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1.什么是传播学:三种观点:观察水平与抽象性区别,目的性区别,规范性区别。
2.传播学的四种定义:共享说、交流说、影响说、符号说(信息说)3.信息特征:共同分享性,时效性。
“三位一体”性、知识秉性、抽象感知性、依附性(依附于符号)、相互转换性(符号的转换)。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实质是为人们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
4.传播的定义特点:⑴定义: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所属的群体、组织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接受与反馈的总称。
⑵特点P4:共享性、关系性、互动性、共同意义性。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6.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7.大众传播学: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大众传播的功能、内容、过程及效果的学问。
8.大众传播学的内在推动力:⑴新闻媒介、大众媒介⑵最早的新闻媒介和大众媒介:报纸和书信。
第2节传播学的层次9.自我传播:(也叫人内传播、内在传播内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
客我,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体现。
10.人际传播:⑴动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要求。
特点: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意义更为复杂和丰富;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
⑵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11.群体传播:⑴群体意识→群体压力→趋同性P78含义: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⑵集合行为:①含义: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
②形成的三大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③特殊的传播体制: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模仿和匿名性;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流言。
12.组织传播:(没有详讲)P88组织传播的特征:规模较大,对象特定;“传者”与“受传者”有所规定;信息表达与传播周期较规范;信息反馈对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而言比较困难。
形式:内传播和外传播13.大众传播:⑴概念: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⑵特征:所传信息由职业传播者把关,经净化、优化的处理之后,再提供给社会以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需借助特定的、职业化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受众是大量、隐匿、分散和各不相同的;传播信息是公开的,不具有保密性;传播模式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传播效果和速度直接受制于现代科技,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反战速度。
第3节14.传播理论的类型:(五种理论)结构功能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相互作用理论;阐述理论;批判理论。
理论模式(三类):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涉足传播领域,从而形成传播理论的理论框架信息的特征;依据社会学家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传播过程与传播现象,从而形成传播自身的理论框架。
(代表人物:拉斯韦尔和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理论框架的探索中,注意引入系统方法和系统科学。
(代表人物:德福勒以及英国传播学批判学派)。
15.结构功能论: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第4节理论模式16.三大源科学理论:17.传播模式P50:⑴艾斯维尔模式:(5W模式)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形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①贡献: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阐述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5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征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②不足: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此,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⑵香农韦弗模式:⑶施拉姆模式:18.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型定量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控制实验法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现象与趋势1.传播学的欧洲渊源:P246法国塔尔德,德国齐美尔2.传播学的美国渊源:⑴四位鼻祖极及其观点:①杜威: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
②库利:传播是拯救社会的工具;初级群体,认为个人日常所处的基本群体(父母、伙伴、邻居等)是社会化的基础;镜中我理论。
③帕克:(第一位大众传播的研究者)④米德:传播是基本的人类过程,主我客我理论。
⑵四大奠基人P248: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⑶传播学之父:施拉姆3.传播学的两大学术流派:经验派和批判派⑴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名词解释):20世纪20-40年代,在德国兴起,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为代表。
其主要观点有:批判学者认为“促销文化”是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倾向;他们着重分析大众传媒时候怎样表现和强化这一倾向的;关心的焦点是资本主义垄断媒介是如何剥夺了人的尊严和自由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恢复这些被剥夺的人的基本价值的方法和途径。
