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卡风险管理

信用卡风险管理

图2和图1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图2统计的是使用信用卡超前消费,但逾期半年后仍未还款的信贷总额。

根据图中数据来看,2008年至2011年逾期信贷规模有所起伏,尽管在2010年第二季度出现降低的趋势,但总体上还是保持增长。

信用卡在当今社会具有较高的保有量,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短期资金需求,如果没有超过还款期发卡机构不得对消费情况和资金流向进行监管,导致信用卡面临较大的逾期风险,随着逾期资金规模的扩大,发卡银行的流动资金不断减少,给发卡银行带来较大的运营压力。

6.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定义信用卡风险管理是发卡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这一业务工作量大且较为复杂,发卡机构在加快信贷资金流出的同时,也要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确保信贷资金能够安全收回。

信用卡是银行获取收益的重要渠道,通过提供定期资金使用服务,并要求消费者为此支付一定的资金使用成本。

信用卡具有明显的信贷特征,必然面临着资金损失的潜在风险,所以要对信用卡风险进行明确,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管理。

关于信用卡风险的定义前文已经有所提及,是指银行在提供信用卡服务的同时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能够对银行正常运营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但风险与收益往往是同等存在,我们要对信用卡风险进行科学定量风险,最大程度上减少信用卡风险的不利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规避。

7.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1.7.1 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膨胀,对信用卡这一支付工具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信用卡消费成为极为普遍的消费习惯,而且近年来发卡机构不断加大推广力度,导致信用卡数量急剧增长,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虽然信用卡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发卡机构也从中获取了大量收益,但信用卡风险问题频出,对银行平稳运营造成一定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信用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管理制度规范仍然不够健全,很多行为并没有被明确制止,导致这一行业出现众多乱象。

商业银行在利益驱使下,盲目扩大信用卡发行规模,实行大量的优惠政策,为消费者提供过高的透支额度,导致出现大量的超前消费行为。

而且信用卡管理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银行信息系统不健全,难以对各类风险进行预测防范。

各大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信息沟通障碍,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的效果,而且部分消费者缺乏诚信意识,对商业银行提供的资金长期无法偿还,由此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同时必须强化风险管理,尽量减少不良信贷数量,确保商业银行能够正常运转。

二.我国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的分析2.1 我国银行信用卡风险问题凸显根据相关统计结果,在2015年第三季度时,国内信用卡消费资金在银行卡消费总量中占比为31%,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53%,而2006年占比仅为3.1%,可见其发展速度极为迅猛。

信用卡在拉动消费增长上具有重要作用,在2015年第三季度时,信用卡消费资金在GDP中占比为24%,而2006年仅有1.1%,表明信用卡能够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量增长。

与此同时,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根据央行对我国支付体系运行的分析,2014年国内信用卡授信资金总量为5.6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2.5%,而信用卡应偿资金总量为2.34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6.7%。

从不同地区来看,虽然上海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上水平较高,信用卡不良信贷比例低于全国水平,但信用卡业务仍是今后一段时间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各大商业银行必然会全力投入其中,推动信用卡发行量的持续增长,而且一些私人信贷公司也将积极参与,导致信用卡领域竞争更加激烈。

信用卡业务之所以竞争积累,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因素:一是信用卡业务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

由于近年来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强烈冲击,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出现持续降低,因此不断开发利润增长渠道,希望通过发展信用卡业务实现利润增长的目标。

各大商业银行将大量精力放在信用卡业务上,希望能够将信用卡这一增长点发展起来,信用卡虽然能够满足人们的资金使用需求,但也涉及了大量的收费项目,导致消费者产生不满情绪。

信用卡业务有效带动了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据相关统计数据,2013年各大商业银行均通过信用卡业务获取大量佣金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特别是平安银行发展成效显著,信用卡收入增速高达82%,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重点。

二是各大银行急于抢占市场。

由于信用卡业务对银行发展意义重大,所以盲目扩张的现象更加频繁,甚至采取一些极端手段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使用。

商业银行为拓展信用卡业务不惜放松风险管理,对信用卡申办者减少审核程序,降低信用卡办理条件,甚至免除跨行取款手续费,这些竞争手段虽然短期内能够提高信用卡业务量,但盲目竞争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对于这一行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类似的问题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当时为了提高银行卡发行量,很多商业银行为工作人员强行分配业务量,很多家庭都同时拥有多张银行卡,但实际使用量并没有明显变化,导致出现大量的无效银行卡,浪费了商业银行的大量资源。

而且各大商业银行降低贷款条件,大量信贷资金无法按期收回,给银行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信用卡风险是全球银行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国内信用卡管理混乱,美国也曾因信用卡透支引发大规模金融问题,因此信用卡风险管理是所有银行必须关注的问题。

