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和定义

名词解释和定义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属于资源科技(一级学科) 、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

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但是,考虑到机会成本,随着生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

还是这个例子,生产新的一辆车时,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处,所以要尽量用最少的材料生产出最多的车,这样才能提高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

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

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厂商的产量变化都不会影响价格水平,需求弹性对个别厂商来说是无限的,总收益随销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

边际产品是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某种投入(即生产要素)(其他投入品的数量保持不变)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应等于它的价格。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假设商品x的生产要素有两种:A和B ,当B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A,可以带来产量增加1,(比如A是劳力,B是机器设备)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市场上一单位生产要素A的价格。

假如增加A带来的是产量是增加2,则相应的边际成本是1/2生产要素A 的价格。

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

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

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边际利润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边际利润是反映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能为企业增加的收益。

销售单价扣除边际成本即为边际利润,边际利润是指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利润。

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所得到的就是会计利润。

按照中国的财会制度,有销售利润、利润总额及税后利润等概念。

销售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费后的余额;利润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盈亏的总额;税后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利润。

边际利润(marginal profit或者margin of profit ),我们所谓的边际收益,确切地说,应该称为边际利润,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
边际利润
出所带来的纯利的增量,其决定取决于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边际利润是反映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能为企业增加的收益。

销售单价扣除边际成本即为边际利润,边际利润是指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利润。

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所得到的就是会计利润。

按照我国的财会制度,有销售利润、利润总额及税后利润等概念。

销售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费后的余额;利润总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盈亏的总额;税后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利润。

现代经济学最重视的是利润,关注的是新增一个单位的成本与效益,或正在享用的单位成本与效益。

而最后一个单位或边际商品的成本与效益可能不同于该种商品的平均成本与收益。

一个特定单位的产出,应该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部分称为可变成本,它大致随着生产数量而增加或减少;另一部分则是固定成本,它相对而言并不随着生产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越大,那么这些成本就会分摊到更大数量的产品之上,而边际成本也就越小于平均成本。

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规模收益递增的现象。

相反,如果当成本中可变成本占较大比例时,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差别就不会很大,规模对收益的影响也就相对较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