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2(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总题数:50,分数:50.00)1.新鲜血清中主要含下列哪一组凝血因子( )∙A.因子Ⅶ和因子Ⅹ∙B.因子Ⅴ和因子Ⅷ∙C.因子Ⅱ,Ⅴ,Ⅶ,Ⅹ∙D.因子Ⅰ,Ⅲ,Ⅴ,Ⅶ∙E.因子Ⅶ,Ⅷ,Ⅴ,Ⅱ(分数:1.00)A. √B.C.D.E.解析:2.Coombs试验是诊断哪一类溶血性贫血最重要的试验( )∙A.膜缺陷∙B.酶缺陷∙C.血红蛋白病∙D.自身免疫性∙E.溶血性贫血(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其目的是检查温反应性抗体(不完全抗体);直接试验是检查红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间接试验是检查血清中存在的游离的不完全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重要的试验。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鉴别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慢粒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类白血病时则明显升高∙B.急淋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急粒时则明显升高∙C.PNH病时NAP积分明显降低,而再障时则明显升高∙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积分明显升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时NAP无明显变化∙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NAP积分值减低,骨髓纤维化NAP可增高(分数:1.00)A.B. √C.D.E.解析:4.下列关联组合错误的是( )∙A.大红细胞见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B.靶形红细胞见于地中海性贫血∙C.红细胞苍白区扩大见于缺铁性贫男友∙D.Cabot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E.Howell-Jolly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Cabot环常见于铅中毒、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5.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AL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分数:1.00)A. √B.C.D.E.解析:6.血细胞由幼稚到成熟过程中其形态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胞体由小到大∙B.胞核由大到小∙C.染色质由紧密到疏松∙D.核仁由无到有∙E.胞浆由多到少(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血细胞由幼稚至成熟过程中,胞体由大到小,但原粒比早幼粒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胞核由大到小,成熟红细胞消失;核仁由显著可见到无;核浆比由大到小;染色质由细致到粗糙,由疏松到紧密。
7.不属于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的是(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B.G-6-PD缺乏∙C.异常血红蛋白病∙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以上都是(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是后天获得的红细胞膜的因素所致。
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下列哪一项是最多见的( )∙A.白血病∙B.感染性疾病∙C.病理产科∙D.免疫性疾病∙E.肝脏疾病(分数:1.00)A.B. √C.D.E.解析:9.下述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征的是( )∙A.原粒+早幼粒占6%∙B.红系占有核细胞的20%∙C.原淋+幼淋占10%∙D.全片巨核细胞数为20个∙E.可见极少量的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骨髓成分(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正常骨髓象中原淋和幼淋细胞极罕见。
10.为了鉴别小型原始粒细胞与原始淋巴细胞,下列首选试验是( )∙A.POX染色∙B.PAS染色∙C.ALP染色∙D.ASD NCE染色∙E.SB染色(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如果小型原始细胞呈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可确定为小型原始细胞粒细胞。
11.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与下列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 )∙A.黏附功能∙B.聚集功能∙C.分泌功能∙D.凝血功能∙E.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血小板膜糖蛋白CPIb在黏附过程中,起vWF的受体作用。
12.血管内溶血最严重的标志是( )∙A.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减低∙B.含铁血黄素尿出现∙C.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症∙D.血浆结合珠蛋白减低∙E.游离血红蛋白出现(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阳性提示严重血管内溶血,此时Hp已经消耗殆尽。
13.不属红细胞外在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的是( )∙A.自身免疫性∙B.脾功能亢进∙C.酶缺陷∙D.铅中毒∙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分数:1.00)A.B.C. √D.E.解析:14.临床上以肌肉和关节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应选用下列哪组试验作筛选性检查( )∙A.束臂试验,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C.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测定∙D.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出血时间∙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分数:1.00)A.B. √C.D.E.解析:15.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哪项检查是错误的( )∙A.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进行性下降∙B.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C.网织红细胞数减少∙D.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正常或轻度减低∙E.呈正常细胞性贫血(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是:增生障碍,但粒红比值增高,红系显著减少,幼红细胞成熟障碍。
