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32866学习资料

名词解释32866学习资料

名词解释1、供给概念:供给指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厂商愿意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函数:供给函数指供给量和影响供给量的一系列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供给表: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反映供给量与供给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表格称为供给表。

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自身价格、时间期间长短、相关商品价格、价格预期、生产成本(工资、资本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和生产技术。

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增加;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减少。

即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同向的依存关系,这一规律称为供给规律。

对满足供给规律的商品,生产者的供给曲线是向左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也存在违反供给规律的例子,例如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的图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Qs = a+bp2、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当其它影响供给的因素既定时,由于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

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影响供给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称为供给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

3、需求概念:需求指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指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一系列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减少;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增加。

即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这一规律称为需求规律。

对满足需求规律的商品,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也存在违反需求规律的商品,例如吉芬商品。

需求曲线的图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Qd = c-dp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替代或互补商品价格、价格预期、消费者偏好及广告费用支出。

4、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当其它影响需求的因素既定时,由于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

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影响需求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

5、吉芬商品:是指需要与价格之间成反常变化的一类商品,由英国统计学家罗特。

吉芬发现而得名。

这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变动违反了需求规律,即价格越低购买的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的更多,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关系。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吉芬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关系:两者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作用方向都是相反的,在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收入效应均使购买数量减少,替代效应均使购买数量增加,如收入效应的负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是吉芬物品;反之是低档物品。

吉芬物品是低档物品的特例。

区分吉芬物品和低档质品的关键看需求曲线的倾斜方向。

6、市场出清:市场出清是指在市场调节供给和需求的过程中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地消除超额供给(供给大于需求)或超额需求(供给小于需求)市场在短期内自发地趋于供给等于需求的均衡状态。

7、消费者均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他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的必要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表现在图形上,都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之点。

8、生产者均衡: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者选择产量一定时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或者是成本一定时产量最高的要素组合时,他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生产者处于均衡状态。

生产者均衡发生在等成本线和等产量曲线相切之点,均衡条件是生产者所购买的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9、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

它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反映相应于价格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以弹性系数加以衡量,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10、供给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

它是指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反映相应于价格的变动,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以弹性系数加以衡量,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11、交叉弹性系数正值是替代商品,交叉弹性系数负值是互补商品。

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的概念。

需求的交叉弹性的一般公式、点弹性公式和弧弹性公式:eXY = 需求变动的百分率/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率eXY = ∂ qx / ∂ py× py / qxeXY = (qx2-qx1)/(py2-py1)×(py1+py2)/(qx1+qx2)交叉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大小反映两种商品联系密切程度。

交叉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划分行业和确定是否存在垄断12、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是为了探讨需求规律背后的决定因素。

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边际效用理论,称为基数效用论;另一部分为无差异曲线理论,称为序数效用论。

13、效用概念:效用指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中感受到的欲望满足。

效用是心理感受,中性概念,不包含价值判断。

14、完全替代:形状是直线,表明两种商品能按照不变的比率替代,这种效用函数为U = aX+ bY,边际替代率等于负值常数-a/b;15、完全互补:形状是直角形,表明两种商品必须以固定的最小比例搭配消费,这种效用函数为U = min f (aX,bY),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等于0;16、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根据偏好所作的主观选择,但要确定效用极大还需要客观约束,构成客观约束的已知条件是收入和两种商品价格px与py。

无差异组合:假定四组商品组合都代表相同的效用,区别只在于每组商品中X和Y的数量搭配不同,在消费者看来,这四组商品是无差异的。

无差异曲线的图示:凸性、凹性、性状良好、厌恶品(支边、直研组合)、中性商品、拟线性、完全替代、完全互补。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代表相同的效用水平,区别只在于每一点商品组合中X和Y的比例不同。

(2)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代表的效用水平越大,这一特点称为单调性。

(3)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17、预算线:表示支出一定数量货币所能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最大可能组合的轨迹。

18、消费者均衡指消费者通过确定两种商品的最佳组合达到了效用极大,从而无需再作改变。

图示:均衡点确定于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该点确定了消费者达到效用极大的X和Y的组合。

该均衡点具有唯一性。

衡点的数学特征:均衡点符合等边际准则。

MUx/MUy = px/py 19、收入效应:指由于商品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改变,导致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发生变化。

20、收入—消费线(ICC):收入增加使预算线持续右移,均衡点移动形成的轨迹称为收入-消费线(ICC),该线在食品支出—收入坐标中可以转换成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这称为恩格尔曲线(EC)。

、21、恩格尔系数: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与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从纵向比较看,随收入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会下降,从横向比较看,人均GDP高的国家恩格尔系数较低。

22、替代效应(希克斯替代效应)与产量效应:在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情况下,当其中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时,厂商会更多地使用这种生产要素,以替代别的生产要素。

这种效应叫做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

同时.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导致总成本下降,在收益不变的前提下,总成本的下降,会导致厂商增加产量,从而导致对这种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增加。

这种效应叫做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的产量效应。

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的总效应等于替代效应加产量效应。

23、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代表消费者边际效用总和)和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代表支付货币总额的边际效用)之间的差额。

CS = ∫0Q* f (Q)-p*Q*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厂商实际收入总和与厂商边际成本总和之间的差额。

马歇尔用消费者剩余论证市场竞争造成商品价格按照边际效用定价,消费者获得了消费者剩余。

同理,市场竞争使商品不是按照成本定价而是按照边际成本定价,生产者获得生产者剩余。

24、价格效应:商品组合中一种商品涨价(或降价)而另一种商品价格不变,导致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商品的需求发生改变。

价格效应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之和。

25、价格—消费线(PCC):在假定条件下预算线出现支点转动,与若干条无差异曲线相切形成的均衡点移动轨迹。

PCC如在Q—P坐标中画出,就是需求曲线。

即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是消费者均衡点。

26、概率:概率是某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

概率来自统计、经验或直觉。

如第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为p,0 < p < 1,第二种结果的可能性即概率为(1-p)。

27、期望值:期望值是对不确定情况下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加权平均值,权数是概率。

28、方差:所谓风险,指预期中的结果无法实现的可能性,不确定就是风险。

在这里,风险用各种预期的结果偏离期望值的区域大小来衡量,用方差来作为测量尺度。

各种可能结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差称为离差,计算出离差后,再计算平均离差(用概率进行加权平均),比较两种情况下的平均离差,大者风险大。

由于离差有正负,所以方差就是离差平方后再加权平均,然后再开方得到标准差,比较方差或标准差大小即可知风险大小。

29、风险溢价或称风险贴水:指风险规避型者为规避风险而愿意付出的代价,即在等效用条件下(收入确定情况下之效用与收入不确定情况下之效用相等)愿意接受的收入差额。

30、生产函数反映投入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

生产不仅指产品制造,还包括提供劳务。

生产函数有两个基本特征:(1)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同产出量也不同,更多投入会有更多产出,即一阶偏导数大于0。

(2)不同的“技术”决定不同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表述形式可以是函数如Q = f(L ,K),或在短期情况下生产函数可以表述为Q = f(L ,K0 )或Q = f (L0 ,K )。

31、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不是时间概念而是经济概念。

短期指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无法变更的时期。

长期指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数量都是可变的。

在经济学意义上,短期意味着日常经营期,长期意味着规划期。

32、生产要素具体指四种: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企业家才能。

四种要素有各自的所有者和报酬。

★33、要素生产率前提条件:假定多种投入要素中,只有一种要素的数量是可变的,其余要素数量固定不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