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油质量标准简介
一、概念
现场监管中,燃料油与重油的概念通常不是很清晰。
燃料油是一个大的概念,汽油、煤油、柴油、重油、渣油、煤焦油的调和油等都是燃料油,有时甚至原油也是。
重油是燃料油中的一种,有一定的标准,比如进口的180重油等,我国以前也有重油指标,如150号重油、250号重油等。
重油的实则是提炼掉汽油等轻质油后剩下的,比重较高,因此称重油。
现在由于炼化水平提高,一般炼油厂供渣油为主,或调和油,重油的指标也很乱了。
二、燃料油分类:
1、国产燃料油种类: 200号重油、250号重油180号重油 7号燃料油、工业燃料油、催化油浆、蜡油浆、混合重油、沥青。
其中250#重油是中国特殊国情下形成的产品,特指100℃时运动黏度小于250cst的重油。
250#重油的用途及性能:250#重油可以直接作为锅炉燃料,也可作为调和基础油,与其他轻质油调和成合适的燃料油产品。
250重油热值高,可以达到10000kcal/kg,也有高硫、低硫之分。
2、进口燃料油种类:复炼乳化油、奥里乳化油、180号低硫燃料油、380号低硫燃料油、180号高硫燃料油 M100 M300。
其中180#重油的定义:
新加坡PLOTT公司制定的标准,指的是50℃时运动黏度小于180cst的重油。
180重油是中东等地区国家用部分轻质馏分同渣油进行调和所得到的产品。
180#重油的用途及性能:
目前,国内地方炼厂大量使用进口180重油作为炼厂原料,180重油也可作为锅炉燃料、窑炉燃料使用,也可作为其他燃料的调和组分。
180重油密度小于1,分为高硫、低硫180,热值高、燃烧稳定,是良好的燃料
3、其它分类
(1)渣油的类别:
包括常压渣油、减压渣油等,是石油经过常、减压装置加工抽取轻质成分后
剩余的塔底油。
常压渣油沸点大于350度,减压渣油大于500度。
渣油的构成及性能:主要由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等组成,常温下是黑色粘稠液体或者固体,黏度(100cst-1000cst)、硫含量(0.5%--3.5%)、密度(0.98-1.04)、热值较高(≥10000.0kcal/kg),水分(≤1.0%)、机械杂质(≤0.5%)、灰分含量低(≤0.5%)。
渣油的用途:用作燃料或者催化裂化的原料
(2)、船舶燃料油
船舶燃料油分为120#、180#、380#等。
船舶燃料油的用途及性能:
范围较广,船用轻柴油、重柴油、重油等都可称为船料油,这里特指重质燃料油,即重质馏分油或者使用渣油同轻质油调和而成的船舶燃料油,主要供高、重、低速大型柴油机或者锅炉使用,具有热值高、残炭低、金属含量低、腐蚀性小等特点。
三、燃料油主要检测指标及其对燃料油品质的影响因素
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密度、粘度、倾点、闪点、硫份、杂质、残碳
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1、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
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
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指标是40 ℃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 ℃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
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 ℃、100 ℃)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 80 ℃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
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
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 ,即斯托克斯,简称斯。
当流体的运动粘度为1泊,密度为1g/立方厘米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
CST是 Centistokes 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2、含硫量:硫分也是燃料油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体现,燃料油中的含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
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
国际标准中规定,燃料油的硫份最高不能超过3.5。
而一般的低于1的我们称为低硫燃料油,在1-2之间的我们称为中硫燃料油,硫份在
2以上的就属于高硫燃料油了。
3、密度:为油品的质量(Mass)与具体积的比值。
常用单位——克/立方厘米、千克/立方米或公砘/立方米等。
由于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密度不能脱离温度而独立存在。
为便于比较,西方规定以15°C下之密度作为石油的标准密度,国内检测一般以20°C下密度为准。