16.正细胞正色素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哪期( )∙A.缺铁初期∙B.缺铁潜伏期∙C.早期缺铁性贫血∙D.重度缺铁性贫血∙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 √D.E.解析:17.血浆游离Hb测定哪项错误( )∙A.在pH7.6左右∙B.在pH5.6左右∙C.于530nm处测吸光度∙D.正常参考值<50mg/L∙E.颜色变化是绿→蓝→紫红(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血浆游离Hb测定原理:血浆游离Hb在酸性(pH5.6左右)条件下,能够具有过氧化酶活性,催化联苯胺接受H2O2的氧化发生颜色变化,绿→蓝→紫红,在530nm处测定吸光度,与已知Hb浓度标本比色。
18.除下列哪项外,骨髓检查可表现有巨核细胞减少(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再生障碍性贫血∙C.急性白血病∙D.放射病∙E.浆细胞性白血病(分数:1.00)A. √B.C.D.E.解析:19.扫描电镜下细胞表面微结构以皱膜型为主,该特征与下列哪项相符( )∙A.急粒∙B.急淋∙C.急单∙D.多毛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分数:1.00)A.B.C. √D.E.解析:20.下列哪种疾病在输血时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A.蚕豆病∙B.地中海贫血∙C.ABO血型不合∙D.PNH∙E.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分数:1.00)A.B.C. √D.E.解析:21.关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下列哪一项正确( )∙A.在我国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较ABO血型不合引起者多见∙B.Rh阴性的孕母从未接受输血,胎儿为Rh阳性,则第一胎即可发生严重溶血∙C.ABO溶血病较易发生核黄疸∙D.ABO溶血病可发生于父为A血型,母为O血型的新生儿∙E.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是因母亲与胎儿Rh血型或ABO血型不合引起母体产生同种抗体,在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同种抗原红细胞发生溶血。
Rh血型不合发生于Rh阴性母亲第一次妊娠、分娩、输血时有Rh阳性红细胞进入母体,再次妊娠胎儿是Rh阳性时使胎儿发病。
ABO血型不合多发生于O型母亲,胎儿是A或B型。
实验室检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母亲和胎儿均为阳性。
22.慢性溶血性贫血时,评价尿中尿胆原下列不正确的是( )∙A.粪中粪胆原增高比尿中尿胆原增高为早∙B.尿胆原增高同时隐血试验阳性∙C.受肝脏及消化功能影响∙D.受肠道菌群及使用抗生素影响∙E.尿胆原不增高(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慢性溶贫时,肝脏可以充分处理再吸收入血的尿胆原,以致尿中尿胆原不增高。
23.正常成人骨髓象中,幼红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为( )∙A.10%∙B.20%∙C.30%∙D.40%∙E.50%(分数:1.00)A.B. √C.D.E.解析:2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不会出现的是( )∙A.贫血轻重不一,为大细胞正色素性∙B.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以上者可>3%∙C.可见粒细胞巨形变,见巨形血小板∙D.浆细胞增多∙E.可见多染性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分数:1.00)A.B.C.D. √E.解析:25.不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是( )∙A.造血干细胞损伤∙B.造血微环境损伤∙C.免疫性造血抑制∙D.DNA合成障碍∙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 √E.解析:26.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维生素B12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B.叶酸也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C.DNA是细胞增殖的基本物质条件∙D.细胞发育胞浆落后于细胞核∙E.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巨幼红细胞较正常红细胞胞体大,核浆发育不平衡,胞核发育迟缓,呈“幼核老浆”改变。
27.中性粒细胞中的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受阻或发生变性后可形成( )∙A.中毒颗粒∙B.空泡∙C.杜勒(Dobhle)小体∙D.核棘突∙E.核变性(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中毒颗粒被认为是中性粒细胞特异性颗粒在生成过程中受阻或颗粒发生变性所致,见于严重的化脓菌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
28.下列有关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条件,哪项是不正确的( )∙A.pH7.0 PBS∙B.37℃∙C.24小时∙D.540nm测定∙E.绘制曲线(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中磷酸盐缓冲液应配置成pH7.4系列低渗盐水溶液。
29.患者,女性,20岁,头昏、乏力,两下肢有散在淤斑,肝、脾未触及。
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计数1.06×1012/L,白细胞计数2×109/L,中性30%,淋巴70%,血小板计数25×1012/L,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未见,可能诊断是( )∙A.粒细胞减少症∙B.再生障碍性贫血∙C.恶性贫血∙D.白细胞不增加性白血病∙E.缺铁性贫血(分数:1.00)A.B. √C.D.E.解析:30.有关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患者红细胞呈球形∙B.自身溶血试验阳性可被ATP纠正∙C.红细胞酶缺陷所致∙D.渗透脆性试验阳性∙E.自身溶血试验阳性可被葡萄糖纠正(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膜成分异常和膜结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