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

因此,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战争主要是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进行。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指出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次战争的特点是什么?【答案】(1)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2)参战国家多,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

”可知,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根据“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可知,这次战争参战国家多,根据“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可知,此次战争的特点还有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2.某班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次国际会议”进行探究。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引起德国“仇恨”的条约是什么?(2)图一中的会议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哪一地区的关系?(3)图二中的会议是哪国主导召开的?会议上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什么?该条约有何影响?(4)在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得以重建的战后国际秩序通常被称为什么?通过两次会议你有何启示?【答案】(1)《凡尔赛条约》。

(2)欧洲。

(3)美国。

《九国公约》。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凡尔賽——华盛顿体系。

弱国无外交等【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引起德国“仇恨”的条约是《凡尔赛条约》。

1919年巴黎和会对德国进行制裁,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引起德国“仇恨”。

(2)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重新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国际新秩序。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华盛顿会议会是美国主导召开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针对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九国公约》;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九国公约》的签订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依据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弱国无外交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

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材料二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材料三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5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88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联)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该政策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举措有哪些?(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答案】(1)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联)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使苏俄(联)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2)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实现了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实行苏联模式。

(3)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困难。

苏联模式存在弊端。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解析】【分析】【详解】(1)由材料一的时间“1921年3月”及会议内容可知,苏俄实行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使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2)依据材料二“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 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

”说明,苏联工业总产值增长,实现了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出现这一结果的重要举措有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斯大林模式。

(3)由材料三“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说明,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困难。

出现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存在弊端。

(4)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点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4.今年2019年是巴黎和会召开100周年,让我们回到那段波谲云诡年代,以史为鉴。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

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指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

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材料三在和会上,“沉默的小伙伴”——日本内阁大臣牧野对涉及远东的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材料四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

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吗?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巴黎和会上,外交最失败的战胜国是哪个国家?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与德国签订了什么条约?(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原则是什么?据材料二,法国为什么要这样做?(3)据材料三回答,牧野做“沉默的小伙伴”的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日本主要争取的地区在哪里?(4)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什么?指出巴黎和会的实质。

(5)综合材料,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主要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压制英、法。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根基不深,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

)美;《凡尔赛条约》。

(2)严厉制裁德国。

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

(3)目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日本在当时争取的地区在远东和中国。

(4)“弱国无外交”。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5)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内容相近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可知,“百灵鸟”外交的尴尬不仅仅是因为“老虎”的强硬和“狐狸”的狡猾,主要是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压制英、法。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根基不深,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

),据材料一“百灵鸟”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和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外交最失败的战胜国是美国。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

(2)根据材料二内容“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可知,法国处理德国的原则是严厉制裁德国。

根据“以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可知,法国这样做的目的是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

(3)根据材料三“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可知,牧野做“沉默的小伙伴”的目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日本主要争取的地区在远东和中国。

(4)顾维钧据理力争,最终未能挽救山东,说明了“弱国无外交”。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的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5)开放题,紧扣上述材料,言之有理即可,如外交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阿尔煤矿交给法国开采15年,阿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确定德波边界,把来历属于波兰的一些地区仍留给德国,总的来说德国比原来领土小了1/8……材料二: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2)中国给予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和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3)使用各种之权势,以其切实设立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友帮人之权利。

请回答:(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条约?是什么会议通过的?主要确立了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条约?又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主要确立了什么地方的统治秩序?【答案】(1)《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欧洲国际新秩序(2)《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远东太平洋秩序【解析】【分析】【详解】(1)材料一出自《凡尔赛条约》,该条约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