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知识
小暑节气小常识
>2015年小暑是几月几日:2015年7月7日 18:12:14,农历 2015年五月廿二星期二
天文专家表示,作为我国权威的天文测算部门,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实施我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
天文专家介绍说,按照《中国天文年历》,今年小暑的具体时间为7月7日7时13分。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YjBys表示,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成荫,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经接近或超过30摄氏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时有暴风骤雨来临。
这一时期,雨量一般来说是相当充沛的,所以防洪防涝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暑前后,暴雨最多,常年的六七月份,暴雨有时有三四场或更多。
这时雨量集中,雷暴也是最多的,正是防洪的重要时期。
剧烈的对流天气,常与大风、暴雨相伴,有时还有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天文专家表示,小暑与夏至相比,白天已经开始变短了,但是气温却一直在升高。
因此,小暑到来,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的说法。
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这个时节公众要注意避暑,及时饮水,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天文专家还提醒说,小暑时节,天气虽然炎热,但也是阴气开始生长的时候,所以不能过于贪凉,而应适当使身体排汗降温,这样还可以排出体内的一些毒素,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
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YJBYs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小暑养生七个小常识
一、小暑养生不宜剧烈运动
1.忌运动过激
中医学中小暑时节讲究养阳气,所以大家要“少动多静”,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以及体质比较弱的人应该避免在小暑天气里做剧烈的运动,这样会很大程度上损伤人的阳气。
但是少动并不意味着不能动,在清晨或晚上比较凉爽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进行比较和缓的运动,比如打打太极,散步,慢跑,感觉到稍微出汗即可,不可以运动到大汗淋漓,容易导致脱水状态。
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更要特别注意。
2.忌烈日下运动
运动时间尽量调整在清晨或是晚上,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使人容易莫名地感到心情烦躁,食欲下降,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个时候如果还在大白天曝晒容易引起外邪侵袭和中暑。
即使是身体强壮的人如此运动,也会极大地耗损体力。
3.尽量做到心平气和
老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小暑养生要控制好情绪波动,心烦的时候可以听一听抒情和缓的音乐,修养身心。
心情躁郁容易伤肝,在闲暇的时候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忘记一切压力。
心理暗示法对调整心情有很大的作用,当感到烦躁时在脑海中想象令人愉快的画面,如一望无际的草原。
打坐冥想也是一个极佳的方法,每天闭目养神20分钟,将思绪抛到脑后,引导自己向积极的事物去想象。
二、起居养生有讲究
高温下人们总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降温,有的人习惯在夏天直接睡在地上,这种做法不太可取,容易引起风湿或肌肉酸痛等疾病。
高温下许多男生都喜欢打赤膊,其实当气温超过体温时,打赤膊反而会感到更热。
1、睡眠充足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
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
定时起睡最好,可保护生物钟不受影响。
定时,是体内生物钟准点运转的基本要求,可形成神经系统的动力定型。
一旦形成“动力定型”,则人们的行为便有了预见性和适应性。
这是对环境的最好的适应。
夏季养生应有个夏季的作息时间。
一旦规定下来,便要自我约束,决不无故违反,即使节假休息日也不例外。
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动力定型”。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小暑时节,应该遵循定时起睡的原则。
2、调节生物钟
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即晚上22:00~23:00点就寝,早上5:30~6:30起床。
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
这种“定时”在夏季尤其重要。
炎热的天气影响人们的睡眠,尤其使人睡得不深不甜。
但是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YjBys就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来,而且醒后有舒适惬意感。
如此,即使在炎夏,人体生物钟也不会“错点”。
3、避免在外露宿
小暑节气中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
这种习惯不好。
因为当人睡着以后。
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
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腹痛、头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4、不坐湿板凳
另外,“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
木头,尤其是久置露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如果在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
所以在小暑节气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