信用卡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持卡人过度消费带来的偿债风险,如果持卡人使用信用卡过于盲目,将会导致偿还能力不足,给银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二是信用卡管理存在漏洞,由于银行管理制度不健全,使信用卡成为恶意套现、违规洗钱的重要手段,因此发卡机构要严格执行客户审查制度,不能为了提高业务量降低准入门槛,对信用卡发行使用进行全程监管,防止各类违规行为的发生。

当前信用卡管理自身存在安全漏洞,商业银行要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防止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

曾有消费者反映自己的信用卡中上万元被盗刷,之后银行客户经理对此进行解释,由于信用卡取钱条件不高,如果消费者能够提供银行卡号和相关信息,即可从信用卡中提取现金,不需要实物卡和密码也能完成这一操作,因此给信用卡安全带来加大隐患,发卡机构要着力对此进行规范,不断加大信用卡风险管理力度。

2.2当前我国信用卡风险提高的原因分析当前我国发行的信用卡数量仍在保持不断增长,2014年我国信用卡发行总量为4.55亿张,信用卡人均保有量为0.34张,年增长率为17.2%。

随着信用卡拥有量的不断增加,风险管理难度有所增长,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信用卡管理风险不仅会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而且会对消费者自身造成损失,因此要双方共同加强风险管理,防范信用卡潜在的风险。

为解决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必须要充分认识信用卡风险产生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信用卡风险的根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信用卡业务竞争激烈。

由于各大银行争相发展信用卡业务,对客户不断降低办理条件,没有严格制定银行卡申请人信用审查制度,导致大量不满足资质条件的客户成功获取信用卡。

长期以来,我国信用卡管理制度落实不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对各种失信行为制约不足,失信成本低导致部分客户对此肆无忌惮,商业银行对持卡人行为难以形成有效制约,很多惩治措施难以取得实效,不法行为惩治力度不足导致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影响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是网络支付存在安全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网络支付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重要习惯,虽然网络支付为消费者带来大量便利,推动了网络交易量的持续增长,但网络支付的弊端长期存在,无法完全消除系统漏洞和安全风险,这些漏洞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对消费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对信用卡业务发展形成制约。

三是信用卡发卡量过度增长。

由于信用卡业务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不仅各大商业银行关注这一领域,一些地方银行和私人银行也开始参与竞争,很多银行将信用卡作为发展重点,对这一业务产生较强的依赖,在办理信用卡业务上竞相争夺。

但这些银行信用卡管理体系并不完善,信用卡办理程序和条件限制都不规范,甚至出现了信用卡泛滥的问题,部分家庭人手一张信用卡,远远超过了实际的使用需求,但很多消费者都对此习以为常,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据VISA国际调查统计,我国信用卡实际需求量为三千万至六千万,但现在的实际发行量远远超过这一标准,导致大量的低质量客户通过申请,加大了违法行为发生风险,使得信用卡行业发展日益混乱。

2.3我国如何对银行信用卡风险进行管理面对信用卡业务存在的诸多风险,商业银行要主动采取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网络技术安全保障,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行为,使信用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做好事前防范,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商业银行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信用卡使用者形成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够有效甄别各种欺诈手段,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要加强银行内部员工的技能水平,使员工自觉树立起风险意识、信用意识,能够更加规范地开展信用卡相关业务,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业务指导。

除此之外,要加强与司法部门的合作,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信用卡违法成本,对不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对内部员工进行合理奖惩,防止内部出现舞弊行为,降低员工出现违规行为的概率。

二是对风险进行动态管理。

商业银行要实行风险动态管理制度,将管理范围覆盖到授信、发卡、信贷、回收等各个环节,形成更为完善的周期管理体系,确保信贷资金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全。

动态管理制度是防范信用卡风险的重要基础,商业银行要不断完善授信政策,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使信用卡风险得到有效遏制,实现风险防范措施的不断改进。

三是加强客户信息共享。

商业银行建立客户信息共享库,不断加快客户信息的分享传递速度,便于在全国范围内查询客户资信状况,从而提高信用卡业务办理效率。

当前我国信用卡客户信息资源共享不足,为加强各大银行之间的信息互通,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落实联合审查、案件通报和共同打击制度,使不法分子和违规案件能够广泛知悉,有效降低各大银行出现资金损失的概率。

通过建立信用卡客户信息共享平台,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防范,防止出现二次诈骗行为,有效减少违规事件的发生。

四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快信用卡数据开放,不断完善信用卡未收账单管理机制,从当前实际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数据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相关信息数据都局限于各大银行内部,尚未实现信用卡信息的沟通共享,因此在获取信用卡数据时存在较大难度,给违法案件办理形成一定阻碍,不利于提高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

三.中国和其它国家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方式的对比分析3.1其它各国的银行信用卡风险的现状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的金融发展时间长、管理水平水平高,因此以美国为例与我国进行对比分析。

早在20世纪50年代,信用卡就在美国金融市场初步产生,第一张具有现代意义的信用卡由美国弗兰克林国民银行发行,随着信用卡在美国金融市场发展日益充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有效带动了国民消费水平,成为美国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增长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