⑵流派的区别:着眼点的不同:批判学派主张用整体的方法研究传播学,注重联系大众传播的社会环境,着眼于突破现有秩序的变革,批判美国研究大众传播的过程本身及商业化倾向,认为这种研究的前提是承认现行制度的合理性。
研究方法的不同:批判学派更多的采用历史分析、文化分析和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虽然不排斥定量的分析,但强调定性的研究,以社会为分析单位,由社会推及个人,传统学派的研究以经验主义的定量分析为科学方向,以个人分析为基本单元,由个人推及社会。
研究对象的不同:批判学派注重研究传播生产者制作信息产品的过程,传播作为社会环节引起的社会作用以及如何起作用,传统学派注重研究传播效果、媒介产品的个人消费和影响。
第三章系统理论1.系统科学:(系统理论)是以系统为研究和应用对象的一门科学。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百度)2.元传播的含义:人们为了传播而进行的传播行为,包括所传递符号的定义极其诠释规则的约定。
3.人际传播的五项基本原理:人不可能不进行交流;任何谈话无论长短都包含两种信息,“报告”讯息和“指令”讯息;交流者总是将相互作用融入有意义的式中,即“电读”;人们使用数码、类比代码两种代码进行传播;相互作用中的对称关系与互补关系。
4.帕洛阿尔托学派观点:第四章传播的功能论1.传播功能研究的基础理论:二功能论(施拉姆),三功能论(拉斯韦尔——从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的构架出发,把传播纳入社会系统和社会进程之中,从而总结出传播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环境监测功能、社会整合功能-议程设置、文化传递功能),四功能论(赖特——在拉斯韦尔的基础上,围绕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⑴基本功嫩:传受信息;⑵次基本功能:应付环境,充实情绪;⑶具体功能:个人——了解、学习、调剂,组织——决策、协调、调剂,社会——监视(新闻)、协调(宣传)、传播(教育)、提供(娱乐)3.大众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拉扎斯菲尔德、默顿)⑴正功能:授予地位的功能;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功能。
⑵负功能(最重要):麻醉精神功能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种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是现实。
自我达成的预言:如果人根据对状况的错误理解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是这种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4.两个现象:⑴两个环境(大家越来越依赖信息环境→信息环境越来越现实化):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
⑵拟态环境: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
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可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进行的,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将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⑶大众传媒所体现的负功能后果:现代人对拟态环境越来越失去验证能力;问题:媒介会有意或无意歪曲环境,人们会将拟态环境视为现实环境而展开行动。
⑷媒介依存症(根据四个特点谈网瘾的表现):①过度沉溺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③满足于与媒介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④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第五章传播者的控制研究1.控制研究中的失控与受控:⑴控制的两层含义:①指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左右和操控:——施控,即主动地施加控制。
②指传播者受其时代与社会的制约,不得不屈从与外界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诸多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压力从而成为某种意志的代言人。
——受控,即被动地接受控制。
2.控制研究的三项内容: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分析传播者的现实受控情况;从理论上概括各种不同的控制形态。
3.把关与施控:卢因的门区理论:①门区就是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在那里把关人对信息可否进入传播渠道,或者可否继续在传播渠道中继续流通做出判断。
②核心概念:把关即把关人——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是把关,具有这种行为的人就是把关人。
③总结(了解):把关是传播活动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信源与信宿之间,总有若干决定信息通过或终止的把关人。
事实上,在整个社会的信息大循环中,每个人都有意或无意的充当着把关人,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扮演者把关人的角色。
③缺陷:将把关人当做一个鼓励的因素来考虑,过分强调把关人独立的权限,而忽略制约把关人的社会因素对把关活动的深层控制。
2.怀特对把关个案研究(了解):3.受控理论:⑴布里德的“潜网”研究(知道潜网指什么):媒介组织的内的潜网实际上更大范围的社会控制体系的折射。
⑵四种控制形态:政治控制——最重要的控制;经济控制——最根本的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
①四大理论形成四种控制模式:集权主义理论——君主独裁式、自由放任式、自我约束式、国家统管式。
②受众控制:直接控制:间接控制:自我控制。
4、什么是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控制规律的科学。
它以各类系统所共有的通讯和控制方法的特征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物质基础的系统所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等方面的共性,对这些共性问题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以形成一整套适用于哥们科学的共同语言、概念模式和方法5、控制方法--是指系统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通过信息变换和反馈作用,使被控对象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最终达到最优目标矛盾:施控系统和被控系统第六章信息交流与符号理论1.香农:信息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的讯息或关于该事物的确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