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教程》课件

《传播学教程》课件


14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第四节(教材第十四章第一节)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一.传播学形成的社会背景:
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产生的社会背景:
传播媒介:大众报刊和电影,广播事业,媒介影响力 历史社会环境:世界范围的战争和革命 理论基础:相关的社会科学已经有了充分发展 基础 产生在美国的原因: 传播事业最发达 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逃亡到美国,推动 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 美国学者罗杰斯著《传播技术》(1986)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3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3.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1)批判与借鉴 (2)本土化中国化 (3)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美国学者皮尔士:符号学传统: 传播是观念或意的传递过程,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的特殊作用。
www.art-com.co.kr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2
Company
Logo

两者融合,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科学出现,提出信息的概念,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 施拉姆:传播至少要有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 传播学者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是信息的传递,不仅是包括新闻, 也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等等。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1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略)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9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执行功能的前提。


(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子系统:经济、政治、文化信息系统;个人、人际、群体、组织、大众 信息系统。 例证: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证明,大众传播中存在着人际传播的影响。 (3)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研究证明,不确定性:拒绝的可能 性,多 变的系统。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传播学概论
临沂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杨中举 2010.09
.
1
Company
Logo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1)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社会学传统:
传播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包括精神象征和传递保存手段。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3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2)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重要贡献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指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 态或关系的东西。包括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物理信息、生物 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的定义: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客体统一,符 号意义统一。 社会信息与其它信息的共性:物质属性,以质、能波的形式表现 出来,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 不单纯表现为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伴随复杂的精神心理 活动。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5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5)社会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行为:人的传播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的关系。 过程:从信源到信宿的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关系。 系统:各种传播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总体发展变化。
19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析。

提出两个重要概念: 1)拟态环境:阐述了现代社会环境的双重性和大众传播对现代人行 为的影响。 2)刻版成见:人们持有的固定、简单化的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 值评价和好恶感情,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也阻 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版成见,社会也有其刻版成见, 并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 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而且是社会刻版成见的影响者。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5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二.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 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传播学的发展与传统学 科以及信息传播技术有关的20世纪的新兴学科的关系。 1. 欧洲源流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6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传播系统-信息系统) 社会传播: 人内传播-典型系统性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人际传播-两个个体系统的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对个人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发挥制约 作用 组织传播-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有明确组织目标,是执行 特定功能的系统 大众传播-特殊-广泛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社会互动系统,社会管理 和控制系统。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7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4)传播内容公开,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 (5)延迟的反馈机制,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16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西默尔(1858-1918)的网络理论 西氏是形式社会学的创始人(《社会分化论》、《社会学》、《社会 学的根本问题》)。

他认为社会学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他最早提出了传播网络理论。 传播网络理论的观点: “舆论的厨房”。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象看待传播。 不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结构中寻找思想观念价值倾向产生的原因。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17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2.美国源流 ●杜威(1859-1952)。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认为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 新的传播技术必将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 曾经设想以一张报纸改造哲学,创办了《思想新闻》 ●库利(1864-1929) 著名社会学家。在《社会组织》中设《传播》一章。深刻论述了传播 的许多重要问题,是最早系统研究传播现象,并进行理论化尝试的学 者。 主要关心的是人际传播,对大众媒介的营利性感到不满。 关心的主要课题是人的社会化问题, 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概念: 初级群体: 镜中我:
12
www.art-com.co.kr
Company
Logo
2. 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前提: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 辨证关系:具有独立性和能动性。 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会成为制约社会 发展的主要矛盾。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 同的特殊规律。 精神交往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传播观,既不能(经济基础还原论),也 能(头重脚轻)。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4
www.art-com.co.kr
Compan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