密度越小,燃料油中轻油成分越多,热质越高。
燃料油品质标准中密度越小越好。
4、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
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标。
油品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加热至某一温度,令由其表面逸出的蒸气刚够与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可燃性混合物,当以一标准测试火源与该混合物接触时即会引致瞬时的闪火,此时油品的温度即定义为其闪点。
其特点是火焰一闪即灭,达到闪点温度的油品尚未能提供足够的可燃蒸气以维持持续的燃烧,仅当其再行受热而达到另一更高的温度时,一旦与火源相遇方构成持续燃烧,此时的温度称燃点或着火点(Fire Point或Ignition Point)。
虽然如此,但闪点已足以表征一油品着火燃烧的危险程度,习惯上也正是根据闪点对危险品进行分级。
显然闪点愈低愈危险,愈高愈安全。
5、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
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6、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渗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
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7、机械杂质:燃料油中不溶解的沉淀物或悬浮物。
机械杂质会堵塞过滤网,造成抽油泵磨损和喷油嘴堵塞,影响正常燃烧。
8、残碳:燃料油经蒸发和热解后所形成的残留物。
燃料油残炭多,表明燃料油容易氧化生成胶质或积炭。
9、热值:单位重量的燃料油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料油产生热能的高低,是评价燃料油质量的主要指标。
10、倾点与凝点:倾点是指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凝点是指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试样油面不再移动
时的最高温度。
同一油品的倾点比凝点略高几度。
在燃料油中通常还含有铁、铝、钠等金属成分,这也是考察燃料油品质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般来说一个比较好的燃料油应该具备以下指标:
密度0.96以下;金属含量100以下;粘度在170以下;水分在0.1以下;残碳在10以下;杂质在0.01以下;闪点应高于100℃;硫份小于3。
达到这个品质的燃料油一般来说就算比较合格的产品了。
四、燃料油质量标准
1、国际标准:
目前货押监管燃料油主要以180、280、380、250为主。
我们常说的180#cst 和380#cst就是依据粘度来划分的。
180#cst就是该燃料油的粘度不超过180,而380#cst就是该燃料油的粘度不超过380。
2、按ASTM(American Sociery for Testing and Marerials美国材料试验协会)的规定,燃料油分为六级,其中
No.1属煤油型燃油,
No.2为民用取暖油,相当于柴油馏分,这两级均属馏分燃料油,以沸程分级,No.5及No.6则为残渣燃料油,主要用作工业、发电、锅炉及船用燃料,以粘度分级。
No.5又有轻、重之分,前者38°C之运动粘度不超过65斯托克斯(CST)。
后者50°C时不超过18斯托克斯(CST)(相当于100°F之雷氏粘度600钞),主要用作工业燃料。
No.6,50°C运动粘度大于92斯托克斯(cst),小于638斯托克斯(cst),主要用作轮船及发电厂等燃料。
至于No.4实为No.5或No.6与No.2或No.1的调合油,基本属重柴油级燃料。
No.3燃料油1948年取消,需要时一般以No.2顶替。
而且本标准JIS K2205燃料油分为三类AFO、BFO及CFO
3、国家标准:
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于1996年参照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燃料油标准;美国标准试验协会(ASTM)标准ASTMD396-92燃料油标准,制定了我车的行业标准SH-TO356-1996。
其中: 1号和2号是馏分燃料油,适用于家用或工业小型燃烧器使用。
4号轻和4号燃料油是重质馏分燃料油或是馏分燃料油与残渣油混合而成的燃料油。
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是粘度和馏程范围递增的残渣燃料油,为了装卸和正常雾化,在温度低时一般都需要预热。
我国使用较多的是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燃料油。
新标准中 5号-7号燃料油粘度控制和分牌号是按100℃运动粘度来划分的,国外进口的燃料油基本是按50℃运动粘度分类,它们是50℃运动粘度≧180mm2/s 和50℃运动粘度≧380 mm2/s两大类。
五、举例分析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燃料油指标(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