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考博试题总结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考博试题总结

中药学试题1. 比较麻黄与桂枝功效与主治异同。

答:相同点:麻黄与桂枝均能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发汗之力强,尤适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者;桂枝发汗相对弱,风寒表实证、风寒表虚证均可使用。

麻黄还能宣肺平喘,主治肺气不宣之喘咳;利水消肿,主治水肿兼表证。

桂枝还有温通经脉、温助阳气的功效,主治寒凝血瘀,风寒湿痹,以及肾、心、脾阳虚证。

4. 试对比牡丹皮与地骨皮功效和主治的异同。

答:相同点:均能清热凉血、清虚热,治疗血热出血症和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等。

不同点:地骨皮善治有汗骨蒸,并能止血,清肺降火,还可治肺热咳嗽;牡丹皮还能活血散瘀,又可治瘀血证。

5. 为什么说连翘为“疮家圣药”?答:连翘味苦性寒,主入心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本品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肿散结,可用于治疗热毒蕴结所致的内外疮痈诸证,故有“疮家圣药”之称。

6. 试比较黄芩、黄连、黄柏功效与主治异同。

答:相同点:均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各种湿热证及痈疮肿毒等证。

不同点:黄芩长于清中、上焦湿热而泄肺火,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还具有止血、清热安胎作用,用于血热出血及胎热胎动不安;黄连长于清中焦湿热而泄心胃之火,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胃9. 苍术的功效与应用答: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①治湿滞中焦之痞满呕恶食少或吐泻乏力等;②治风湿痹痛,湿盛者尤宜;③发汗解表,治表证夹湿;④明目,治夜盲及眼目昏涩。

10. 比较茯苓与薏苡仁在功效与应用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均有利水渗湿、健脾的功效,均可用于水湿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带下等多种病证。

不同点:茯苓性平不偏寒热,应用广泛,健脾之力强于薏苡仁,且更为常用,适用于脾湿诸证;又可宁心安神,主治心脾不足之心悸怔肿、失眠健忘等心神不宁证。

薏苡仁利湿而又利关节,缓和筋脉挛急以除痹,适用于湿热痹证,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其性寒,又可清热排脓,主治热毒内蕴之肺痈、肠痈等。

11. 茯苓的功效与应用。

答: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既善利水渗湿,治水肿、小便不利、痰饮;又能健脾,治脾虚诸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还能安神,治心悸、失眠,证属心脾两虚及水气凌心者尤功专走里,善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阳虚中寒之腹痛吐泻、亡阳欲脱及痰饮喘咳。

15. 试比较肉桂与桂枝性能主治异同。

答:同出一物而为心甘性热之品,均能助阳散寒、温经通脉、止痛,均可治脘腹冷痛、风寒湿痹、阳虚水肿、痰饮、胸痹,以及经寒血滞之痛经、闭经。

所不同的是:肉桂为树干之皮,力强而专攻走里;又善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治阳虚火衰诸证、下元虚冷阳虚上浮诸证、寒疝腹痛、阴疽流注等。

桂枝为树之内枝,力缓而走表走里;又善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有汗或无汗。

16. 比较陈皮与青皮功效与主治异同。

答:相同点:均有行气之功,主治气滞证。

不同点:陈皮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要药,主治脾胃气滞证或湿阻中焦证,以及湿痰、寒痰咳嗽等。

青皮长于疏肝破气,主治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乳痈肿痛及疝气腹痛等;又能消积化滞,主治食积气滞,亦可主治气答:味甘、微苦,性温,既止血,又散瘀,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之特点,实为化瘀止血之良药。

一善化瘀止血,治各种内外伤出血,兼瘀者尤佳。

二善活血定痛,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瘀血胸痹。

三则取其化瘀之功,治脑血管病及慢性肝炎等有效。

此外,有补虚作用。

20. 试比较大蓟与小蓟性能主治的异同。

答: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降压,治血热妄行之诸出血证、热毒疮痈及高血压病。

但大蓟凉血止血力较强,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又能清肝,治肝炎等。

小蓟则散瘀消痈力较强,又兼利尿,多用于尿血,兼治血淋、热淋。

21. 试述川芎的性能主治。

答:辛散温通,上行头目,下行血海。

既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寒凝气滞血瘀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肝气郁滞、胁肋疼痛、血滞胸痹心痛、疮伤肿痛以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又能祛风止痛,主治头痛、风湿痹痛。

尤以头痛用之为佳,无论风寒、风热、风25. 试述柏子仁与酸枣仁性能、功效及应用的异同。

答:相同点:均味甘性平,能养心安神,常相须为用,治阴血不足所致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

不同点:柏子仁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善治肠燥便秘;酸枣仁味酸,收敛止汗作用明显,可治体虚自汗、盗汗。

26. 试述羚羊角与牛黄性味、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答:相同点:性寒凉,主入肝、心经,有平肝息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均可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证等。

不同点:羚羊角咸寒,善于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又能清肝明目,主治肝热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头痛。

