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质课)


B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33千米
岩石圈 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地壳=岩石圈
岩石圈
地球内部圈层概况
圈层名称
不连续 面 深度
(km)
平均17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 厚,平均厚17千米
特征
地壳
பைடு நூலகம்莫霍界面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33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 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
课堂练习
3.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B) A.氮和氢 C.氢和氧 A.连续而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B.氧和氮 D.氧和碳 B.连续但不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
4.水圈是________的圈层。( B)
5.有关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最活跃的圈层 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全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 D.生物圈与岩石圈没有联系
软流层
地 核
古登堡界面
外核
2900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 很大,成分以铁镍为主
内核
6371
地球和鸡蛋
莫霍界面 外核 内核 地 幔
地 壳
古登堡 界面
地球的外部圈层
想一想
1.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划分界限有什么差异? 内部圈层的界限相对明显,外部圈层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更为密切,并无明显的界限。 2.人类生活的空间与哪些圈层直接相关? 四大圈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就你的认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这些圈层 (尤其是四大圈层)是什么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圈层划分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 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核
地震波传播速度图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横波在地幔中可以传播,则可肯定地幔物质为固态, 而在地核中不能传播,则其物质可能为液态。
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下深度
33千米处(大陆 部分 ) 2900千米处
上天有路 入地无门!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了 解地球内部的情况?
小资料: 世界上迄今最深的钻井为12km, 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 岩浆泛到上层,但最深不超过 450千米
通过地震波来研究
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思考 下列问题: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有哪些类型? 不同类型地震波各有什么特点?
波速变化
该面下,P、S波速都 明显增加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 降,S波完全消失
地球的内部圈层
速度(千米/秒) 深 度 千 1000 米 2000 0 3 S 6 9 P 12
思考岩石圈的分布范围、厚度?
15
岩石圈
莫霍界面 A
横波 地幔 纵波 外核 内核
2900千米
古登堡界面
地壳
3000 4000
5000 6000
水 圈
生 物 圈
水圈里的水处于 不间断的循环运 动之中
生物圈与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相 互渗透、相互影 响
课堂练习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 述正确的是( C )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 C三部分组成,其中C 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 G三部分组成,其中G 为地核 C. E、D合为岩石圈 D.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 要发源地是G
有什么共同点?
地震波的概念
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的分类
纵波(P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横波(S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 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课堂练习
6.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A ) A.海洋 B.盆地
C.平原
D.高原
7.关于软流层的错误叙述是 ( C ) A.位于地幔的上部
B.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由于呈熔融状态,所以不能传播横波
D.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课后作业
请每位同学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手 绘一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纵波与横波
特点 分类 所经物 质状态 纵 波 横 波 固体、液体、 气体 固体 传播 速度 较快 共同点
地 震 波
较慢
传播速度都 随所通过物 质的性质而 变化
想一想: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 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如果是在水面上呢?感受又会是什 么?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阅读课文第二段内容,思考 下列问题: 什么是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有哪两个不连续面,分别位于 什么位置? 在这两个不连续面处地震波是如何变化 的?
生物圈
生物以及存在 环境的总称 占有大气圈的 底部、水圈的 全部和岩石圈 的上部
外部圈层 大 气 圈
概念
组成
特征或重要性
是地球自然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 气体和悬浮物 成的包围地球的复 质,主要成分 杂系统 是氮和氧 地球表层水体构 地表水、地下 成的连续但不规 水、大气水、 生物水等 则的圈层 地球表层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课堂练习
1.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里的人( B)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2.在莫霍界面以下( A)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
《地心游记》
1863年5月某一天,黎登教授在一本古书里偶然发现 一张羊皮纸,他从这张羊皮纸上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启 示:前人萨克奴姗曾到地心旅行。黎登教授决定也作 同样的旅行。他在5月27日带了侄子阿克赛以及足够 的粮食、仪器和武器等,由汉堡出发,到了冰岛又请 一位向导汉恩斯随行。按照前人的指行,由冰岛的斯 奈弗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尽千辛万苦, 观赏到了地底下的种种奇观,最后由于岩流的冲击, 从地中海里面西西里北部的斯多伦波利岛上的一个火 山口回到了地面。 上面是《地心游记》里所讲的故事,它是法国19世纪 著名作家——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 凡尔 纳的代表作之一。 真实的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的?
大气圈 生 物 A 圈
B 水圈
3. 读地球四个圈 层构成的示意图 分析A、B、C分 别代表什么圈层?
C 岩石圈
大气圈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平流层:空气多水平运动, 海拔越高,气温越高
对流层:空气多垂直运动,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水圈
连续不规则 包括地表水、 地下水、大气 水和生物水等 存在形式 各种水体可以 互相转换,处 于不停的循环 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