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优势实证分析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优势实证分析
从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机械运输出口比重对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影响效果为正,并且每增 加一单位机械运输设备出口,大约可以提高工业制成品0.638257个单位。
3. 2 杂项产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对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影响
按照与机械设备数据相同的处理方法,对杂项产品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工业制成品出口)= 1.525321+ 0.918861ln(杂项产品)
-0.68733
0.039370079 -0.421103582
0.048245614
-0.43452
-0.105576841 -0.435723951
-0.18058945
-0.5312
-0.219655561 -0.512944117
-0.182993857
-0.65827
-0.464528265 -0.533893942
(3)
(9.127127) (30.88694)
R2= 0.975460
F= 954.0031
(括号内为变量的t检验值,检验结果通过0.001的显著性检验)
方程的拟合度比较高,F值比较高说明方程显著,因此方程比较好地说明杂项产品出口比
重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关系。
从上述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杂项产品出口比重对工业制成品出口也有正的影响。大体来
我国很多学者采纳为衡量比较优势的方法。
根据国内学者一般的说法,若 TCI 大于 0.8,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若
TCI 位于 0.4~0.8 之间,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若 TCI 位于 0~0.4 之间,
表明该国该产品具有较弱的比较优势;若 TCI 等于 0,则表明该国该产品既无比较优势也无
1.02 1
0.98 0.96 0.94 0.92
0.9 0.88 0.86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服装及附件
图 2 服装及附件 1982~2004TCI 指数图
3.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结构因素分析
3.1 机械运输设备出口比重的变化对出口总额的影响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实证分析
侯亚男
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E-mail:yanan328@
摘 要:本文以计量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以线性回归为研究方法,在对 1980 -2005 年中国
工业制成品进出日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得出现
我们将从两个方而来分析:首先,分析我国 1980-2005 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优势变化, 主要通过贸易竟争力指数(以下简称 TCI)进行衡量,并分析其背后原因。其次,通过回归分 析,衡量最能影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产品种类,并就如何保持以及扩人其出口提出相关 对策建议。
2.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竟争力指数分析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一直以来是我国出口的重要部分,据统计,2005 年,工业制成品出 口占我国总出日的比例已经超过 94%,优化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有助于改变我国在 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局而,有助于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有助于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因此, 探讨工业制成品的出日结构变化和未来趋势是具有现实意义的。[1]
阶段以服装为主的杂项产品出口是我国工业制成品中贸易竟争力最强的产品,而机械运输设
备是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最大动力。最后通过对这此产品类别比较优势原因的分析,
对如伺一保持和促进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业制成品,贸易竟争力指数,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0.048306033
-0.21594
0.165410196 -0.307207695
0.033187301
-0.09395
0.163745776 -0.322746809
0.022060675
-0.06191
0.115143559 -0.396971194
-0.015611359
-0.08276
0.038489317
-0.01328
0.109171007 -0.425914432
0.152663887
0.029611
0.163797234 -0.369689708
0.228098042
0.096087
杂项产品 TCI O
0.808886 0.850201 0.868826 0.794427 0.74835 0.454389 0.620655 0.700622 0.760281 0.807252 0.834227 0.853249 0.83677 0.832521 0.864469 0.848555 0.849603 0.878667 0.879544 0.866212 0.85221 0.826931 0.804247 0.738191 0.679388 0.686574
为了考察机械运输设备出口比重与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相关关系,笔者用 Eviews3.1
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为了提高拟合优度,将相关数据都取对数,结果如下:
ln(工业制成品出口)= 3.455920+0.628357ln(机械运输出口比重)
(2)
(20.57034) (19.73998)
0.112877955 -0.428139255
0.008760803
-0.05346
0.095870375 -0.412530799
0.021865634
-0.06
0.094219595 -0.436176671
0.044024289
-0.03801
0.085309357 -0.428758971
4.1.2 狠抓产品质量
近年来,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总体质量水平提高很人,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国际市场上,中国的服装产品还没有树立整体的高质量形象,因而缺乏产地吸弓}力,难以 形成顾客忠诚度,很多产品只能靠低价促销来维持市场。近年来,这种低价优势已经受到其 他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冲击。所以,企业只有塑造高质量和低价格的双重优势,才能在国际市 场上站稳脚跟。
图 1 各项工业制成品 1980~2005TCI 指数图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制成品中,杂项产品是我国唯一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 产品,而机械运输设备则有成为比较优势产品的潜力,但目前竞争力还比较弱。在具备较强 竞争优势的杂项产品中,以服装及其附件出口比重最大,大约占 50%,其竞争优势远远大 于整个杂项产品类服装及其附件的 TCI 指数一直都居于 0.9 以上,大于 0.8。这就说明,服 装及其附件产品是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如图 2
2.1 贸易竟争力指数
贸易竟争力指数又称净出日指数,是指一国某种商品的净出口额占该商品进出口总额的
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TCIij=( Xij -Mij)/ (Xij +Mij)
(1)
Xij 为 i 国 j 产品的出口额,Mij 为 i 国 j 产品的进口额
TCI 的有效范围在-1~+1 之间。如果指数为正,表明该国在该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指
服装行业要想保持并进一步开拓市场,产品的更新速度是关键。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研 究和开发方而的投入远低十发达国家的同行,产品创新的平均数量和速度比较落后,尤其在 纤维材料、款式、花型等方而的差距更大。因此,企业应树立小断创新的意识,扩大对设备 更新和]叔品开发的投资,加快]叔品更新的速度,以便在将来的市场竟争中处十主动。[3]
说,每增加一单位杂项产品出口,大约可以提高工业制成品出口0.91886个单位。
4. 未来发展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未来发展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路子应该在于大力发展机械 运输设备出口,确保以服装及其附件为主的杂项产品出口.
4.1 进一步维护和开拓服装市场
4.1.1 加大对产品开发的投入
表 1 我国 1983~2005 年各大类工业制成品 TCI 指数
工业制成品 TCI 化学产品 TCI
原料制成品 TCI
机械运输设备 TCI
I
CH
R
M
-0.183593927 -0.444030777
-0.019011407
-0.71721
-0.085969685 -0.320162107
0.076764672
-2-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02 04 CH
0.4
0.2
0.0
-0 .2
-0 .4
-0 .6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02 04 R
比较劣势;若 TCI 位于-0.4~0 之间,则该国该产品具有较高强的比较劣势,若 TCI 低于-0.8
则该国该产品有很强的比较劣势。[2]
-1-
2.2 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的演变
我国各年工业制成品各大类的 TCI 指数如表 1 所示: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可以看出,杂项产品是我国一直享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杂项产品类主要是以纺织业为主 的,即便是 TCI 指数最低的 1985 年,其 TCI 指数仍有 0.454389,其余各年一直比较高,近 两年有所下降。机械与运输设备则是我国出口产品中的一支生力军,1984 年呈上升趋势, 之后 1985 年达到最低点,此后其 TCI 指数一路上升。2004 年突破 0,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在看原材料制成品,原料制成品在 1985 年和 1993 年两年下降的比较大,1993 年后 基本呈上升趋势。化学产品一直在-0.3 和-0.5 之间徘徊,且起伏不大。如图 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