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不锈钢类导电集合信息如下表可知,导电性从好到差,铁的导电性在金属中排列第16位。金属在20℃时的电阻率为
不锈钢类导电集合信息如下表可知,导电性从好到差,铁的导电性在金属中排列第16位。金属在20℃时的电阻率为
1500
816
20.1
138
1600
871
16.6
114
1700
927
13.1
90
1800
982
8.2
56
1900
1038
4.6
32
测试温度
抗拉强度
延伸率
(°F)
(°C)
ksi
MPa
%
77
25
97.1
670
44.6
200
93
88.8
612
29.0
400
204
81.7
563
34.5
600
316
80.2
如下表可知,导电性从好到差,铁的导电性在金属中排列第16位。
金属在20℃时的电阻率为:
材料电阻率(ρ/ nΩ•m)
银15.86
铜16.78
金24
铝26.548
钙39.1
铍40
镁44.5
锌51.96
钼52
铱53
钨56.5
钴66.4
镉68.3
镍68.4
铟83.7
铁97.1
铂106
锡110
铷125
铬129
22.00最小值/24.00最大值
Ni
12.00最小值/15.00最大值
12.00最小值/15.00最大值
Fe
剩余部分
剩余部分
310合金
310S合金
(UNS S31000)
(UNS S31008)
C
0.25
0.08
Mn
2.00
2.00
P
0.045
0.045
S
0.030
0.030
Si
1.75
1.50
Cr
ksi
MPa
77
25
50.9
351
200
93
44.7
308
400
204
37.4
258
600
316
33.4
230
800
427
29.6
204
900
482
30.4
210
1000
538
26.7
184
1100
593
26.5
182
1200
649
24.7
170
1300
704
23.7
163
1400
760
22.2
153
含镍量高使这些合金对氯化物应力龟裂腐蚀的抵抗力比18-8不锈钢稍好,尽管如此,但是309/309S和310/310S奥氏体不锈钢仍然容易受这种腐蚀的影响。
需要提高耐水溶液腐蚀的应用中,往往会用到310/310S,如:浓硝酸溶液中的作业,这种溶液中可能发生晶界择优腐蚀。
返回顶部
高温抗氧化性
在多数情况下,金属合金都会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程度的化学反应。最常见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金属元素与氧气结合,生成氧化物。不锈钢通过铬元素的局部氧化使其具有抗氧化性,在铬元素局部氧化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非常稳定的氧化物(Cr2O3氧化铬)。只要金属的铬含量充足,在金属表面即可形成一层连续的氧化铬绿,防止其他氧化物生成,并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氧化率是由带点粒子的传输来控制的。当表面的锈皮越厚,氧化率就会大幅度下降,因为带点粒子传输的路径越远。这个过程叫钝化,也就是钝化膜形成的过程。
奥氏体不锈钢的抗氧化性可以通过铬含量来推算。耐高温的合金含铬量至少20%(重量百分百)。用镍成分代替铁成分也通常可以提供合金在高温下的性能。309/309S,310/310S是高合金材料,因此,具有相当好的抗氧化性。
已氧化的金属样品,其重量会有所增加,因为一定量的氧气组合到产品的氧化膜。测量金属抗氧化性的其中一种方法是:让金属在特定时间内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然后测量其重量的变化。重量增加越多,表面氧化越严重。
24.00最小值/26.00最大值
24.00最小值/26.00最大值
Ni
19.00最小值/22.00最大值
19.00最小值/22.00最大值
Fe
剩余部分
剩余部分
表中的数值表示重量百分百,除特别说明范围外,表中都是最大值
返回顶部
物理性能
309合金
密度
lbm/in3
g/cm3
68°F(20°C)
0.29
30.3
209
66
1800
982
11.0
76
65
2000
1093
7.0
48
77
310S合金
测试温度
抗屈强度
(°F)
(°C)
ksi
MPa
77
25
45.6
314
200
93
41.4
286
400
204
36.9
254
600
316
34.6
239
800
427
30.3
209
1000
538
29.4
203
1200
649
871
20.7
142
73.3
1700
927
15.4
106
78.7
1800
982
10.8
74
--
1900
1038
6.6
46
--
310合金
测试温度
抗屈强度
(°F)
(°C)
ksi
MPa
77
25
42.4
292
400
204
31.5
217
800
427
27.2
188
1000
538
24.2
167
1200
649
22.6
ksi
MPa
%
77
25
90.0
621
49
400
204
80.0
552
46
800
427
72.0
497
40
1000
538
66.0
455
36
1200
649
55.0
379
35
1400
760
36.0
248
40
1600
871
21.0
145
50
1800
982
10.1
69
65
309S合金
测试温度
抗屈强度
(°F)
(°C)
25.8
178
1400
760
21.4
147
1600
871
16.1
111
1800
982
8.2
56
2000
1093
4.0
27
测试温度
抗拉强度
延伸率
(°F)
(°C)
ksi
MPa
%
77
25
90.5
624
42.6
200
93
83.4
575
41.3
400
204
77.3
533
35.8
600
316
75.2
519
35.0
156
1500
816
19.7
136
1800
982
--
--
2000
1093
--
--
测试温度
抗拉强度
延伸率
(°F)
(°C)
ksi
MPa
%
77
25
89.5
617
45
400
204
76.6
528
37.5
800
427
74.8
516
37
1000
538
70.1
483
36
1200
649
57.2
394
41.5
1500
816
氧化过程比简单的锈皮增厚要复杂得多。散裂,或者说表面皮分离,是不锈钢氧化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散裂通常表现为急速的重量损失。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引起散裂,其中主要包括热循环,机械损伤和氧化物过厚。
在氧化过程中,铬以氧化铬的形式存在于锈皮中。当氧化皮剥落时,未氧化的金属暴露出来,因为新的氧化铬的形成,材料的氧化率暂时升高。锈皮散裂到达一定程度,铬含量的损失可能引起金属的耐热性降低,从而导致铁氧化物和镍氧化物快速增加,这种情况称为破裂氧化。
45.1
114.8
导热性
Btu/hr•ft•°F
W/m•K
68 -212°F
(20 -100°C)
9.0
15.6
68 -932°F
(20 -500°C)
10.8
18.7
比热
Btu/lbm•°F
J/kg•K
32 -212°F
(0 -100°C)
0.12
502
导磁率(退火)1
200H
1.02
弹性系数(退火)2
68 -1832°F
(20 -1000°C)
10.5
18.9
电阻率
•in
•cm
68°F(20°C)
30.7
78.0
1200°F(648°C)
--
--
导热性
Btu/hr•ft•°F
W/m•K
68 -212°F
(20 -100°C)
8.0
13.8
68 -93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