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专业使用)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编写人员:郑进杨梅何丹胥筱云鲁法庭韩洪亮2005年5月12日前言《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脏腑辨证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病性辨证(辨六淫证候、辨情志证候)及其他辨证方法概要(六经辨证概要、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三焦辨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了解诊断综合运用(诊断思路与方法、病历书写与要求)内容;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相关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选进性,突出重点。
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幻灯片、声像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各类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辨证思维、病案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和诊法、辨证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2.熟悉(1)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1)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动态。
(3)中医诊断学网络课程的学习方法。
(4)中医诊断学的重要专著。
【重点难点】重点:1.中医诊断学基本内容。
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
难点:1.症、证、病、辨证的含义。
2.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原理的理解。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的区别。
【教学内容】1.诊断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2.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初步介绍症、病、证的概念。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
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注意启发式、问题式、互动式教学相结合,部分内容自学,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可配实物资料。
【教学时数】3学时。
【复习思考题】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第一章问诊【目的要求】1.掌握问现在症中的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2.熟悉(1)问诊的方法及基本内容。
(2)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
(3)问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经带的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3.了解问诊的注意事项及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1.问诊的方法。
2.问诊的基本内容。
3.问现在症中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的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难点:1.阴虚发热与气虚发热的各自的机理。
2.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
3.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2.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的内容。
3.问现在症:问寒热、汗、疼痛、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睡眠、饮食口味、二便、经带等的内容(原理、要点、异常表现和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性教学。
【教学学时】8学时【复习思考题】1.“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何谓潮热?潮热有那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3.如何以恶寒发热的轻重来辨别表证的性质4.何谓寒热往来?有何临床意义?5.何谓壮热?何谓恶寒、畏寒、恶寒发热?各见于何病证?6.何谓盗汗、自汗?各有何临床意义?7.如何从头痛部位辨经络。
第二章望诊【目的要求】1.掌握(1)得神、失神、假神、常色和病色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2)五色所主病证。
2.熟悉(1)望诊的概念、方法、内容、原理及意义。
(2)少神、神乱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3)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4)局部望诊中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望排出物(痰)、小儿指纹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了解(1)望诊的注意事项。
(2)望五官、望躯体、排出物(涕、唾、涎、二便)、望二阴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1.望神的要点。
2.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3.五色主病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难点:1.假神与疾病好转的辨识。
2.善色、恶色的辨别。
3.五色主病机理。
4.正确理解泽与色的关系,以及两者在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中的价值。
5.目部的五轮学说。
6.理解小儿指纹红色主寒证与面红主热证的不同。
7.精亏神衰之失神与邪盛神乱之失神与神乱的鉴别。
【教学内容】1.望诊的概述:望诊的概念、方法、原理、意义、注意事项。
2.望神的原理、方法及要点;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望神的注意事项。
3.望色的原理、方法、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色与泽的关系;常色与病色和病色五色所主的病证。
4.望形体的原理、方法、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强弱、胖瘦、体质等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5.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望头面与发、望目、望鼻、望耳、望口与唇、望齿龈及望咽喉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7.望肢体:望颈项、望胸胁、望腹部、望背部、望腰部、望四肢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8.望二阴:望前阴、望后阴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形态变化及其皮肤病症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化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11.望小儿指纹的概念、渊源、方法,常见指纹以及异常指纹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物、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部分内容自学。
【教学学时】13学时【复习思考题】1.得神、失神、假神各有哪些表现?临床意义如何?2.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鉴别?3.何谓常色、病色?其特征、分类及临床意义如何?4.白色、黄色、赤色的主病如何?5.何谓囟填、囟陷、解颅?6.简述目部分候五脏的理论。
7.如何鉴别斑疹?8.望痰对于临床诊断有何意义?9.如何观察小儿指纹?其具体临床意义是什么?第三章舌诊【目的要求】1.掌握(1)诊舌的内容、正常舌象的特征、意义及生理变异因素。
(2)常见异常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青紫舌)、舌形(老嫩舌、胖瘦舌、点刺舌、裂纹舌、齿痕舌)、舌态(痿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动舌、吐弄舌、短缩舌)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常见异常苔质(薄厚苔、润燥苔、腻腐苔、剥落苔、偏全苔、真假苔)、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舌象分析要点。
2.熟悉(1)舌诊的概念。
(2)舌诊的原理和方法。
(3)舌诊的注意事项。
(4)舌诊的意义。
3.了解(1)舌的形态结构。
(2)舌诊的源流。
(3)舌诊的现代研究状况。
【重点难点】重点:1.舌诊原理。
2.常见异常舌象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舌象的分析要点。
难点:1.舌与脏腑经络的联系。
2.绛舌、紫舌、裂纹舌、强硬舌、灰黑苔的主病。
3.对润苔主热证、燥苔主湿证的理解。
4.腻苔与腐苔的鉴别。
5.有神气、有胃气在舌象上的表现。
【教学内容】舌诊的概念、渊源。
1.舌诊的概说。
(1)舌的形态结构。
(2)舌诊的原理。
(3)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舌诊的内容与正常舌象。
2.望舌质(1)望舌神:荣舌、枯舌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3)舌形: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舌态: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舌象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5)舌下络脉的诊察要点与临床意义。
3.望舌苔(1)苔质:薄厚苔、润燥苔、腻腐苔、剥落苔、偏全苔、真假苔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2)苔色:白苔、黄苔、灰黑苔等的舌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4.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1)舌象分析要点:舌象综合分析要点,舌象动态分析。
(2)舌诊的意义。
附:危重证舌象。
【课时要求】7 学时【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物、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部分内容自学。
【复习思考题】1.简述舌诊的原理。
2.诊舌包括哪些方面?3.正常舌象的特征如何?4.简述病变舌色、舌形的舌象特征与主病。
5.简述病变苔色的舌象特征与主病。
6.何谓腻苔、腐苔?各主何病证?7.灰黑苔可见于寒证及热证中?如何区别?8.如何诊察舌的神气和胃气?第四章闻诊【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病变声音(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常见病体及病室气味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3.了解(1)正常声音的特点及生理变异因素。
(2)心音、肠鸣音等异常声音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3)啰音的特征及各种异常呼吸音的听诊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1.正常声音的特点。
2.常见病变声音(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异常声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3.嗅气味诊病的一般临床意义。
4.嗅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难点:1.对各种病变声音的辨别。
2.喘与哮的特征及鉴别。
3.谵语和郑声的特征及鉴别。
【教学内容】闻诊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1.听声音:(1)声音:正常声音的特点以及生理变异、病变声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语言:异常语言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呼吸:病态呼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各种异常呼吸音的听诊特征及临床意义、啰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4)咳嗽:各种咳嗽声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5)异常心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6)各种胃肠异常声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嗅气味:(1)各种病体气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各种病室气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践性教学,部分内容自学。
【课时要求】2 学时【复习思考题】1.“金实不鸣”与“金破不鸣”的闻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有何不同?2.谵语与郑声的闻诊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有何不同?3.试述喘与哮的特征及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