感慨双星生产线和技术等都和 NIKE 一样,甚至比双星生产线差很多的企业都为 NIKE 贴牌生产运动鞋。
但是双星就是卖不上 NIKE 的价格,为什么? 原因简单: NIKE 一开始就定位自己是在卖一种文化,一种运动文化,而不是纯粹在卖工业产品。
(3)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趋势日益加快,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密切结合最突出的表现。
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文化所创造的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而使文化的经济意义和对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越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比重越高。
(下面2个例子:美国、日本)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顶着国内外的强大压力,将大量的不动产出售给日本的企业,将所获得的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坚持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好莱坞大片、《豪门恩怨》肥皂剧、迪斯尼乐园、流行音乐、全球传媒业、《时代》杂志和《读者文摘》、 NBA 这些大众文化产品席卷世界,走进了世界每一个家庭。
《读者文摘》已发展成年收入20亿美元的国际性大企业;《泰坦尼克号》一部影片自1997年公映以来就创造了18 亿美元的利润;2000年美国的体育与娱乐总营业额达到4000亿美元,超过房地产业与国防开支;据资料显示: 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8%~25%,每年创造近 9000 亿美元的价值,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占有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42.6%。
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在其重要报告《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中,确立了日本在未来 21 世纪的文化立国方略。
现在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显示,在全世界放映的动画片中有近六成是日本制造的。
2003年,日本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 43.59 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收入的 4 倍。
2004 年日本文化产业占GDP 的18. 5%,占有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10.3%。
二、文化软实力的政治作用文化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文化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政治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而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一旦建立,又成为一种既定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简言之,政治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地位,思想上层建筑则起指导、维护作用。
历史上重大社会变革往往是从文化变革开始的。
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如何,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人的思想意识到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当人的思想意识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时,就会促使人们自觉地坚持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
因此,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始终离不开文化的推动。
(例子)德国在18世纪以前总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但 18 世纪后,德国从哲学入手,先完成了文化革命,催生了一大批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而后才得以进行社会革命,再进行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使现代德国在近现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担当起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经济实力至今仍处于欧洲国家的前列。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可以使一个国家实现整体的跨越式发展。
一些典型历史案例,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等等事件,从正反两方面都表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或阻碍作用,而这种作用非经济力量所能企及。
政治所要处理的主要是国家生活的各种关系,包括阶级内部的关系、阶级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等等。
国家软实力能有效促进各种政治关系的协调,促进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是以人心稳定为前提的。
人心思安,人心稳定,则政治稳定;人心动荡,人心不稳,则政治不稳。
人心安定与否,在根本上取决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本身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掌握群众、影响人心的状况。
当政治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性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时,文化就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政治稳定意识,形成稳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自觉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无论是从形成还是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来看,都离不开文化对人心的影响和引导。
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史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深深熔铸在每一个民族的血脉之中,它始终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在国家危难当头,文化软实力往往能够起到凝聚人心、激发斗志的作用,在爱国主义和共同理想的感召下,人们能够形成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在抗击外族入侵的斗争中,这种作用最为显著,在国家遇到重大灾难时候,这种作用也能够集中体现。
(1)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的经济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在国家经济处于极度困难时期,韩国人就喊出了“一人一元救国家”的口号,韩国民众纷纷行动,主动捐献出自己的金银首饰和钱款,以助国家一臂之力,并自发组织起来,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减少出国旅游,杜绝奢侈品消费,齐心协力,终于渡过难关。
(2)1998年抗击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2003 年战胜“非典”病毒的肆虐、2008年四川大地震抗震,救灾都表现了高度的民族凝聚力。
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巨大民族凝聚力深深地扎根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是我国政治稳定的文化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
三、文化软实力的外交作用文化软实力在外交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制度创新能够产生效仿者的吸引力,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感召力,一个国家的外交路线、外交政策、外交运行模式具有亲和力。
(1)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软实力。
制度的创新使一个国家居于国际关系的领导者地位而成为其他国家仿效的对象,从而在经济、政治方面获得极大的益处。
从国际关系史上来看,居于国际格局主导地位的国家往往是制度创新者,早期的海上霸权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以及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当时他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制度创新的一面。
当年苏联的迅速崛起,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崭新的制度,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具有历史先进性的证明。
在二战中确立起来的强大地位,使美国成为拉丁美洲、亚洲新独立国家的效仿对象,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尼、菲律宾等建立了美国式的共和国,巩固了美国在世界领域的主导地位。
苏联的崛起也引来不少制度模仿者,中国、朝鲜、越南、古巴、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十几个国家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以苏联为首与西方对抗的社会主义阵营。
(2)民族文化在苏联东欧由于缺乏制度创新,文化软实力竞争失败而导致政权发生剧变后,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但顶住了冲击,而且愈加发展壮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影响力源于她对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品质。
保持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动力,从而使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和发展,这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证明。
一个国家的和平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睦邻友好的国际环境,就需要一个具有文化感召力、能展示其文化软实力的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