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精灵,更是天使
--从《天使爱美丽》分析《天使爱美丽》,是由法国著名导演皮埃尔·儒内执导,由奥德丽和马修演出的一部幽默与温馨并存的喜剧。
导演儒内早年凭借一系列颇有特色的短片确定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或许是他自身就具有古灵精怪的本性,又或者是继承了法国新浪潮派影片的特色,他偏爱于那些非同寻常、甚至带有卡通色彩的人物形象和不同于常规的摄影角度。
在这部电影中,儒内以充满幽默、叙述性强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风格拍摄影片和进行故事的叙述,整部影片古灵精怪,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力,以轻松幽默又有些苦涩的叙事方式,把幸福的信息传递给观众,同时在这部影片中儒内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一些富有意味、优美的时刻,那些发自真实生活但又被赋予了浪漫诗意的细节使整部影片细致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故事情节:一部幽默中包含稍稍苦涩的喜剧
《天使爱美丽》讲述了法国女孩爱美丽的童年是在孤单与寂寞中度过的。
八岁时,母亲因意外事故去世,伤心过度的父亲也患上了自闭症。
爱美丽被剥夺了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的乐趣,孤独的她只能任由想象力无拘无束地驰骋来打发日子。
终于,她长大到可以自己去闯世界了,到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做女侍应。
一个夏天,从新闻中得知戴安娜王妃在一场车祸中不幸身亡。
爱美丽
突然意识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而短暂,她决定去影响身边的人,给他们带来快乐。
爱美丽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的女孩,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拾到一个老人童年时期留下的铁盒,里面有他童年时期的回忆。
她跟自己说,如果她想办法让盒子回到老人手中,老人会感叹会感动,她就继续帮助别人。
结果,她以独特的方式将盒子归还,老人抱着盒子,想到逝去的岁月,热泪盈眶。
在老人不知道的角落,爱美丽开心而满足地笑着!从此以后她的生活中不再只有她自己,她扶着盲老人过马路,告诉他经过事物的颜色。
她用特别的方式撮合了酒馆的一对有感情却不敢进一步发展的恋人。
她以女房客丈夫的名义,给因为丈夫的背叛和离去而对爱情死心的女房客写信,让她对感情重拾信心,对生活再度充满热情。
她用“狡猾的诡计”使说话刻薄狠毒的商店老板转变性情。
她让爸爸的小矮人环游了世界,给孤独的老人带来人生最后的奇遇。
她给予孤独的画家陪伴和理解。
最终,她周围的人都在她的努力下重获生机,过着美满和谐的幸福,而单纯善良的她也在周围人的鼓励下,收获了自己美满的爱情。
影片的最后每个人的生活都在朝着幸福、美好的方向进发,这使我们相信,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总是有天使伴随在我们身边,可能我们不认识他们,但那的确是存在的,只要心存感激,我们都会受到天使的眷顾,同时也会成为别人的天使。
二、女主人公:精灵和天使的化身
我们的女主角,除了想着怎么捣蛋以外,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她看见了许多忧愁郁闷的人,也看见了令人讨厌的家伙。
所以,她动起脑筋来,想办法改变自己周围的世界。
她变成了一个隐形的天使,守护在不快乐的亲朋好友身边;也化身魔王,教训惩罚可恶的坏蛋。
爱美丽的做法,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身边的人,自己也在成长着,不再像以前,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再那么胆小,她变得更加爱笑……她帮助了别人,也成长了自己。
爱美丽所帮助的人,甚至包括她自己,都是有各种各样心理和生理问题的边缘人。
这些人在普通电影题材中,要么为主流所排斥,要么就是作为“问题代言人”而出现。
而在这部影片中,他们是主流,是主角,他们虽然各有各的问题,但并非是无法克服的障碍。
比如,终日限于悲痛不可自拔的中年妇人,她只是无法忍受失去爱情的痛苦;孤独而又为疾病所困的老人,其实只是渴望交流和慰藉;爱美丽,需要突破心智的怯懦,寻找爱的勇气;甚至酒吧里的卖烟女和酗酒男,也只是需要情感的滋润;即便是被东家欺侮的弱智男孩,也有对美丽、对绘画的追求和热爱,一点点鼓励和支持,都能让他重新展现无邪的笑颜。
在这部片子里,主流人群的日常经验被大大淡化了,而是将体察的笔触深入边缘人群的内心,触摸他们的痛苦,平等地观照他们的人生,并借爱美丽之手给与他们深刻的同情和真挚的帮助。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影片让人倍感温馨。
三、影像元素:服务于主题和情节
电影开始就是以快节奏的、不断跳跃的画面和第三人称的画外音独白介绍了小艾米莉的出生以及她的家人和所有的一切,这种不同寻常叙事手法的运用,一下就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影片除了故事情节紧凑集中,能引起观众的观影兴趣,还有独具特色的影像造型。
