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

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

材料二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

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

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材料三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的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

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没有走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概括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

根据上述材料探究其原因。

【答案】(1)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或者战争的威胁)(2)迅速发展。

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招聘技术专家。

【解析】【详解】(1)原因:依据材料一“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可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2)状况:依据材料二“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和所学可知苏联的工业迅速发展。

原因:依据材料一“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可知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依据材料二“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可知苏联人民文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依据材料三“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可知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依据材料三“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可知招聘许多技术专家。

2.阅读材料,辨析作答下列是小历和小史分别搜集的关于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的资料。

小历的表格:小史的表格:(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开始时的领导人。

(2)小历和小史搜集的材料哪个符合实际?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山。

【答案】(1)斯大林。

(2)小历的表格;因为这一时期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没有那么迅速。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历搜集的材料符合实际,因为这一时期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没有那么迅速。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全球战争,当战争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全世界有60%的国家参与其中;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全世界总人口数量的80%;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这五大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北冰洋这四大洋,全都无一幸免地被战火覆盖:战争区城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各参战国投入总兵力达1亿人,消耗军费总计大约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损失物资的总价值高达4万亿美元。

材料二:现代军事武器应用也成了战争的一大亮点,在作战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从喷气式战机到火箭,从雷达到导弹,这些武器都是此前人们难以设想的;在这战争后期人类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全世界都目睹其与无伦比的破坏能力;除此以外,计算机这一史无前例的高科技工具也成为操纵战争的独特手段。

——以上材料均摘自:(英)乔治·威尔斯(美)卡尔额·海《全球史》(1)据材料一,指出“这场战争”有何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决定“这场战争”胜负关键因素是什么?并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答案】(1)属于全球战争、涉及国家多、范围广、损失惨重(2)科技的先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破坏性强、伤亡大、损失惨重。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全球战争”“全世界有60%的国家参与其中”“战争区城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消耗军费总计大约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损失物资的总价值高达4万亿美元。

”可知,“这场战争”的特点是属于全球战争、涉及国家多、范围广、损失惨重。

(2)根据材料二“现代军事武器应用也成了战争的一大亮点,在作战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计算机这一史无前例的高科技工具也成为操纵战争的独特手段”可知,决定“这场战争”胜负关键因素是科技的先进,根据“从喷气式战机到火箭,从雷达到导弹”“在这战争后期人类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全世界都目睹其与无伦比的破坏能力”可知,这场战争中现代军事武器、核武器等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破坏性强、伤亡大、损失惨重。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拥有空军;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材料二: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1)写出材料一中“条约”的签订双方。

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在那一区域?(2)写出材料二中条约签订的背景。

为什么说条约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3)根据材料和问题,指出“条约”和“公约”的共同点。

【答案】(1)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

山东半岛。

(2)华盛顿会议召开。

因为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3)损害中国利益。

【解析】【详解】(1)由“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禁止德国拥有空军;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可知,材料一中“条约”指的是《凡尔赛和约》,其签订双方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山东。

(2)由“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及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可知,公约指的是《九国公约》,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因为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因此《九国条约》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是损害了中国利益。

5.史料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素养专练)根据上述史料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答案】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的信息可知,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一模式阻碍了苏联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幕尼黑图片不列颠空战图片丘吉尔视察被炸的伦敦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各种新式武器,人员伤亡惨重。

材料三: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之后,二战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带来。

纵观二战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和协调作战。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图片表明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态度有什么变化?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有何不同?(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及标志?并写出一种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新式武器”(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三所提出的“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和“协调作战”分别指哪个重大事件【答案】(1)绥靖政策到积极作战希特勒很快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二战全面爆发;粉碎了希特勒阴谋(2)1914年7月英德进入战争状态飞机坦克潜艇(3)《联合国家宣言》签署诺曼底登陆【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待法西斯德国态度的变化是绥靖政策到积极作战;两种态度造成的影响的不同是希特勒很快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加速二战全面爆发。

(2)依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各种新式武器,人员伤亡惨重”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1914年7月,标志是英德进入战争状态;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新式武器”是飞机、坦克、潜艇。

(3)根据材料三“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之后,二战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带来。

纵观二战能够取得胜利,离不开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和协调作战”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的联合”指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协调作战”指的是诺曼底登陆。

7.自古以来,战争总是与人类发展同行。

近代以来,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不断研制成功,并投入战场,对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巨大的灾难,人类对战争开始谨慎对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判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

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