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示范大纲一、项目名称:香港惠华环球科技有限公司二、投资方情况(一)主要投资方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全称、主要经营范围、注册地、注册资本、企业性质、股权结构,资产负债状况,主要股东情况;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于北京注册成立,是一家国际化的油气资源开发及利用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地面系统装备的工艺技术研发、系统设计、成套装备提供及工程技术服务,属于油气田装备与技术服务业,并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清洁的能源及能源生产方式。
公司2011年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
(二)主要投资方基本经营情况:包括企业近三年主要业务规模和经营情况,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规模、国内外销售情况,企业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三)主要投资方相关实力和优势分析,在国内外投资类似项目简要情况;(四)其他投资方简要情况:包括注册地、注册资本、企业性质、主要业务规模和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等方面情况。
三、必要性分析(一)投资目的:项目相关行业国内外情况,例如产品国内外供求情况及预测、产品进口情况及预测、行业未来发展等。
说明项目对各投资方的必要性和意义,包括项目与投资方国内项目的关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等;1.全球油气资源生产与消费情况2013年世界经济温和增长,发达国家复苏迹象明显;能源消费继续增长;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继续增长;资源国积极调整油气政策、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调整、非洲多国政局动荡对油气行业和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石油、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矛盾加剧,对外依存度迅速攀升;非常规和清洁能源财税支持力度加大,油气价格改革陆续出台,油气产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油气管道建设稳步推进,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突破6亿吨/年;国际合作成绩斐然,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超过1亿吨。
展望2014年,世界经济加速复苏;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石油需求增速小幅回升,天然气需求继续快速增长;能源改革持续推进,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亚太地区主要油品需求总量为2417万桶/日,同比增长2.3%;油品供应总量为2292万桶/日,同比增长2.5%,总体仍供不应求。
2013年,我国石油和原油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4.98亿吨和4.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7%和2.8%,我国成品油产量为2.96亿吨,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上年略有减缓。
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2.86亿吨,同比增长3.5%,增速较2012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受乘用车市场向好、旅游出行增多、调合油减少等因素带动,汽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表观消费量达到9340万吨,同比增长8.2%。
稳定的石油价格没有体现出消费及生产之间基本平衡状况发生的重大变化。
2013年,全球消费增长远远超过生产增长,因此库存量下滑。
2013年还是石油生产出现动荡的又一个年头。
我们对美国产量迅猛增长的故事耳熟能详,但2013年也再次出现严重的供应减产,尤以北非和中东为甚。
2013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140万桶/日,即1.4%,高于2012年的增长率及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正如司空见惯的情况一样,增长的驱动因素是非经合组织的新兴经济体,它们在全球消费中的比重首次居多。
近年来,供应减产的规模较大且集中发生在北非和中东地区。
利比亚是一个焦点地区:继2011年由于内战而初步停产120万桶/日后,2012年几乎完全恢复了生产水平[100万桶/日]。
但2013年下半年再度出现的动乱使去年的产量年均减少52万桶/日。
伊朗的产量在持续的国际制裁下减少19万桶/日。
叙利亚、南北苏丹和也门均出现严重减产。
这些国家自“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的累计供应减产高达惊人的300万桶/日。
天然气市场正在发生缓慢变化,呈现两个发展动态: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以及目前分割性区域市场在液化天然气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实现不断整合。
2013年,这些因素的势头减缓——美国的页岩气产量增长放缓,而液化天然气发展幅度仍然很小。
液化天然气项目规模庞大,而且需要巨额投资。
目前,液化天然气的供应增长正处于多年以来的低潮,产能扩建非常有限。
2013年,供应仅增加0.6%。
这使市场供应呈现紧张状况,并将灵活的货物调配给愿意且能够支付高价的客户。
因此,我们很自然地见证了重大调整。
81%的亚洲天然气进口是液化天然气,亚洲仍是液化天然气贸易的主要目的地,吸纳了近75%的液化天然气货物。
2. 预测:预计2014年世界经济将继续触底回升,复苏步伐明显加快,增速将达到3.6%,较2013年明显提高。
美国经济继续引领全球复苏步伐,房地产与就业市场进一步改善,量化宽松政策逐步退出。
欧元区经济有望摆脱衰退,债务风险仍不可忽视。
日本经济总体回升,但受超负荷债务、税收增加及结构调整诸多因素影响,复苏之路仍不平坦。
新兴国家经济体增速企稳,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消费平稳增长、制造业投资回升、外需趋于稳定等因素将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速将达到7.5%左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序幕,未来中国经济将向更加平稳、均衡、可持续、有质量的方向发展,中速增长将成为常态。
预计2014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将增长2.3%左右。
;受经济回暖等因素影响,欧洲消费量将继续小幅回升;亚太地区需求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中国石油需求将突破5亿吨,增速有所回升。