1.灵动的节奏和新奇的人物活动
电影的场景安排和设计极具跳跃性,从艾米里出生时一种类似卓别林式的幽默影片的演绎,她会灵活的玩弄手指、在下巴上画上人脸、把脸贴在玻璃上、用樱桃当耳环带、小小年纪带上超大度数的眼镜、在手上画小人、摩擦玻璃杯的边缘、来回用手捂耳朵听声音的变化、把胶水抹在手上等干了再揭下来、把草莓套在十个指头上迅速吃掉,还有一条金鱼就能夸张的引起家庭情绪的爆发,或者因为报复邻居而在对方看球赛的时候来回多次拔取天线,也因为缺少爱抚使得父亲一接近就心跳加快;成年后的艾米里总是在意一些别人不注意的东西,比如看电影的时候观察幕布角落的虫子,独自到她喜欢到河边打水漂等等。
从艾米里的世界里,观众跟着她的步伐在电影跳跃的节奏中,发掘生活的趣味,寻找生活的意义,既戏谑又却让人释然而乐。
2. 故事情节设计的细腻温情
电影里穿插的温情的画面时时有之:房东太太收到伪造的情书的喜极而泣,迟暮老人见到自己儿时的玩具宝贝而回归家庭,为两个巴黎酒馆无聊有病态心理的人穿针引线,给画画的老人剪接的录像带,爸爸看见木偶旅行的照片而终于走出低谷去看世界,甚至对店
铺老板的整人设计都是为了对弱者的一种平等关心。
从偶然发现的突发奇想,到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带来温情,那些天使般的想法,不止为电影带来了温馨,更使得影片丰富多彩,完全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带动观众的情绪。
3.奇异的童话色彩
整个剧情设计都像孩子的童话似的,既美好又轻快,但童话的公主总要有王子救赎的。
于是有收集照坏证件照片的这样奇特爱好的王子出现了。
他使得我们的天使心跳加快到儿时对父亲的速度。
于是爱情在寻找与被寻找,迟疑与勇气中闪亮登场。
那些躲避中的默契,见面和归还相册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法国的浪漫主义情
调。
4.沉默却富有生气
艾米里说话的声音总是很小,几乎不想让人听到的感觉,很低的声音却让我感觉她总想要表现很张裂的感情,人都是渴望超越出无所寄托的生活的。
把木偶让空姐朋友带到很多地方去,再把照片寄回来,终于沉默的父亲出去旅行了。
电影总希望让沉默的人欣慰的笑着、走着。
儒内敏锐的洞察力不停的在让他的天使光临并创造出那些非常有意味、又冲击情感的时刻,那些来源于真实又平凡的生活,却又被他赋予了梦幻和悬疑的色彩,使整部影片细致动人,突显了法国浪漫主义电影的感染力,使影片更加温情,更加细腻。
整部影片在夸张浪漫主义的手法下,看似喜剧片的基调,其实也并非完全是一部笑闹的电影,电影许多沟通上存在障碍的人,
许多生活上无法独立展开新的一页的人,无法交流,却又是那么的渴望被注意被关心,缺乏勇气,常常有挫败感难以表达。
儒内电影中的天使给他们的结局是理想化的,爱美丽也是理想化的。
但生活中的每个平凡人都可以成为爱美丽,成为自己和身边人的天使。
这一个立意,让我倍感温馨。
如同画雷阿诺的老人最后也给了我们的天使鼓励:“害怕爱和给予的人,永远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
本片的配乐整体感觉十分的简单,法国浓郁风情的手风琴,简简单单的钢琴,加上为配合二者的小提琴,只有在情节发展到一定感觉时候才适时出现,却又不会长时间的停留,隐在情节之后。
但是这干净利索而又充满感情的旋律却不能被忽视,令人回味,手风琴的浪漫轻松而又带着对生活和感情的激情,钢琴尽管微微忧伤却又沉静平和。
本片的镜头也很有特色,机器的游走始终将观众放在电影人物中间,以一个透明人的身份,参与观察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而镜头独特的角度让观众可以在和爱美丽一同探索的同时,轻轻的跳出一些情节,看到荧幕之前我们应该发现的东西。
镜头中还有不少人物的拍摄给人很近的距离感,仿佛电影中的人物在和自己对话,使人身临其境,更容易的感觉出爱美丽当时的心情。
就画面和音响声效而言,导演用鲜艳饱和的色泽、超现实的缤纷格调,与层层叠叠的钢琴、小提琴、手风琴、鼓声、口琴等乐器构成爱美丽的所异想出的影像世界。
整个影片的色彩富于变化,从爱美丽成年那一刻起,画面就笼罩在非常浓烈的低色调中,
人物的脸上细节自然,但是又好像油画一般明亮且色彩强烈。
导演赋予了浪漫诗意的细节使整部影片细致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部影片比他过去的作品更加温情,更加细腻了。
也是儒内以最佳方式传达出了无尽的乡愁,对孩提时代的巴黎、梦想中的巴黎的眷恋。
以前的我们总觉得我们的世界太小,恨不得飞出去,找一个海阔天空的地方大有作为。
其实,并不是我们的世界太小,而是我们的心太小,装不下那么多奇思妙想,装不下内心本可以有的海阔天空。
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天赋,而是我们还没有发觉。
艾米丽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完成梦想的范本,她告诉我们梦想和现实其实是可以相连的,甚至可以结合的如此完美,我们不一定非要和她一样生活,只是在我们认为自己穷途末路之时,在我们认为自己寂寞潦倒之时,不如撇开自己,因为你不是最最悲惨的一个,或许在救赎其他人的时候自己也可以得到救赎。
只要心中还存有一点点美好的情感,那么就让这一点点美好去覆盖自己空虚的心灵,感染周围可以感染的地方,这也可以算是有所作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