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和可修复性
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和修复性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此类的研究也较多,得出很多结论,勤思心理咨询师网给大家整理最新的婴儿大脑研究结果,在准备心理咨询师考试可多加关注。
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
婴儿期大脑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先天排定的成熟程序确定,而是在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改变。
研究表明,大脑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早期经验两者结合的产物。
过去学者们认为,婴儿大脑的生长是一个恒定的过程,当其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不再有变化。
现在的研究发现,婴儿大脑的大小和功能都受后天经验的影响和制约。
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剥夺动物(也有少数人类婴儿的研究)的早期经验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现象,并构成永久性伤害。
早期营养不良,也会对婴儿大脑的生长产生严重影响。
二、婴儿大脑的可修复性
婴儿大脑的某一部分受损伤,其本身可以通过某种类似学习的过程获得一定程度的修复。
研究发现,婴儿早期大脑具有良好的修复性。
通常认为,大脑受到损伤是难以在弥补的。
因为出生以后,脑细胞的数量就不会再增殖。
现在发现大脑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
一侧半球受损伤后,另一侧半球很快会产生替代。
例如,在5岁以前语言中枢受损伤,另一侧脑半球很快会产生替代性功能,使语言中枢转移。
这样便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语言功能丧失。
但是超过5岁,这种语言中枢的修复性功能便难以实现,致使言语障碍无法克服。
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的新观点告诉我们,婴儿大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对婴儿身体和神经系统实施刺激,对促进其大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对于婴儿大脑的发育,我们更要抓住后天的环境因素去刺激和塑造婴儿大脑更好的发展。
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信息可联系老师用户名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