预计2014年石油需求增速4%左右,达到5.18亿吨。
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将分别达到3.04亿吨和2.98亿吨,分别较2013年增长5.3%和7.1%,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8%。
国内成品油消费平稳增长,汽煤柴油需求增速继续分化。
预计全年成品油需求量为3亿吨,同比增长4.8%,增速较2013年上升1.3个百分点。
汽油需求继续较快增长,预计需求量为1.01亿吨,同比增长8%;柴油需求依然低迷,预计需求量为1.74亿吨,同比小幅增长2.0%;煤油需求平稳较快增长,预计需求量为2480万吨,同比增长12%。
需求的柴汽比进一步缩至1.72。
中国天然气消费继续以两位数速度增长,天然气进口超过600亿立方米。
2014年中国天然气市场供需仍将保持紧平衡,预计表观消费量达到186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0%,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增加到6.3%。
价格改革和环保政策对天然气市场的综合影响日趋明显,城市燃气需求量仍将快速增长。
中国继续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国内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124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0%。
此外,煤制气成为新的供气来源,产量有望超过20亿立方米。
随着青岛、海南LNG接收站和中亚C线的竣工投产,预计2014年天然气进口量将继续高速增长18.9%,达到630亿立方米。
其中,LNG进口量为30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管道气进口量为3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7.9%。
3. 中国油气资源现状以及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消费国,供需矛盾突出,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30%。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拉动我国天然气刚性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受治理雾霾天气影响,全国多个省市加快煤改气进程,部分企业在未落实气源的情况下实施煤改气工程,导致天然气需求量过快过猛增长。
若完全满足用气需求,全年供需缺口达220亿立方米,供需矛盾为近年来之最。
估计全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9%,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上年的5.4%上升至5.9%。
天然气产量达到11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
天然气进口量达到530亿立方米,同比大增25%,对外依存度达到31.6%。
其中,管道气进口量约280亿立方米,占进口总量的52.8%;LNG进口量为1800万吨(约合250亿立方米),占47.2%。
用气区域继续扩展,消费增长趋于分化。
2013年,全国城市燃气中天然气用气人口由上年的2.1亿增长至2.4亿,城镇气化率达到32%,贵州、云南和广西结束了没有管道天然气供应的历史。
油气管道建设稳步推进,西南天然气进口通道正式建成,储气库和LNG接收站密集投运。
2013年,我国建成原油管道1520千米,成品油管道1050千米。
原油和成品油管道总里程分别达到2.03万千米和1.93万千米。
新建天然气管道5795千米,连续第3年超过5000千米,累计建成天然气干线、支干线管道6万千米。
与此同时,中国在实现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目前为5.1%]这一既定政治目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去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增长10.8%[153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
虽然中国的天然气生产实现全球第二大增量[9.5%,99亿立方米],但仍有巨大的缺口需要通过增加进口予以解决。
这一缺口主要是通过进口液化天然气[增长22.9%]和管道天然气[28.0%]来填补;近年来,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发展迅速。
2012年末,全国规模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达137家,总资产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9.33%。
2012年1-12月,全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共计实现销售收入达1.17万亿元,同比增长5%。
2013年7月28日,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六方投资建设的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经过3年建设的中缅油气管道跨国项目取得重要成果。
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
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勘探领域和地区广泛,勘探程度和资源转化率较低,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我国油气储产量增长已进入高峰期,这一高峰期可能延续到2050年左右。
未来油气勘探发展的总趋势:一是从中新生界向古生界转移,二是从中国东部向西部转移,三是从陆地向海洋转移,四是从石油向天然气(含非常规天然气)转移,五是从中浅层向中深层转移,六是快速发展非常规油气领域,七是开发利用国外油气资源。
4. 投资必要性与企业发展战略关系:根据以上全球及中国油气资源现状,加上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格局调整、非洲多国政局动荡,对油气行业和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利比亚部族冲突严重冲击石油生产,石油出口几乎中断,中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所以国内要大力发展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以减少中东因战争、冲突问题引起油气资源供给的不稳定。
而且,勘探开发经验表明,中国油气勘查面临巨大的挑战:①在东部老油区,特别是长期勘探的远景区中,新发现的油气田和油气聚集规模降低,如新发现的油田绝大多数属于特低渗、低产、低丰度、高黏度等边际油田[5];②古生界和海域深水的勘探表明天然气发现的比例增大;③中国近海地区的新发现中,海水深度增大;④尚未勘探或工业性开采的远景盆地数目越来越少,陆上仅存青藏高原和内蒙中部地区的盆地等盆地。
油气资源后备可采储量不足, 供需缺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