牛黄味苦,兼入心包经,长于清心化痰开窍,主治温热病热入心包或痰火蒙蔽心窍之神昏谵语,高热烦躁,痰涎壅塞等;且清热解毒力强,亦多用于热毒壅盛之咽喉肿痛、痈疽疔毒等。

27. 试述天麻与钩藤性味、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

29. 为什么说益母草为妇科经产之要药?答:益母草味辛、苦,性微寒。

以善调妇人胎产诸证为其特长,故有“益母”之称,既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月经不调,又可用于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或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等证。

临证不论煎剂、膏剂、单味或复方均可取效。

所以益母草为妇科经产之要药。

30. 比较桃仁与红花在功能主治上的异同。

答:相同点:二者均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用治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瘀血疼痛。

不同点:红花活血力强,用治心腹瘀痛,癓瘕积聚。

桃仁兼能消痈排脓,用治肺痈、肠痈;还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治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31. 马钱子的临床功效与主治有哪些?临床应用有何注意事项?答:马钱子具有散结消肿,通络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以及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疮毒、咽痛等。

使用注意:马钱子有大毒。

用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

不同点:龙骨长于镇惊安神。

煅后收湿敛疮生肌,用治湿疮,疮疡久溃不敛;牡蛎长于平肝潜阳。

又有软坚散结之功,可治痰核、瘰疬、瘿瘤、癓瘕积聚等证;煅后制酸止痛,可治胃痛泛酸。

35. 比较人参和党参在功效主治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人参与党参均具有补脾气、补肺气、益气生津、益气生血及扶正祛邪之功,均可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津伤口渴、消渴、血虚及体虚有邪之证。

不同点:党参性味甘平,作用缓和,药力弱。

古方治以上轻症和慢性疾患者。

急症、重症仍以人参为宜。

凡元气虚脱之证,应以人参急救虚脱,不宜用党参。

此外,人参还长于益气助阳,安神益智,而党参类似作用不明显。

党参还兼有补血之功。

36. 比较白术、苍术功效的异同。

答:相同点:二者均具有健脾与燥湿的功效。

不同点:白术以益气健脾为主,多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健脾为主,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

此外,白术还调经,主治血虚经病。

当归又兼能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用治瘀血疼痛、痈疮及血虚肠燥便秘。

40.比较熟地与生地在功能与主治上的异同。

答:相同点:熟地与生地二者均能滋阴,用治阴虚证。

不同点:生地甘苦寒,以清热凉血为主,主治热入营血及血热出血证。

滋阴作用较弱,多用于津亏口渴、消渴、便秘等。

熟地甘温,以补血为主,主治血虚证。

滋阴作用较强,多用于肝。

肾阴虚证。

41.比较赤芍与白芍的药性特点及功用。

答:相同点:白芍与赤芍二者均入血分,均能理血,用治血分病证。

且均能止痛。

不同点:赤芍苦、微寒,归肝经,能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用治血热、血瘀及肝火所致诸证。

以治血热瘀滞疼痛为宜。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能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自汗盗汗、拘急疼痛、肝阳上亢等证。

以治肝血亏虚,胁肋疼痛,四肢挛急疼痛为宜。

45.茯苓、猪苓、泽泻的功效、主治有何异同?答:茯苓、猪苓、泽泻均为甘淡之品,均能利水渗湿,用治水湿停滞所致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常相须为用。

区别:茯苓性质平和,利水不伤正气,并有健脾、宁心之功,临床对脾虚湿盛诸证,如水肿、泄泻、痰饮等,尤为适宜。

亦为心悸,失眠所常用;猪苓功专渗泄,其利水作用较茯苓为强,故水肿、小便不利常用;泽泻性偏寒凉,利水之中又有泄热之功,尤善泻肾与膀胱之热,常用于肾阴不足,相火亢盛而致遗精、眩晕等证。

46.何谓“十八反”、“十九畏”?答:“十八反”:即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半夏、瓜萎、贝母、白芨、白蔹: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即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47. 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5)咸: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癓瘕痞块及大便燥结等。

(6)淡: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7)涩:与酸味作用相似,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遗尿、滑精等滑脱证。

50. 何谓中药的升降沉浮?影响升降沉浮的因素有哪些?升降沉浮对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答: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掌握升降浮沉的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调整脏腑气机的紊乱,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作用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因势利导,祛邪外出,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具体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宜升不宜降。

但病位与病势必须综合考虑。

51. 如何理解药物毒性的含义?如何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答:古代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既认为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③54. 试述当归的性能主治。

答: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一善治血虚所致的萎黄、头晕等证。

二善治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及胎前产后诸疾。

三善治虚寒腹痛。

四善治跌打瘀肿、风湿痹痛。

五善治痈疽疮伤。

六善治血虚肠燥便秘。

此外,还治久咳虚喘。

55. 试述熟地黄的性能主治。

答: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主治血虚诸证,面色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不止;肝肾阴虚证,适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精血亏虚证。

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之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56. 何谓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试举例说明。

答:单行: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如独参汤、清金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