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鸦胆子乳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1例临床观察

鸦胆子乳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1例临床观察

鸦胆子乳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1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3-22T09:39:59.547Z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梁存昀[导读] 郓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鸦胆子乳油注射液有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郓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菏泽 274700)
【摘要】目的:观察鸦胆子乳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62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

对照组接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吉西他滨8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8天;顺铂(DDP)4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实验组接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同对照组,联合鸦胆子乳油注射液20~30ml,加入NS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1天为1个周期。

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采用KPS[1]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测量肿瘤病灶大小,治疗后评价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疗效,并观察毒副反应。

结果:实验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48.39%,对照组为45.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疗效改善率为80.64%,对照组为54.84%,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胃肠反应、骨髓中重度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鸦胆子乳油注射液有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鸦胆子乳油注射液;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化学疗法【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53-0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已广泛转移,部分患者体质呈恶液质状态,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内科全身或局部化疗是延长中晚期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的最主要手段[2]。

但化疗药物明显的毒副反应使部分患者难以耐受,从而失去治疗机会。

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联合化疗有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的作用[3]。

我科近 3年来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1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研究对象来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

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9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55.6岁,腺癌13例,鳞癌15例,大细胞癌3例。

治疗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45~79岁,平均56.3岁;腺癌14例,鳞癌1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及分期标准参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肺癌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生活质量KPS评分[1]>70分;有客观(可测量或可评价的)病灶;患者或见证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肺癌脑转移者;孕妇及精神病患者;对研究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吉西他滨8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8天;顺铂4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治疗组接受鸦胆子乳油注射液20ml~3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

21天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

化疗前后均化验血分析、肝肾功能。

2.2观察指标及方法
治疗前后用KPS评分标准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用螺旋CT测量肿瘤病灶大小,采用双径测量法。

参考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评价标准(WHO)[4],观察毒副反应。

2.3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5]客观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

总有效率=(CR+SD+PR)/总例数×100%。

生活质量评定:治疗后KPS评分增加10分以上为提高;治疗后KPS评分减少大于10分为降低;介于二者之间为稳定。

改善率=(提高例数+稳定例数)/总例数×100%。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表1示,两组患者临床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