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任务群专题教学案例展示

学习任务群专题教学案例展示


一、文言小例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 乡党》 ①“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表现的孔子对人、马 的态度。 2.你能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二、语言梳理与探究例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 兮焉求?(《归去来兮》)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 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3.(华)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华佗传》) 4.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荆轲刺秦王》) 5.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孔子世家》) 6.天宝中,益州士曹柳某妻李氏,容色绝代。(《许 老翁》)
专题思考:(任选一题,不少于1500字) 1.探究陶渊明诗文的艺术境界,并重点探讨其诗 文是如何体现个体生命的觉醒、人格的独立及 中国传统士人风骨的。 2.从整个社会背景去思考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并对 其评价,写出自己的独立思考,班级交流。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出与陶渊明有着相似精神 图谱的历史人物,做独立的探究,并写出论文。
三、主题阅读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3道题。 (阅读材料共三篇。内容都是“最后一课"。第一 篇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共848字。第二 篇选自郑振铎的《蛰居散记》,有删节,共 1355字。第三篇是都德的《最后一课》)
1.假如三篇文章中的老师齐聚演播厅,你作为主 持人对他们进行集体访谈。请列出访谈提纲。 2.三作品都写了“最后一课"的情景,有许多描写学 生或教师的文字。请你选取“学生”或“教师” 的角度,比较三篇作品。指出哪些描写令你难 以忘怀,并简要阐述这些描写令你难忘的理由。 3.第一篇“最后一课”中瑞宣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在《四世同堂》中,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这一 性格特点?请叙述相关情节。
专题教学是落实任务群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71205潍坊一中
专题教学的要求
1.要具有“任务”意识,增强“整体”意识,提高 “统筹”能力。 2.要有效组织材料,设置情景,设计任务,组织实 施。 3.专题设计要有真实的问题情境、鲜明的语文特色, 要体现语文知识、语文与语文素养的融合。 4.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教师要精心组织“探究” (Explore)、“表达”(Express)、“交流” (Exchange)活动(“3E活动”)。
五、《谈美书简》整本书阅读例
1. 梳理13封信内容,把握美学理论。制作并展示 电子板报,分享阅读成果。 2.撰写辩论稿,组织小型辩论会。辩题:正方— —美是客观存在,反方——美是主观感受。 3. 我当美学家,给朱光潜先生的美学理论换例子。
六、陶渊明专题学习(王岱)
专题一:读其诗文,想见其为人 精读: 1.五柳先生传 2.归去来兮辞》 泛读: 1.归园田居(五首) 2.饮酒二十首(选三首)3.咏贫士 其二4.咏 荆轲5.杂诗八首(选其二)6.读山海经 思考与练习: 1.在《归去来兮辞》中有“违己交病”“世与我而相违” 陶诗中 有很多“违”字,请找出3例,对这个字做一点探究。 2.思考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 3.自画像中的陶渊明给你怎样的印象(注意所得结论的规范表述) 4.读陶渊明诗文,请谈一谈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色。
专题二 读众人眼中的陶渊明,思考其为人 阅读: 1.萧统2.王维3.苏轼 4.朱光潜5.鲁迅 思考与练习: 1. 萧统笔下的陶渊明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注意得出结 论的规范表述) 2.陶渊明当初不愿意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一次腰, 弃了官,以至于晚年因饥饿,屡次忍惭行乞。同一个 行为,在苏轼那里得到了哀怜和理解,在王维那里却 遭到了非议和责难;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请谈谈你的 看法。 3.朱光潜与鲁迅对陶渊明的评论不同,你是怎样看的,请 结合你对陶渊明诗文的阅读写出你的思考。
四、《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例
1.画出苏东坡的“人生地图”。要求:在相关地点标 明重大事件或著名作品。 2.为苏东坡纪念馆选址并陈述理由。要求:通过 对比分析突出选址的必然性性。 3.为苏东坡纪念馆撰写对联。要求:从人格魅力 和艺术成就两个方面概括。 4. 为苏东坡纪念馆展厅撰写前言和寄语。要求: 前言侧重客观评价,寄语侧重时代意义。
(1):请解释上述材料中加横线字“绝”的词义, 这些意义可以归纳为几个义项?并简单说明你 归纳的理由。 (2): “绝“字这些义项之间有关系吗?如果 有,说明它们的相关处在什么地方。 (3):“断绝”“继续”“缠绕”“缔结”“编纂"这些 动词,“纲纪”“经纬"“纤维”这些名词,“ 红”“紫”“绿”这些颜色词,都带“纟"部, 说明它们较早的意义都与古人的哪一个生活领 域有关?你能从这些词里想象这个领域的生活 情境吗?写一篇短文把你的想象【课时安排】 共7课时,《赤壁赋》2课时,《后赤壁赋》1课时,《念奴娇 赤壁怀古》1课时,主题拓展阅读1课时,单元活动1课时,单 元评价1课时。 【教学过程】 1.文本探究《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见 单课学案) 2.拓展阅读 《卜算子》《定风波》《苏东坡突围》《来生嫁 给苏东坡》《“淡”才是人生最深的味》《诗人的执着和超脱》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苏轼的朋友圈》《没想到你是这样 的苏东坡——吃货!》《东坡的朋友圈定位》 3.单元活动 一:读东坡 二:写东坡 三:谈东坡 【整本阅读推荐】 林语堂《苏东坡传》 康震《康震评说苏东坡》纪录片《苏东坡》
突出特点
1.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之核心素养为纲, 以“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之实践活动 为线。 2.以驱动任务为经,以一组或几组阅读材料和相关现 实情景为载体,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思维与探究贯 穿始终。 3.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 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4.教师是学习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学习方向、指导和 资源的提供者,语言和与语言相关行为的示范者, 开展活动的协调者,探索知识、开发学习技能和策 略的指导者和同伴。
专题三 读评论家笔下的陶渊明,探究读人读诗之方法 阅读: 1.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之“任真”与“固穷”(叶嘉 莹) 2.一种对人生彻底的觉悟——品读陶渊明《形影神》三首(并序) (叶嘉莹) 3.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梁启超) 思考与练习: 1.请你结合你读过的陶渊明的作品谈一谈陶渊明的“任真”与 “固穷” 2.试着总结一下鉴赏一首诗的方法。 3.在梁启超先生看来陶渊明的文艺特点及陶渊明的人品是什么? 他论述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4.要分析一位诗人或作家,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请试着去 分析一位诗人或作家。
相关主题